APP下载

浅析关于青瓷釉色的呈色研究

2018-10-10杨文君

佛山陶瓷 2018年9期
关键词:瓷釉釉层青釉

杨文君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

关健词:青瓷釉色;铁元素;审美;认知

1 前言

俗话说:“一幅好画,三分在画,七分在裱”,这同样适用于陶艺。恰到好处的釉色可以使器物更加完美精湛,耐人寻味。釉药本身是一种硅酸盐,器物上所施的釉以石英、长石、粘土这些为原料,经过研磨、加水使其成比例调制后,涂敷于坯体的表面,经过一定温度的烧制,在其窑内温度下降时,在器体表面形成玻璃质薄层。釉的种类很多,按烧成温度、外表特征、釉料组成都会有不同的分类,我国陶瓷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是长石釉和石灰釉两大类。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难以控制的流动釉、变化无常的变色釉等新品种。虽说釉色越发多彩,但人们的审美却再一次的转向更加单纯而高贵的青瓷釉,古往今来,青瓷釉都颇受喜爱,青瓷是瓷器的最早形态,美丽的青瓷釉色晶莹丰润,冷时如冰似雪、暖时温润如玉,让人爱不释手。

青釉是中国瓷器中著名的传统颜色釉,所谓“青釉”,其颜色并不单纯的指纯粹的青色,而是泛指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这些颜色中也泛出一点青绿色的颜色。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这种理论在诗词著作中皆能找到依据,例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就有提到过:“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也曾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和“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历代的青釉皆以含铁化合物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了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焰里烧成黄色,经过还原焰烧成后呈青色。釉内含铁量的多少,对呈色有很大的影响。古代越窑和婺州窑的青瓷釉含铁量在2~3%之间,釉色较深,呈豆青色;唐瓯窑的青瓷釉含铁量在1.54%左右,釉色较浅,呈淡青色。此外,胎体的色调对釉层的呈色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的釉色,当坯体在偏白、偏黄、偏红不同的坯体上,施加同一种釉色,烧制后的呈色也会有所不同。影响青瓷呈色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釉药成分的调制,另一个是窑炉形制。从古至今,釉色的配制是沿着含铁量的不断下降和氧化铝含量的相应提高的轨迹来发展的,是为了追求更加莹润更加透亮的效果。为了制造出更优美的青釉瓷,古代陶工不断实践,在晋代的婺州窑已经开始使用化妆土来美化坯体,在氧化铁较高的坯体上,通过先挂化妆土再上釉的方式,可以使釉色不再受坯体本身颜色的影响同时又达到饱满、美观的效果。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窑炉的形制,通过研究发现窑炉形制是朝着控制进窑的空气量,不断的提高烧制温度,掌握还原气氛的方向发展的,使釉色的呈色逐渐具有其可控性和规律性。从原始社会的升焰式到东周时期的半倒式再到战国时期的平焰式窑炉,窑炉内的最高温度从800℃逐渐提高到1300℃,使人们更加容易的维持还原氛围,从而掌握和控制釉色的稳定性。

综观我国几千年来的陶瓷发展史,青瓷烧制的时间最为悠久且经久不衰。虽说在唐宋时期,各种釉色的瓷器相继出现又缤纷绚丽,但青瓷却未因此而没落,反而在宋代还大放光彩。历代的技师工匠们对烧制各种青色瓷的不断追求和尝试让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青瓷如此执着呢?民间学术界对青瓷釉色的主体选择的解释大致集中在“仿玉”说这一块,认为百姓颇爱青瓷釉是因为对玉文化的崇拜,也有一种说法是说青瓷的青色是对天的颜色的模仿,象征着人们对天的追问和崇拜。无论哪一种说法,在我看来这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天青釉

钧窑出来的天青釉起始于宋代,呈淡蓝色,釉层偏厚且不透明,以铁的化合物为主要着色剂;宋代汝窑出来的天青釉,呈淡淡的天青色(如图1),虽说多数釉面无光泽但是呈色较稳定。景德镇窑的天青色起始于清代康熙时期,呈淡灰色的同时有蓝色的痕迹,釉层薄透而坚硬,色泽莹润而光洁,以钴的化合物为主要着色剂,而到了雍正时期,呈色更加低沉稳重引人入胜。现代的仿制天青釉是以钴的化合物为主要着色剂,以釉果、长石作为釉料,添加钙、镁的化合物作为溶剂,在1280~1300℃的窑温下烧制而成。此釉仿制较为简单,其烧成效果也比较稳定易控,仅在基础白釉中加放少量含钴的原料即可(如图2)。

小结:当釉色中添加钴的化合物越多时,颜色变越发偏向于蓝色。

图1 宋代汝窑天青釉碗

图2 仿汝窑天青釉瓷器

3 粉青釉

龙泉窑出来的粉青釉起始于南宋时期,是石灰碱釉的一种,该釉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的发色剂,同时添加少量的锰或钛,在1180~1230℃窑温下烧制而成,气氛以还原焰为主。釉色青绿淡雅的同时略带乳浊性,达到如同青玉般的艺术效果(如图3)。由于石灰碱釉在高温的情况下粘度较大,因此釉药本身不易流釉,所以可施厚釉,厚薄恰当的釉层能使器物通过适当的温度和还原气氛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如图4)。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因此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得以在外观上形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小结:釉色的呈色和施釉的厚薄同样存在关系,釉层薄时釉面微泛青或呈现粉青色但无乳浊感,釉层厚时,未排出的气泡较多,使釉面产生乳浊质感,增强了粉青的呈色效果。

仿龙泉粉青釉釉式:

图3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

图4 粉青釉络子樽

4 豆青釉

龙泉窑出来的豆青釉起始于宋代,其釉色青中泛黄,釉面光泽相比粉青来说,呈色较弱。明代以前豆青釉接近黄色(如图5),到了清代就开始接近绿色(如图6)。明正德年间的豆青釉,色泽浅淡而略带闪黄;康熙时期的豆青釉,釉面润泽又色深。明朝时期的豆青色釉烧制水平已开始稳定,色调以青中略带闪黄为主,青色相比以前较淡雅。清朝时期的豆青釉淡雅柔和,浅时淡若湖水深时绿中泛黄。清朝烧造豆青釉的同时,尝试在釉上施以各种色彩入窑进行第二次烧制(图7),在淡雅釉色的衬托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

小结:清代中期后,工匠们已经掌握充分利用釉色来装饰器物的技能,通过局部的施釉与不施釉来形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图5 明龙泉窑青瓷豆青盘

图6 清代豆青釉葫芦瓶

图7 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花口盘

5 青白釉

景德镇窑出来的青白釉始于北宋时期,又称影青,该釉色是介于青白两色之间的一种釉色,由含铁量低于1%的釉料在1200℃左右的窑温下烧制而成,以还原焰为主。白度高达70%,特点是白中略带闪青,宛如青白玉一般莹润透亮(如图8)。元代的青白釉不如宋代的透亮,青色略发深;明永乐时期釉面肥润,同时釉中伴有较大的气泡,其透影性强使得釉面玻璃质强,所以会出现积釉的现象,该现象将纹饰衬托得格外清晰优美。

小结:由于含铁量较低,所以釉色白度较高的同时,更加透亮,如果想得到浑厚莹润的效果,需施稍厚的釉层。

景德镇窑青白釉式:

图8 宋代汝窑三足香炉

6 结论

釉药成分的调制与窑炉形制是影响青瓷釉呈色的重要因素,釉色的薄厚、坯体的颜色也同样影响着釉色在器物上的呈色。据已知的数据,当氧化铁的含量占0.52%时呈青白色,占0.83%时呈淡粉青,占1.16%时呈粉青色,占1.44%时呈青色,这些数据并没有控制全部的客观与主观因素,同时由于地方区域的不同,也会影响氧化铁本身的不同,但无论如何,好看的釉色终会颇受喜爱,在仿制传统釉色的同时,适当的加入现代的元素,使之更加赢得现代人民的喜爱。

猜你喜欢

瓷釉釉层青釉
灰铁倒流壳内流道涂瓷釉的实验研究
北京故宫南三所琉璃瓦釉层腐蚀过程探究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作品鉴赏
——鲁青瓷釉下彩(春夏秋冬)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
传统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脉冲激励技术评价陶瓷釉层的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