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研究
2018-10-08海南省海口市海燕小学
□海南省海口市海燕小学 林 转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过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探索,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我清楚地意识到:并非任何数学知识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教学内容的创设一定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本文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原则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这些情境再现到课堂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年历展示。
通过让学生展示收集的各种年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并让学生简单介绍年历的基本知识,为制作年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明确步骤,分工合作,制作年历。
(1)把全班平均分成12组,每组负责制作一个月的月历,最后和老师把它组成一本年历。(2)小组内讨论交流制作年历的步骤。(3)动手制作年历。
学生在小组合作制作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了团结协作意识。
二、趣味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某些兴趣的才能,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生长”。只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才是为人师者当务之急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课前,我以示范剪纸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他们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初步感知要学的知识的同时,更让学生体悟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从“对折”中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后,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从发现“折痕”引出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最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先共同探讨找一找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再分工合作,把各自判别的图形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实现了生生互动。
我还设计了拓展题:
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请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并合作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开放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加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
例如: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十一国庆节我校23位女教师组团到三亚天涯海角游玩,在天涯宾馆准备住宿。这个宾馆标准间有2人间和3人间。住宿时要求不能有空床位,你能帮他们设计出一种住宿方案吗?小组交流一下共有几种方案?
学生分组交流,依次列举可能出现的情况。
23位教师:
表1 教师住宿方案
师:如果2人间120元,3人间160元,考虑到省钱应选择哪一种方案?
生继续交流……
2人间10间7间4间1间0 3人间1间3间5间7间8间列式10×120+1×160=1360元7×120+3×160=1320元4×120+5×160=1280元1×120+7×160=1240元160×8=1280元
如果不用计算,你能很快看出哪个方案更省钱吗?为什么?
生:120÷2=60元,160÷3≈53元,因此:住3人间的越多越省钱。
在设计此类教学问题时因为方法多样,结果不唯一,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同样,面对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思考不全面,需要凝聚小组同学的力量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因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思路不同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争议,这时候,小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观点使有争议的问题越辩越明晰,对知识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事例,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地按受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明白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探究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总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中指出,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水费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六人一组调查六户人家的用水及缴费情况,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1.汇报。
请每组派一名小组长汇报本组调查结果,各组之间相互交流统计方法并对收集数据的统计方法开展讨论: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老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进行展示、探讨、评议。
2.请你们帮忙算一算每户应缴多少钱?应怎么做?
活动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把自己定位于组织者与参与者,只是在必要时才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的教育理念。
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指导、小结,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某些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也都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我解决、自我观察、小组分析、小组讨论中进行的。
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大量调查材料的观察、分析、比较,最后寻找出比较简明、完整的表达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渗透了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种创新学习方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更多,学习更多,收获更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力,达到了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要求,作为一位一线教师要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研究并开发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