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

2018-10-08雷均胡小琴胡艳琼郑毅刘江川

系统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雷均,胡小琴,胡艳琼,郑毅,刘江川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405400

慢阻肺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气流受限,属于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1-2]。该院对110例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年8月—2017年12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10例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该次研究,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者。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42∶13;年龄范围上限值89岁,下限值60岁,年龄平均值(74.54±1.65)岁。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43∶12;年龄范围上限值89岁,下限值61岁,年龄平均值(75.21±1.20)岁。两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年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引流、化痰、止咳、支气管扩张剂(1次/d)等对症治疗,同时需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措施:采用BiPAP Vision呼吸机作为该次操作仪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将呼吸频率设置为 12~18次/min,吸气压力设置为 8~12 cmH2O,防止压力过高对患者肺部造成损伤。呼气压力设置为4~6 cmH2O,氧流量设置为 5~8 L/min,保证患者处于耐受状态,同时需保证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在90%以上[3]。指导患者连续使用呼吸机治疗,直至病情好转,同时需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对呼气、吸气的压力以及氧流量进行调整。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允许患者进行适当的咳嗽、咳痰和饮食等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核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s)表示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用t检验,用(%)表示两组治疗效果 ,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χ2=11.76;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2.2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时间(t=12.38;P<0.05);治疗时间(t=15.57;P<0.05),均短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s),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s),d]

组别 呼吸功能恢复时间 治疗时间观察组(n=5 5)对照组(n=5 5)t值 P值6.2 2±1.3 5 9.7 8±1.6 5 1 2.3 8<0.0 5 8.2 2±1.3 1 1 2.9 8±1.8 5 1 5.5 7<0.0 5

3 讨论

慢阻肺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主要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其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4-5]。

无创正压通气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见方式,该方式具有显著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6-7]。无创正压通气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见方式,该方式具有显著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主要是通过将口鼻面罩与正压呼吸机进行连接,属于一种无创技术,采用该方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插管率和病死率。其与有创正压通气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操作简单,能够进行间断应用或试用,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小[6]。②无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患者的痛苦显著减轻,防止因人工气道的开放所致肺部感染。③为有创通气和氧疗建立了桥梁,若氧疗效果不佳时,则可立即转换为无创通气治疗;需要将有创呼吸机进行脱离时,可采用无创通气进行过渡。研究显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仅能够使其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还能使其低氧血症得到纠正,进而有效排除二氧化碳。无创正压通气主要是通过采用无创呼吸机经口鼻或经鼻进行面罩通气,能够在吸气时提供一个高压帮助,进而使其能够克服气道阻力,使其呼吸肌疲劳现象得到缓解,减少耗氧量。在呼气时提供一个低压,能够对患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进行对抗,使其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均得到改善[8-9]。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使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有效增加肺泡通气量。②使其气道阻力显著下降。③使其呼吸机疲劳症状得到改善,能够让呼吸机充分休息,进而使呼吸机疲劳得到缓解。将其与常规治疗(解氢、平喘、抗感染)结合使用后,能够使其咳、痰、喘等症状得到改善。虽然该方式具有一定疗效,但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①治疗前需了解患者对药物和呼吸机的禁忌证。②实施操作前,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提高配合度。③首先将面罩戴上,再与操作仪器进行连接,以防出现气道阻塞对患者鼻腔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④使用呼吸机时,不可过度强调氧流量,应与患者各方面生理指标相结合,合理调整氧流量。⑤若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适和排斥反应,应暂时停止操作,并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待安抚患者情绪后继续实施操作。⑥对于依从性较差者,经家属的同意下,对其注射适量的镇定剂,由此保证操作顺利实施。⑦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由此保证仪器运转正常,确保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从该文研究数据可见,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起到辅助患者自主呼吸的效果,使其机械通气时间大大缩短,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患者治疗时间,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即呼吸频率、心率、pH 值、PaCO2、PaO2,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从胡中泉[10]学者研究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该院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该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由此证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

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χ2=11.76;P<0.05)。观察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时间(t=12.38;P<0.05);治疗时间(t=15.57;P<0.05),均短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