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0-09彭争光张学文吴宗璇

新疆农垦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品牌价值标志安徽省

彭争光 张学文 吴宗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引言

根据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定义,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1]。地理标志与区域特色农产品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特色和优势,不仅可以促进该农产品的价值增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还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2]。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极具竞争优势的品牌标志,是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扩大农产品知名度的重要载体。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对于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已从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中低端农产品的供给过剩和优质高端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较低。农业供给侧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构建起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生态体系[3]。安徽省当前正处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于农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探讨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与问题,对增加安徽省优质农产品供应量,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一)数量与区域分布

目前,承担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主要执行机构有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三个部门。由表1所示,截至2017年6月,安徽省在国家工商总局共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97件;截至2017年12月,安徽省在国家质检总局共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66件;截至2018年2月,安徽省在农业部共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51件。通过对三个部门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归纳整合,全省现已登记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184件(多部门重复注册的计1件)。从地域结构上来看,全省16市均有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但呈现出皖中和沿江地区集中、皖北地区分散的两极化发展趋势。其中,皖中和沿江地区的六安、宣城、安庆三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就达到73件,占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的39.67%。而阜阳、亳州、淮北、淮南、宿州、蚌埠皖北六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只有35件,仅占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的19.02%。

(二)分类情况

安徽省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涵盖了蔬菜瓜果、中草药材、茶叶、水产品、畜禽蛋、粮食油料、食品饮料、酒等八大类(见表2)。其中,蔬菜瓜果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注册的最多,共有54个,占总数的29.35%;其次是茶叶类,共有34个,占总数的18.48%。中草药材、水产品、畜禽蛋类农产品地理标志也占有重要份额,分别有20、19、19 个, 分别占总数的 10.87%、10.33%、10.33%。相比之下,食品饮料和酒类则相对较少,分别为 13、9 个,仅占总数的 7.07%、4.89%。 总体来看,除蜂产品和棉蚕桑类没有注册地理标志外,其余八大类基本都有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且主要以种植业中的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类经济作物和水产品类的养殖产品为主。

表2 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类别数量统计

表1 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

(三)品牌价值及规模

由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进入中国100大地理标志名单的有3个产品[4],仅占全国总量100个的3.00%,低于全国省(市、区)100大地理标志的数量平均值4个,远落后于山东(13个)、江苏(11个)等省。这些上榜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品牌数量少,而且综合价值相对指数也不高,说明在经济价值相对指数,尤其是社会影响相对指数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另外,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安徽省入选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普遍较低。其中,长丰草莓品牌价值排名最靠前,位列全国第20位,品牌价值达34.28亿元;宁国山核桃位列第36位,品牌价值为21.95亿元;怀远石榴位列第81位,品牌价值为9.14亿元。与品牌价值排名第一的烟台苹果的131.95亿元相比,相差甚远[5]。

(四)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

根据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见表4)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安徽省已注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企业共有233家,但被企业使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仅有27种,数量仅占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的14.67%,还有近86.00%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未曾被使用。其中使用数量排名前六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为霍山石斛、黄山毛峰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茶、霍山黄芽、铜陵白姜,使用企业的数量分别为 40、35、31、26、13、12 个,所占比重分别为17.17%、15.02%、13.30%、11.16%、5.58%、5.15%,其余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企业数量都在10个以下。

表3 中国100大地理标志名单(2013)安徽省上榜情况

三、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发掘不充分

近几年,虽然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已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对于山东、湖北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数量较多的农业大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方面,安徽省各地区存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分布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皖北平原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资源丰富,但其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还不到皖中和沿江地区的六安、宣城、安庆三市的一半,其地域优质特色农产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另外,安徽省已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主要集中在蔬菜瓜果和茶叶类,所占比例高达47.83%,几乎占到了八大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一半,说明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种类不均衡,所涉及的农产品品种相对比较集中。

表4 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

(二)品牌价值低,市场影响力较小

安徽省现已获批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数量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具有高知名度、高品牌价值及社会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数量较少。根据《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的统计结果可知,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相对较低,在仅入选的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其品牌价值还没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先进省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相差甚远。同时,据《中国地理标志发展报告(2013)》统计,安徽省进入中国100大地理标志名单的只有长丰草莓、六安瓜片和肥西老母鸡,大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仅仅局限于产品所在地市场,跨地区影响力不高。由此可见,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水平较为落后,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较大、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还很匮乏。

(三)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率低

自1995年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实施以来,安徽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已登记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184件。其中,已经被企业使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仅有27种,使用率只有14.67%,并且27种被使用的地理标志的企业数量太少,绝大多数农产品地理标志还未被开发利用发挥其自身价值。由此可见,安徽省非常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但却忽视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后的后续开发使用和管理,包括产品的宣传推广与维护、产品质量的维持及产业化发展的链条建设等。造成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许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在最近几年内获得批准认证的,时间比较短,还未被大众所熟知。二是部分农业生产者对地理标志的了解不够,认为申请手续繁琐或者使用成本较高[6]。

(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在地域分布方面,农产品地理标志呈现出皖中和沿江地区集中、皖北地区分散的两极化发展趋势。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方面,以怀远石榴、砀山酥梨、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销售农产品这一初级产品,还通过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加工类产品基本实现产业化生产、市场化销售,产品市场知名度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祁门红茶、枞阳黑猪、南陵大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程度则相对较低,加工企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主要以初加工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产品市场规模小、知名度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缺乏资源整合,存在多重登记注册

目前,我国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三部门都在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形成了以三个部门为首的三种保护模式。虽然各部门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多头管理会导致许多农产品在不同部门进行多重登记注册,不仅增加相关利益主体的运营成本、浪费行政管理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三部门登记注册地理标志的权威性。另外,多重登记注册的农产品由于地理标志名称不统一,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度不一,不利于区域品牌的整合和专用标志的统一管理。

四、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名优特农产品资源清查,深挖地理标志资源

安徽省名优特农产品资源丰富,具备申报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独特优势。各市、县级政府部门及农业主管部门,要着力对本地区内的名优特农产品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在摸清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和论证,认真制订保护重点推进计划。优先将知名度高、历史悠久、品质特征明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当地政府重视的特色农产品纳入登记保护范围[7],并制定出详细的开发进度日程及开发目录名单。另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农户对有潜力发展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名优特农产品进行深度挖掘,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二)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高影响力

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因其独有的环境、气候、土壤、水质等,使其具有区别于未经注册的同类农产品的特色品质和良好的信誉[8]。所以,高品质和良好的声誉是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的基础。因此,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大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另外,要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及“产、学、研、用”研究基地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具有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以此提高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及社会知名度,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使用意识

安徽省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由于注册时间短,其大众熟知度、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被使用率低。因此,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主体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同时结合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平面媒体等媒介,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另外,对于已经申请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不能“束之高阁”,要加大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其次,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激励机制,以适当方式表彰奖励生产经营和标志使用规范的企业,并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优先考虑[9]。

(四)鼓励引导,培育龙头企业

首先,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帮助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程度较低地区的生产经营者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并定期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训,培养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引导。其次,地方政府要通过落实征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运用“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农户”或“龙头企业 +地理标志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农产品地理标志和龙头企业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加工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五)建立统一保护机制,分工协调共同推进

在现行的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三部门三种保护模式并行的机制下,应合理分工、明确不同部门的岗位职责,如:工商部门负责地理标志的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产品市场交易管理;农业部门(包括拟进入的林业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过程实施管理;质监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10],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同时,各部门也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保护工作的效率。

猜你喜欢

品牌价值标志安徽省
成长相册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品牌价值
周大生 | 品牌价值达572.26亿元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