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HIV-1基因型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2018-10-10徐晓琴陈远方傅更锋还锡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亚型感染者抗病毒

卢 静,徐晓琴,周 莹,陈远方,傅更锋,还锡萍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是艾滋病治疗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时规范的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病死率,而且可以减少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概率[1-2]。目前我国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推荐使用一线治疗方案为3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其中包括两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一种非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二线治疗方案含有蛋白酶抑制剂(PI)[3]。然而,随着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推行及治疗人群的不断扩大,由于服药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够,以及病毒基因突变等原因[4-6],HIV-1基因型耐药已成为现实的威胁。HIV-1耐药不仅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选择范围,并且增加HIV-1传播的概率。本研究对江苏省2010—2014年HIV-1耐药基因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HIV患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0—2014年江苏省通过“HIV-1耐药实验室检测系统”上报的江苏省内相关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药物手册[3],在接受抗病毒治疗24 W后,连续两次血浆HIV RNA>400拷贝/mL定义为病毒学治疗失败。对于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满一年,且病毒学治疗失败样本纳入本研究,其中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样本进行in-House耐药检测。HIV病毒pol区序列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网站提供的HIV耐药数据库(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进行比对后解读耐药情况及耐药位点,并通过“HIV Databases”网站进行比对并记录基因亚型。

1.2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07软件整理各年度HIV-1基因型耐药表型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亚型,应用Graph 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绘图及统计分析。计算各年度的病毒学失败耐药率,描述不同药物间耐药情况、耐药相关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亚型的差异。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趋势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别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 共收集2010—2014年HIV-1基因型耐药结果1 008份,各年份分别为74、113、197、278、346份,其中检测为耐药的比率分别为68.92%、48.67%、51.27%、52.52%和57.80%,均以NNRTI类耐药常见,其耐药率分别为62.16%、46.90%、46.70%、48.56%和53.76%。见图1。

图12010—2014年江苏省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耐药情况

Figure1Drug resistance of HIV-1 in people who failed in antiviral therapy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4

2.2 单个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 就NNRTI类药物而言,除2011年四种药物的耐药率相近且以依曲韦林(ETR)为主以外,其余年份耐药率位于前两位的均为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EFV和NVP是我国目前免费使用的NNRTI类药物,而且自2011年起至2014年,这两种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见表1。2010—2014年,针对NRTI耐药的前四位均为拉米夫定(3TC)、阿巴卡韦(ABC)、去羟肌酐(DDI)和恩曲他滨(FTC),尤其是DDI,其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χ2=13.68,P=0.0002),见表2。对PI类药物而言,主要是针对奈非那韦(NFV)的耐药,耐药率为4%左右。目前我国免费使用的克力芝(LPV/r)的耐药率在1%以下,见表3。

2.3 耐药位点检测结果 目前该省对HIV-1耐药检测采用的是In-house方法,即通过扩增病毒编码蛋白酶和部分逆转录酶的pol区基因,将序列上传至Stanford数据库比对,进而根据耐药位点对药物的耐药程度进行分析。各年度间HIV-1蛋白酶区耐药位点差别很大,2010年以L33F为主,2011、2013年以L10I/V为主,2012年以A71V/T/I/L为主,2014年以K20R/I为主,见表4。HIV-1逆转录酶区的耐药位点在2011、2012年略有转变,在2010、2011年以184、181和190位突变为主,而在2012—2014年以184、181和103位突变为主,见表5。

表1 2010—2014年HIV-1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情况

ETR:依曲韦林;EFV:依非韦伦;RPV:利匹韦林;NVP:奈韦拉平

表2 2010—2014年HIV-1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情况

3TC:拉米夫定;ABC:阿巴卡韦;AZT:齐多夫定;D4T:司他夫定;DDI:去羟肌酐;FTC:恩曲他滨;TDF:替诺福韦

表3 2010—2014年HIV-1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情况

ATV/r:阿扎那韦+利托那韦;DRV/r:达芦那韦+利托那韦;FPV/r:福沙那韦+利托那韦;IDV/r:茚地那韦+利托那韦;LPV/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NFV:奈非那韦;SQV/r:沙奎那韦+利托那韦;TPV/r:替拉那韦+利托那韦

2.4 病毒基因亚型检测结果 虽然各年度间HIV-1病毒基因亚型的构成不一,如2014年发现有CRF02_AG和CRF78_cpx,2011年发现F亚型等,但主要的亚型均为CRF01_AE、B和CRF07_BC。2010—2014年,CRF01_AE亚型总体呈上升趋势(χ2=2.17,P=0.030),B亚型有下降趋势(χ2=6.09,P=0.014),CRF07_BC亚型较为平稳(χ2=0.32,P=0.574)。见图2。

3 讨论

虽然中国HIV-1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总体HIV-1耐药率在4%左右[7],但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耐药率介于48.59%~64.2%[8-9]。本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4年江苏省在治的抗病毒治疗失败者HIV-1耐药率均值为55.65%,处于中等水平,但2011—2014年耐药率逐年升高,需引起关注。根据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3]: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推荐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有TDF或AZT+3TC+EFV或NVP,若无禁忌证优先使用TDF和EFV,本研究中TDF耐药相对较低,为15%以下,EFV耐药率在50%左右。但是对于TDF耐药不能忽视,有文献[10-11]报道在中低收入国家TDF耐药的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TDF+3TC+NVP的组合更容易引起TDF的耐药,并建议AZT作为二线治疗首选。HIV-1逆转录酶区主要耐药位点在2011、2012年略有转变,表现为103位突变率超过190位突变,虽然103位突变和190位突变均会引起EFV和NVP的耐药,但是103位突变更易引发对EFV和NVP的高度耐药。

表4 2010—2014年HIV-1逆转录酶区耐药位点检测结果

表5 2010—2014年HIV-1蛋白酶区耐药位点检测结果

图22010—2014年江苏省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病毒亚型变化情况

Figure2Change in HIV-1 subtypes in patients who failed in antiviral therapy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4

HIV-1亚型上以CRF01_AE为主,且CRF01_AE占比呈上升趋势,CRF07_BC所占比例也略有上升,与之相对的是B亚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与张志敏等[12]报道MSM人群中HIV-1急性期感染者毒株亚型分布类似。此外,在江苏地区的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调查发现,HIV感染率也是逐年上升[13-14],提示应关注性传播人群尤其是男男同性恋人群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在江苏省耐药警戒线的调查中也发现[15-16],2009—2011年,HIV-1 CRF01_AE亚型所占比率从40.4%上升至56.8%,而且在2015年CRF01_AE仍作为主要亚型,也说明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耐药很可能会增加其新近感染者中耐药株的传播。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实验室技术方法方面,目前采用的in-house基因型检测方法扩增的成功率在80%~90%。因此,会有部分由于病毒核酸RNA含量低,而未能成功扩增的样本造成检测结果上的偏移。后期可以在未成功扩增样本通过淋巴细胞中提取DNA来提高核酸扩增效率。

综上所述,江苏省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失败后,HIV-1基因型耐药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从而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亚型感染者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H4 亚型和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H10亚型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