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中精益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
2018-10-08袁冶
袁冶
【摘要】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比较特殊。在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实现对企业供电成本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供电企业精益成本管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这不少的问题,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健全的精益成本预算编制原则,不断的深化企业精益成本分析,并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机制,这样才能促进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供电企业 精益成本管理 成本预算 成本分析考核
供电企业运营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输电能、转换电压、管理电网、分配电能、销售电能和为用户提供电力服务,供电企业是电力产业中的下游产业,电力产业的上游购电价格是由电网统一进行结算的,而下游的电力销售价格则会受到政府的严厉管控,因此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上会受到电力行业上游产业以及政府的双重制约,因此其实际的利润空间比较小,生产运营的压力也比较大。在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供电企业应该大力推广精益成本管理,实现粗放式经营理念向集约型经营理念的转变,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供电企业精益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算编制环节
1.1.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供电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增量预算方法进行成本预算的编制,也就是说,本年度企业的成本预算编制是以上年成本为编制基础的,通过结合上级电力企业下发的预算总盘子进行适当的增减,这种预算的方式实际上是将上年的成本费用假定为合理,这个过程中就将很多不合理的费用进行了合理化处理,而很多必要的成本却不能得到合理的满足,这与精益化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1.1.2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对地区差异进行考虑
由于我国的地貌广阔,人员居住分散,因此很多供电企业的下级责任中心在地域上分布比较广,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不同地域的责任中心业务开展的特点不相同,因此,实际的运行成本需求也会有差异。如果在进行成本预算的时候实行“一刀切”,会严重的背离实际的情况。
1.1.3以总额方式下达预算,缺乏单项预算标准
目前来说,责任中心下发下来的预算资金都是由供企业企业采用总格下发的方式进行的,并没有进行分项处理,这样各个责任中心在进行资金分配的时候不嫩很好的区分用途,因此,责任中心会按照自身的成本需求来进行资金分配。这样,责任中心在日常的运营中产生的消耗性成本会严重的挤占生产性成本,而生产性成本又会相应的专项成本现象。
1.2成本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成本分析考核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健全的成本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也为精益成本管理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供电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也有自身的约束机制,但是却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建设。
2加强供电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措施
2.1确立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2.1.1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要求预算编制要本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供电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基本台账数据的真实性。其次是保证科学合理的开展数据收集。再次是要建立相关力理论基础来支撑预算测算模型。科学原则就是为了保证供电企业制定的预算测算模型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2.1.2简约原则
简约原则是实施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简约原则就是要保证企业的预算编制程序科学合理,实际的预算资金要能同时满足不同责任中心运营的正常成本需求,同时还要保证资金的预算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这样才能提升资金的合理使用效率。
2.1.3可计量原则
成本预算企业实际成本需求也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企业的成本预算编制要坚持可计量原则,将定量因素作为主要的关注重点,同时也要对一些不容忽视的定性因素进行适当的参考。
2.1.4差异化原则
供电企业的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不同责任中心的业务特点跟地域差异,单项费用标准的制定要体现出差异性。对不同的地域的成本应本着区别对待的原则,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2.2深化精益成本分析
鉴于供电企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而企业实际的经营需求与绩效的评价也有自身的不同需求,因此在针对供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目前已经执行的情况,还要对供电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加以拓展,充分的分析其成本结构变化对成本结构本身的影响,并对成本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同时还要针对成本发生和绩效指标两者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成本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计算机的财务管理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并完成指标的计算,最后形成标准化的成本分析模板,这样才能切实的提升企业的成本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