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网络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018-10-10刘方润亚
文_刘方润亚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变革的直接推力。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结构持续优化,企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研发实力不断提高,民办研发机构投入快速增长,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这些现象既是企业在创新中带动作用的体现,更表明创新过程中企业网络能力的重要性。作为“政产学研用”链条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提升合作能力,实现与相关组织耦合、协同发展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影响企业网络能力的内外部因素
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被定义为网络,企业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是网络能力。企业网络能力受内部、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制度、资源、市场等,内部因素包括资源配置、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及管理人员特质等。
外部因素为企业外部环境,需要企业识别相关因素并作出反应,大都不可控。其中,制度因素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法律法规,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受其直接影响。资源因素指现有及潜在合作伙伴、现有合作网络以及网络连接的强度等,合理规划利用资源将为网络能力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环境涵盖人文环境、市场及技术动态。不同的人文环境形成各异的组织间合作模式与偏好,这与行业特性、企业特征及区位文化特色息息相关,如医药行业以学术交流会、合作医疗小组等形式进行专业协作,小微企业间交流合作模式更灵活多变、更多使用非正式沟通方式等。市场动态包括顾客的喜好变化、潜在顾客的需求、新产品的接受状况以及顾客间的需求差异等。技术动态关注技术变化的速度、技术变化伴随的机遇与挑战、技术变化的可预测性及波动性、伴随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思想以及技术发展在产业中的重要性程度。技术动态包括生产流水线上的技术革新,以及对传统行业或传统企业造成打击的颠覆性创新,如苹果产品对微机时代的领跑者惠普、戴尔等企业产品的冲击。
内部因素主要为企业自身因素,需要企业对自身条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其中资源配置是网络能力的基本保障,包括网络建设和管理活动中需要的人力、信息、财务、技术等资源。如构建信息平台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设备、相关活动所需的场地及经费等。组织结构的合理有利于提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交流合作、知识整合等。企业文化及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企业经营中经常被弱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培养员工实现学习和提升,更能够将理念向合作方进行传递,使得上下游及其他合作方能够更好地贴合企业所需,并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组织团队的信念和文化也会对员工的灵活性、自发性和外部导向性产生作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会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从而对网络中其他协作伙伴的合作关系产生影响。
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在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方面,网络能力存在显著正向激励作用;集群型企业也会直接受到网络能力的正向影响;网络能力与企业知识管理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会通过提升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和学习能力间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二、提高网络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
提高网络能力推动企业创新有如下三条路径:
一是针对网络能力中网络的识别与构建方面,做好企业合作关系的构建和信息沟通的管理。精准识别合作方,多渠道建立沟通网络。根据发展战略和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自上而下的合作关系及合作方管理流程,切实保证所有运营活动有制度、有流程、有落实、有监督、有反馈,对需要改进的内容进行流程固化。对外部相关方进行精准识别,针对不同相关方类型,如供应商、顾客、政府、(子/母)公司、集团及同行业重点企业等,依据企业自身特性,建立相应的多渠道有效沟通方式。例如大型装备制造业受用户属性限制,在进行市场选择和用户回访时以确定市场方向、主动联系等形式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和偏好;化学制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应通过参与行业会议及学术讨论会了解技术动态。联动高校及研发机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或联合培养等形式,以学术共建、专业人才储备为目的,增强企业学术能力,促成学术研究落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建立合作方档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建立完整的信息收集、积累、整合和共享、传递、应用的载体和平台。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管理,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分享。对合作方进行等级划分,并依据不同等级建立相应的沟通渠道和快速有效的沟通响应机制,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按时间节点落实到相关流程及责任部门,如针对用户反馈,可根据信息反馈形式划分为正式书面建议、非正式书面建议、电话口头建议等,并根据其反映的事态严重程度给予正常或升级流程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将信息进行分类传递、更新和储存,降低知识流失和沉没,为创新提供充足知识储备和信息支撑。
二是完善内部资源结构的配置,既包括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也包括网络的利用。优化组织结构,避免冗杂繁复。设置精简高效的业务和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纵向沟通距离,避免交叉或重复管理等。实行动态岗位测评分析与动态定岗定编,灵活调整职位设计和人员配置。通过专项小组、QC小组、项目组等多种矩阵式项目团队强化内部沟通,采用多种途径来实现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促进企业内部合作、知识创新与分享,实现快速反应,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利用现有知识资源,完善学习体系。为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在线学习服务,如通过连接知识库和员工在线学习系统等方式,促进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专业(线上)图书馆,分享行业标准、法规文件、工具书及其他专业行业相关书籍。组织培训师资队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培训、讲座和专题学习。输送优秀员工到专业机构或院校进修培训,强化培养,提升员工专业素质、提高技术能力。组织高层领导及研发技术人员到专业机构学习进修,帮助他们了解掌握专业领域前沿信息。监控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把握政策及行业变化,适时制定和调整对各层次员工培训计划,为实现创新提供后备人才保障。
建设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搭建知识共享、经验交流的机制和信息平台(包含设备、系统、人才),促进知识互通和经验交流。设备投入是物质基础,包括电脑、服务器、路由器等硬件设备。系统投入涵盖各业务板块管理软件(如财务软件、营销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云盘、云储存、云分享、学习平台等软件支撑等。人才投入包括软件及程序更新、软件使用培训、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确保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利用集成平台为企业各种数据、系统、流程等多种资源的协同运行提供公共服务及支持环境,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及信息流通阻塞,实现操作及政策解读的连贯性,减少中间环节,使信息沟通扁平化,保证信息沟通的时效性及准确性。
三是在网络的维护及网络的利用方面,重视组织文化的引导作用,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学习和创新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以文化力量凝聚全员意志,让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入人心。以多种方式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形成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关注知识传递,注重人才培养。组织员工开展交流和总结,分享经验和体会,撰写学习心得,逐渐积累、提升个人能力。营造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培育员工的创造性,提升企业学习、协同与创新能力。
勇于打破思维局限。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与自身优势和劣势等因素,充分考虑顾客满意度、产品价格和顾客需求趋势,以满足顾客最大期望为目的作出打破常规的分析。如海尔集团打造公司内部创业孵化平台,为所有海尔创客提供创意交互及应用推广服务。“海尔洗衣”项目通过为洗衣机安装物联网模块,利用“海尔洗衣”移动端预约空闲洗衣机洗衣,在校园内实现了迅速推广。
实现全员创新。鼓励全员在生产工作中提出技术改进想法,激发员工创新能力。设立企业研发团队,跟踪、收集各类相关行业数据信息,分析当前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评估企业现有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差异,为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于现有成熟技术产品,注重产品改型、优化改进及核心技术创新,以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