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诗画浙江共享美好家园

2018-10-09

中国公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农村

5月15日,浙江启动“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暨“千项百亿”工程,全省总动员,全力打造民心路、小康路、希望路,为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与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决策部署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尤其关注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强调“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2003年,习总书记亲自决策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浙江“乡村康庄工程”,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开启了浙江农村公路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公路总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4000公里、普通国省道约80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0.8万公里(其中,县道2.9万公里、乡道2万公里、村道5.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0%,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0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桥梁3.8万座总长1380公里,农村公路隧道711道总长328公里,乡镇和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

15年来,浙江省始终不渝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当年的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大抓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先后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乡道硬化工程、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美丽公路创建等重大举措。回顾浙江省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三段进阶式发展 奠定农村公路建设格局

首先,浙江省经历了大规模建设“乡村康庄工程”阶段(2003年至2010年)。2003年全省启动“乡村康庄工程”以来,全省农村公路可谓“一年一个台阶”,2006年全省所有乡镇通等级公路,2007年启动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008年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建设,2009年启动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010年底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路面全部硬化。交通从“三农”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引擎。浙江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宣布全省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通车,全省农民走上了康庄大道。

上虞区县道井枫线泰山村路段 朱胜钧/摄

其次,浙江经历了率先推进“美丽公路”创建阶段(2011年至2017年)。在基本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公路建设、安全保障、养护管理、运输服务”四张网体系基础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立足美丽浙江,创建美丽公路,印发《浙江省创建美丽公路“五个一万”工程实施意见》,“五个一万”即:改建完善国省道1万公里,提升农村公路等级1万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维修1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万公里以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1万个。围绕美丽公路“五个一万”工程,同步开展设施美、窗口美、人物美、行风美建设,全面提升公路基层窗口文明服务、规范管理水平,优化公路服务、锤炼公路行风。通过美丽公路创建,“美丽公路+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休闲体育+养生健康”等多种新业态蓬勃发展,2017年实现“农村客车村村通”。

再次,浙江省经历了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阶段(2018年至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总体部署,全力实施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好破解交通瓶颈、路况优化、平安交通、运输提质四大攻坚战。围绕大花园、大通道、大湾区等“四大建设”,着力破除交通瓶颈。要全面“清零”等外公路,全面打通断头路、盲肠路、梗阻路,全面提升乡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围绕美丽浙江,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打造百条精品示范线、千个高品质公路服务站、万个港湾式停靠站。围绕平安浙江,全面完善安全设施,及时维修改造危桥病隧,着力保障安全出行。强化路面维修,加强陆岛码头建设和渡口渡船更新。围绕群众满意,着力打造品质服务。平原地区实现全域公交,其他地区公交化运营。加强村级物流服务点建设,开展“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惠及千万农民群众。实现“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的目标。

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省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炮。

——3月26日,浙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工作会上,浙江省省委书记车俊提出要求。

浙江农村公路的15年嬗变

德清鱼米蚕乡景观线,这条历史人文景观线是德清“十景十线”建设中的重点工程。 王跃/摄

德清禹越镇初步建成精致乡村,打造一方“游水乡村落、观万鸟浩瀚、摘四季水果、看花卉世界、赏丝绸文化”的“浙北平原一流田园新水乡”。其中,桑蚕业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支柱,丝绸文化经由农村公路走向全国。

淳杨公路起点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镇,终点位于汾口镇。全线设置了绿道和骑行道,依山傍水,曲线美丽。

嵊泗县重点打造花鸟乡这一旅游目的地,花鸟岛码塔线是连接旅游观光点位的主干道。

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大农村交通投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2014年,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两美”浙江建设(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要求“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公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两个“高水平”,要求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部省相关要求,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统筹规划、上下联动:一是投入力度大。2003年以来全省农村公路总投资超2000亿元,力度之大历史空前。二是补助标准高。仅“十二五”期间,省级补助资金累计超过120亿元,县道项目省补最高达每公里180万元(不含桥隧),农村联网公路达每公里20万元,补助标准为全国最高省份之一。尤其是对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多次提高补助标准,最高达到工程造价的2/3以上。三是地方配套足。各地政府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发达地区主动提高建设标准,超前实施计划项目;欠发达地区也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浙江省全力建设农村公路,加快完善网络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统筹协调”的原则,全力加快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断头路、瓶颈路、等外路建设和拓宽改造提升。一是抓规划引领。着眼服务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规划先行作用,联合省发改、农办等部门加强前期研究,先后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还正在编制《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农村工业化结合,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壮大;与农业现代化结合,促进效益农业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结合,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抓加密联网。“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强化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督导,推行项目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浙江省着力提升管养水平,增强安全保障能力。“三分建,七分养”。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最大程度发挥农村公路功能效益。实现“有路必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全省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实现全覆盖,累计创建规范化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548个,规范化创建占比达46%;全省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2017年全省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达到92.2%;“十二五”以来全省增设、完善危险路段安全设施1.2万公里,改造处治危病桥梁约1460座,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占比稳定下降,到2017年底,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占比为1.4%,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下降。

以钉钉子精神全面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民心路、小康路、希望路,为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和“两个高水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5月1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市淳安县召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大会,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提出要求。

同时,浙江省强力开展整治行动,全面优化路域环境。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路域环境整治工作,针对公路路域环境专门指出七方面问题并部署省政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省四套班子联合召开大会推动路域环境整治,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省将整治专项行动与“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紧密结合,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抓、交通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以农村公路为重点,对全省公路路域环境进行全面排查,列出问题清单3.9万条,并将整治任务下达县(市、区)政府。通过全省共同努力,共拆除公路边违法违章建筑340万平方米,违法广告牌8.9万块,种植苗木2100万株、草灌4600万平米,公路绿化率达99%,农村公路路容、路貌大幅提升,有效营造“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生态”的通行环境。

浙江省还大力发展农村运输,打通城乡交流畅途。牢固树立“建设是基础,运输是目的”的理念,浙江在农村公路建设之初,就提出“四有”推进目标,即“出门有车坐、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服务有平台”目标,不但要让农民走上康庄路,还要坐上公交车。一是加快农村站场建设。“十二五”以来,全省共建成公路客运枢纽51个、农村客运站190个、港湾式停靠站2.84万个。二是优化农村客运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农村客运企业在经营亏损、车辆更新补贴和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十二五”以来,新开通客运车辆的建制村2000余个,改造农村客运班线近1300条,实现了全省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三是推动农村物流发展。以区域物流中心为枢纽,县(市)物流中心为节点,加快物流配送网络向农村延伸,极大活跃城乡经济交流,推动现代农业、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

江山市将农村公路打造成富民线,带动当地种植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农户收入翻倍,增收吸引了“凤还巢”,人力、财力、物力集聚,区域发展良性循环。

莫干山乡路环线带动全国各地的游人来此寄住民宿,庭院品茶,农田采摘,湖畔骑行,山林徒步。国际登山节也落户莫干山。

五大成效擦亮“金名片”

近几年是浙江省历史上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速度最快、反响最好的时期,有力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突出体现为“五个成效”—

农民增收成效明显。美丽农村公路已成为“两美”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畅途,成为吸引广大旅客来浙旅游的风景线和全省三千万农民的致富线。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155个,2017年接待游客3.4亿人次,营业总收入353亿元,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2017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2.05∶1,城乡差距全国最小。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村公路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效益农业、乡镇工业和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75%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 3.9∶43.4∶52.7,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素质提升成效明显。农村公路建成后,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讲文明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各类惠民实事得以兴办,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农村和谐成效明显。农村公路工作是农村民主管理的生动实践,各地在项目建设和养护管理中坚持由民主张、由民管理、由民支撑、由民监督、由民评定的“五个由民”原则,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制度,资金使用情况100%公开,做到“干部清白、群众明白”,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抽样调查表明,公众对农村公路满意度高达95.5%,99%的村委表示干群关系得到改善,88%的乡镇政府威信获得提高。

海宁市嘉善县聚力聚焦农村公路,全力攻坚提升,打好通达通畅、路况改善、平安交通、运输提质攻坚战。

2017年,瑞安市实施大中修工程达82.6公里、专项安保工程达100.9公里、病险路段修复140处、危桥改造4座。农村公路采用全国首套路况快速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评定,全市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5%。

投资带动成效明显。据估测,仅去年就拉动GDP增加值超15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56万个。全省农村公路的做法得到交通运输部领导高度肯定,先后6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代表中国在世界农村公路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今年安吉县“四好农村路”还登上了2018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的舞台。

三个引领性导向描绘诗画乡村

下一步,浙江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突出了三个引领性的导向,一是在“四好”标准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在“四好”内涵上,既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三是在区域布局上,突出山区、海岛加快发展地区,重点抓好乡村道建设。未来三年,浙江省将重点完成规划、建设等六项重点任务:

抓好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省市县三级“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四好农村路”与新动能培育、城乡统筹发展、全域旅游等规划紧密衔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农村交通网络,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同时,紧扣高水平定位,结合浙江实际,编制“四好农村路”地方标准,形成涵盖建、管、养、运,涉及技术、安全、应急、智能、服务、生态等全领域的量化评价体系,使浙江“四好农村路”建设更加规范、更有遵循、更可持续。目前《浙江“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浙江“四好农村路”标准》编制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杭州农村公路建设实行“边施工、边复绿”,加快生态修复,实现了生态路、景观路、富民路的深度融合,其中,骑行绿道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游客。

着力攻坚乡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新改建、提升农村公路1.5万公里,以26个加快发展县为重点,聚焦偏远乡镇、山区、库区、海岛地区、革命老区,重点提升改造通乡镇、景区公路,建设通较大自然村公路,打通跨区域“断头路”,消除等外公路,打造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监管,落实“七公开”制度,打造阳光工程。同时,根据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点,实施陆岛码头、内河渡口提升工程,及时更新、技术改造渡船,提升水路设施技术等级,实现居民百人以上岛屿设陆岛码头、千人以上岛屿一岛设两码头、具备条件的3000人以上岛屿设滚装码头全覆盖,建制乡海岛客运实现高速化,进一步改善涉水涉渡地区群众出行条件。

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以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为载体,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5万公里,打造百条精品示范线、千个高品质公路服务站。结合小城镇综合整治,加强路域环境整治,依法拆除公路两侧违法建筑、非公路标志,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做好公路及沿线村镇洁化、绿化、美化。水运方面,创建美丽渡口,优化渡运环境。

构建科学高效养护体系。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1.5万公里,每年大中修里程占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以上;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2%以上。定期开展路况检测评定,科学制定养护方案。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行废旧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加快建立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1万公里。及时加固改造危桥病隧(道)、老旧码头和站场,完成老旧客车更新改造、客车卫星定位装置安装、内河渡船标准化。完善应急抢险体系,加强应急基地和队伍建设。实行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治理,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推广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秩序整治,深化宣传教育,降低事故发生率。

金华市浦江县侯蒲线起点

金华市浦江县上河公路服务中心

今年3月,嘉善召开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大会,要求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实施美丽乡村“1552”工程,消除沿路沿线视觉污染等。

在德清县,全长23公里的“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观光线”建成后,沿线散布着70多家风格迥异的“洋家乐”,也引来无数观光客,裸心谷仅一张床铺一年税收就达到12万元。

余姚冠佩村的千年历史被农村公路揭开面纱

多方联动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三级路长制,由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县级公路总路长,其他领导分别担任具体县道的路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乡级公路总路长,其他领导担任具体乡道的路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村道路路长。由各级路长负责农村公路和陆岛码头(渡口)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健全乡镇“四好农村路”管理体制。由乡镇政府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工作力量和相应职责。鼓励任务较重的乡镇招募专职管理员,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做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经费在各地既有农村公路养护预算中统筹安排。三是加大公安、交通联合执法力度,重点查处违法超限运输、非法营运、损坏路产路权等行为。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防止、及时制止各类破坏、损害农村公路的行为。

打造高品质客货运服务。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快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集约化经营,提升公司化运营水平。建设改造乡镇运输服务站、港湾式停靠站1万个。平原地区实现全域公交,其他地区推进公交化运营。坚持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客运票制票价,大力推行“一票制”,由当地财政兜底,落实票价优惠政策。推广电话、网络预约等“门对门”服务模式,精准解决偏远乡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完善乡村旅游客运网络,加强旅游旺季、重要路段等的交通拥堵治理,推进运游融合发展。以支撑农副产品进城、生产生活资料下乡为重点,通过“创品牌、扶项目、树示范”,健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实现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新建1.8万个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实施“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促进“四好农村路”与农村电子商务协调发展,培育跨区域农村物流品牌企业,建设农村物流示范站场等项目。创新发展城乡货运公交、农村物流班车、小件快运等物流模式。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公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