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分析

2018-10-09潘瑜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甘草酸腹水肝功能

潘瑜凡

(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内科,江西 婺源 333200)

肝硬化患者时常伴有腹水等并发症,且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患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措施,例如保肝利尿等,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2],采用中医治疗措施进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保护患者肝功能和体征,从而巩固治疗效果。本研究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69例,观察组6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为(46.28±2.95) 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病程(3.28±0.34)年;其中53例患者为肝炎性肝硬化,16例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为 (46.84±3.05) 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3.84±0.42)年,其中56例患者为肝炎性肝硬化,13例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10%或5%的糖水加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丹参等静脉输液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双氢克尿噻片和螺内酯片口服治疗,对于白蛋白不足30 g/L的患者,则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10%白蛋白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50 mL。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甘草酸二铵(生产厂家: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二厂,规格:10 mL,50 mg,批号:国药准字H20063751)进行治疗,每日150 mg,采用加液体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接受2周治疗后可改为口服治疗,每次服用150 mg。每日服用3次。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生产厂家: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规格:草酸苷80 mg,盐酸半胱氨酸40 mg,甘氨酸800 mg,批号:国药准字H20060571)进行治疗,每日80 mg,采用加液体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接受2周治疗后可改为口服治疗,每次服用50 mg。每日3次。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措施,采用中药方给予患者治疗。药方组成:黄芪30 g,茯苓20 g,白术20 g,丹参15 g,柴胡12 g,党参15 g,当归15 g,白芍16 g,陈皮12 g,三棱10 g。用水煎煮后取出药汁,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每天服用1剂。患者如果存在湿重症状,则可在药方中加入藿香15 g,佩兰12 g,苍术15 g;如果患者存在湿热症状,则可在药方中加入栀子15 g,茵陈30 g;如果患者的腹水症状较为严重,则可以加入大腹皮30 g,泽泻20 g;如果患者存在大便干燥现象,则可以加入大黄13 g。患者坚持服用药物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症状的消失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记录2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过肝功能检测后数据显示正常,并且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代表患者治疗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少,经过肝功能检测后数据基本显示正常,并且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也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代表患者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且肝功能未恢复正常,血浆白蛋白水平也未恢复,则代表患者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 和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对比,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经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腹胀 纳差对照组 6 9 1 2.4±1.7 1 1.8±1.7浮肿1 2.2±1.6观察组 6 9 7.8±1.2 6.7±1.3 9.1±1.1 t值 1 8.3 6 2 1 9.7 9 5 1 3.2 6 2 P值 <0.0 5 <0.0 5 <0.0 5

2.3 2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对比 经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2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对比 [例(%)]

3 讨论

肝硬化是肝脏的一种病变类型,由于患者的细胞出现变性或坏死等现象,因此导致瘢痕收缩或者组织纤维增生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患者的肝质由此变得坚硬[3]。在肝硬化患者中,腹水大多产生于失代偿期,该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肝功能出现持续性损伤的现象,因此导致患者的门静脉处于高压状态而产生[4]。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5],出现腹水的患者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3/4左右。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发病后会存在明显的腹痛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存在心律失常的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继续加重,引发肝性脑病或者肝肾综合征等其他疾病,甚至会给患者带来死亡的威胁。腹水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并且治疗难度大。

甘草酸二胺在长期以来在我国治疗慢性肝病的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药物能将患者体内的谷丙转氨酶快速降低,但是随着病例的增加,不少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谷丙转氨酶的反跳现象,因此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打了折扣,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随着复方甘草酸的出现,甘草酸二铵已逐渐被取代。复方甘草酸苷中含有活性成分甘草酸,患者服用后该成分会在人体内与β-葡萄糖醛酸酶发生作用,从而实现2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的代谢,使其转化为甘草次酸,而甘草次酸对产生炎性介质的代谢酶活性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功能,能够抑制诸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帮助恢复变形的肝细胞,并且能够对尚未受损的肝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激活肝细胞的再生能力。甘草次酸和肝脏内的其他类固醇激素代谢酶具有很强的亲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减缓,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类固醇样作用。同时甘草次酸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能力,从而使胸腺外淋巴细胞分化的功能得到强化,使干扰素发挥应有的效应,从而对病毒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实现灭火病毒。

在中医学领域,肝硬化腹水应归属于“胁痛”“臌胀”的范畴,情志内伤、酒食不节、湿热侵袭等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导致患者腹内瘀积气、血、水等,从而引发疾病[6]。因此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健脾柔肝、活血益气的原则展开。本次治疗中所使用的药方里,黄芪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肝损伤的现象;党参则能有效帮助患者实现体液免疫力的提高;茯苓对于肝脏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而丹参除了对肝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外,还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以上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清热利水、健脾保肝。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症状的消失时间均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采用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的改善,缓解患者后期症状和体征,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4 结语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治疗效果,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甘草酸腹水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