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0-08黄霞张静

系统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起搏器血气阻塞性

黄霞,张静

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呼吸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已高达9%~10%[1-3]。主要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且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临床可有效预防和治疗[4]。该文针对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析体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有肺气肿体征;②患者或其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其中研究组:男61例,女 15 例;年龄 48~78 岁,平均(65.43±1.46)岁;对照组:男 60 例,女 16 例;年龄 47~79 岁,平均(65.46±1.48)岁。该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内容如下:①对症治疗,改善患者健康状态;②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食多餐;③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把握;④为患者制定符合其身体状况的康复计划。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仪器选择广州雪利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LO-GJ13A型膈肌起搏器,以双通道双向波,每日治疗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 min,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气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两小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包括患者pH以及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胸闷乏力、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统计感染、潮气、瘫痪三项的临床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血气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 PaO2和 PaCO2分别为(8.96±3.61)kPa和(5.87±3.04)kP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1±3.59)kPa 和(6.55±3.08)kPa,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0 5,4.061 6;P=0.000 0,0.000 0),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 H P a O 2(k P a) P a C O 2(k P a)研究组(n=7 6)对照组(n=7 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3 8±0.1 2 7.3 6±0.1 4 7.3 5±0.1 6 7.3 2±0.1 4 7.0 8±3.0 5(8.9 6±3.6 1)#7.0 6±3.0 6(7.8 1±3.5 9)#*7.3 4±3.1 6(5.8 7±3.0 4)#7.3 3±3.1 5(6.5 5±3.0 8)#*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s),h]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s),h]

组别胸闷乏力呼吸困难心悸 气促研究组(n=7 6)对照组(n=7 6)t值P值1 5.1 4±1.2 5 1 9.6 4±1.2 7 6.1 3 1 4 0.0 0 0 0 1 3.6 1±1.0 5 2 1.3 0±1.4 5 1 6.0 4 1 3 0.0 0 0 0 1 2.6 0±1.2 1 2 0.3 1±1.2 6 1 6.0 5 1 1 0.0 0 0 0 1 4.7 1±1.4 2 2 2.0 7±1.1 5 1 4.1 6 1 0 0.0 0 0 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1%(13/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体外膈肌起搏器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和功能康复的医疗仪器,通过体外电极对膈肌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无创伤性[5-6],用电刺激直接激活神经,支持呼吸,并通过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从而进行气体交换,对患者损害较小。勾海超、毛艳等[7-8]人的研究表明,应用了体外膈肌起搏器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 PaO2和 PaCO2分别为(9.13±3.21)kPa和 (5.82±3.15)kPa,对照组 PaO2和 PaCO2分别为(7.79±3.52)kPa 和(6.48±3.26)kPa,研究组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 3,4.237 7;P=0.000 0,0.000 0)。与该研究结论相印证。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PaO2和PaCO2分别为(8.96±3.61)kPa 和(5.87±3.04)kP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1±3.59)kPa 和(6.55±3.08)kPa,两者之间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3.740 5,4.061 6;P=0.000 0,0.000 0)。表明体外膈肌起搏器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该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体外膈肌起搏器的应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体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会产生新的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起搏器血气阻塞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