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中学导学案教学
2018-10-08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林瑞记郑伊楠
□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林瑞记 郑伊楠
很多人从幼儿时期开始直至接受完高等教育都在接触数学,该过程往往长达十余年。尽管在步入社会之后很少会直接用到在学校中学习过的具体数学知识,但是个体对数学整体的看法和相关的能力却是在这个过程中润物无声般地形成的,它是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整体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具体到日常的处事方式待人接物及人待接物的态度,即数学核心素养,它是影响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部分中学教师的访查,笔者了解到在海口市包括海南华侨中学等许多重点中学都将导学案教学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且大都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效,也为笔者的文章提供了必备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理论补充。这些收获弥足珍贵,接下来笔者与各位中学数学教师分享,不足之处望热忱指正。
一、将核心素养融入中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我国2017年颁布的数学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继2001年课改“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的进一步阐述。其中将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分为六个模块,即数学抽象:指学生可以在实践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内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关键基础。逻辑推理:是以事实为根基,按照规律趋势推导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数学建模:指利用数学工具,将数学法则和方法进行模型化,解决实践生活中的问题。直观想象:利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外界事物,并洞悉实际的能力。数学运算:根据运算法则推导数学问题的能力。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分析和推断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在新课改的前进过程中,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稳中向好,顺应时代的需要而不遗余力地开拓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正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学和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导学案课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其次,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便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内容是预习之前没能充分弄清的,更能帮助学生突出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最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所谓好的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固化的、呆板的学科知识。将核心素养融入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滋养新课改所提倡的与时俱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提供沃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二、如何将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中学导学案教学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合理预设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师授课前需要做好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实际授课效果,是影响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要素。在教师授课前需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程度等等。根据学情分析得到的结果,教师可以大致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以此为根据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再则,教师需要厘清教材内容,包括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顺序等。可以采取螺旋式授课方式,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学情景问题,上课过程中要及时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图示、同化、顺应和再平衡。
在授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完成教师提前分发的预习案进行自我学习,教师也要在授课前审阅学生预习案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有条理的讲解,解决学生困惑,使之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升自身能力。例如:
(1)教师在讲解命题的真假性判断时可做如下归纳:
1.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p p∧q p∨q p真真假假q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真
(2)教师在讲解含量词命题的否定可做如下的梳理:
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x∈M,p(x)∃x 0∈M,p(x 0)命 题 命题的否定∃x 0∈M,┐ p(x 0)∀x∈M,┐ p(x)
基于高中数学内容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度高,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特点,教师要及时地辅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脉络,关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过程,注重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找准教学切入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可以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中心,帮助学生抵达最近发展区岸,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让学生的接受学习更加顺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知识的盲点,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入讲解,以便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下例:命题A:ad=bd是a=b的充要条件。教师在讲解命题A时,针对部分学生因为忽略了的情况,从而误判了该命题的真假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进而讲解一系列的习题加以巩固,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思维水平步步拔高,这便是教师要抓住的教学切入点。
三、目前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意见
笔者通过整理部分中学教师使用导学案教学后的反馈意见,发现目前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缺点。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难以突出。
将核心素养融入导学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翁,然而面对高考的指挥棒,在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为中心,导学案培养学生素养形同虚设。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重心仍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解答习题的情况,很少顾及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能力发展被局限在解题能力的发展,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为此,教师应该做好学情分析,合理布置教学流程,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创设适合实际教学的情景,问题难度层层递进,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学过程习题化倾向严重。
在高考的统领下,很多时候我们总存在一个误区:当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时,总认为学生的能力就是解题能力。可是习题不过是问题呈现的一种方式而已,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远不止这一种。导学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变成了习题课,没能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学习变成了单调的做题,学生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难以助益。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避免机械化的操练,以问题串的形式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把课堂还于学生。
3.教学目标不合理、不可测。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描述教学目标的主体总是老师?且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不可测,造成课后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评价。教学目标设计套路化、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没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甚至有些教学目标的设计严重脱离教学实际,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不强。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同时也是这堂课的归宿,是课堂生动有趣、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根本保障。将核心素养融入导学案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清晰合理可测。
四、结语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不应该仅仅驻足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自学能力,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为我国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数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