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发展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研究
2018-10-08熊勤李霞
熊勤 李霞
【摘要】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力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促进社会公众素质提高和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责;正确实施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内容与手段的创新,可以克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人们担心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区域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一条款成为多位委员的热议焦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如果说大学是城市的名片,那么图书馆就是大学的名片了。对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讲,高校图书馆无疑具有三大优势:信息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技术设施优势。然而,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对区域内的普通公众、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历来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由于服务职能的定位、资源限制和管理难度等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对外开放数量和程度都非常有限。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若不能充分利用,对于区域发展来讲,图书馆这个“名片”就只能是“花瓶”,其“优势”不能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动力。
當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国家和区域发展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比如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川省要全面建成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成都市也要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每个建设者都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都需要借力和强壮自己,“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而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就是建设者们提升素质的“健身房”,长途行驶的“加油站”,改造社会的“智囊团”。
本文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开放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必要措施的研究,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涵义
本文的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物力资源甚至人力资源对区域内非本校的公民、机关企事业单位读者开放使用。这里的高校指我国大陆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我国政府投资举办普通高校),包括大学和学院、高职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独立学院等。
(2)新时代区域发展目标
不同学科对“区域”(region)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地理学认为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经济学认为区域是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政治学却认为区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等等;所以依据区域的属性不同,区域可以是自然区、经济区、行政区、社会区等。本文把区域理解一个空间概念,与地区、地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国内外有多种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理论。国外比较有影响的区域发展理论,有强调以区域发展历史经验为基础所形成的历史经验学派,强调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学派,以强调乡村地区发展与空间均衡为核心的乡村学派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独特的主流经济学派区域发展理论。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区域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认为区域发展是区域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我国区域发展的统计评价,主要是基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和区域内各要素协调发展统计评价。
区域发展目标,不但有总体的,也有个体的(即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总体目标的实现是以众多个体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众多个体目标的实现往往被忽略);不但有经济的更有社会的。我国新时代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在党的十八大就已经明确全面提出,即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本身是一个“区域”,新时代的中国国内任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上都可以从“五位一体”方面去概括,从总体上看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各区域的具体体现。
(3)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特别是从一个地域的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往往比地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等在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集聚、开发、运用等方面更具优势,掌握的各种信息更专业、更系统、更完备,因此高校图书馆往往也是区域性的知识、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不仅可以提高本身资源使用效率,而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总体上具有比较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良好的人力资源,具有较好的对外开放基础。据统计,我国大陆一共有2851个县级行政区(中国统计年鉴2017),如果每个县级行政区都有图书馆,就有2851个县级图书馆;而2017年全国(大陆地区)有2631所普通高校(还有成人高校283所,共计2914所。教育部,2017年5月31日)。根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896所高校提供数据),2016年年度平均每所高校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平均值为529.5万元,馆均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馆均45.61人(在编加合同制馆员),馆均硕士及以上学位馆员11.08人。每所高校有数以万计的藏书,而且具有较好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氛围,时常举行沙龙、讲座和艺术表演等活动。所以,我国高校图书馆比县级甚至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要丰富得多。
总体上讲,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处于探索阶段。从理论探讨看,主要是研究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服务模式、服务原则和服务利弊等;从实践上看,主要是部分高校有限程度的开展对外服务,比如有限时段的凭身份证翻阅图书、借阅图书,图书馆对外开放反对的声音比赞成的声音要大。实际上,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政府投资的普通高校图书馆里,许多图书包括电子资源束之高阁,特别是寒暑假很多资源处于“休眠”状态,“高校图书流通率只有30%左右,甚至没有达到20%”(向阳,2016),这造成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巨大浪费。
(2)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持反对态度居多,其理由主要是对外开放会严重影响图书馆固有职能的履行,即为本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科研与教学服务。不可否认,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需要很好解决。一是经费问题,社会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一般直接是政府财政拨款,为广大社会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购置和人员安排,其经费来源一般是按学校教职工人数和学生规模由政府配置的,若对外开放,势必大量增加读者,其经费开支往往难以满足读者规模群体增大的需要。二是管理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规章制度一般针对本校师生读者群体而制定,这个群体整体素质较高,管理相对简单;而对外开放后大量的社会读者群体规模巨大而且复杂,这时高校图书馆管理甚至整个校园管理的工作量巨大而且极其复杂,管理成本极其高昂。三是知识产权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知识产权本为特定读者群体在特定范围使用,由于社会读者的介入,不排除个别读者为了特定利益而破坏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对外开放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服务社会职责需要。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2015年12月31日发布),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最后一款指出:“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第四章图书馆的服务中的三十七条时指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在今天,对外开放是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宣传和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做贡献的需要。
(2)管理制度创新。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对区域社会公众开放,已积累不少经验,开放的时间、空间、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读者(访问者)身份甄别和安全防范上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推出有效措施,创新管理制度。
(3)技术创新。高校图书馆对区域公众开放受到反对,主要是安全(财产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有限问题。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体图书馆和网上图书馆的结合,完全可以解决读者(访问者)进入高校图书馆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社會公众“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可以变为现实;和管理制度创新结合,安全问题亦可得到很好解决。
(4)服务内容与手段创新。加强与地方其他信息机构的协作,建立特色的信息数据库,为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设高校和地方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对于特定社会读者(用户)的需求,注重提供适度深度和广度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