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分析

2018-10-08刘敏叶圣昌刘淑萍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28期
关键词:调查者标准分门诊患者

刘敏 叶圣昌 刘淑萍(通讯作者)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 上海 200011)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上海 200011)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科 上海 200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负担的第5位[1],并将超过中风上升到世界范围内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3],COPD是唯一一种死亡率上升的慢性疾病。国内外研究发现COPD患者不仅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同时也常伴有显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不利于躯体原发疾病的康复和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COPD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本调查旨在探讨COP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以便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死亡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呼吸内科、老年科门诊及病房共73例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门诊患者处于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被调查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及COPD病程分期标准[2]。所有被调查者均神志清醒,无意识障碍,能够与调查者合作并完成填写量表的任务。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学历、月个人收入、居住情况、医疗支付方式、合并其它慢性疾病情况等。

1.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患者的主观感受。SA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3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该量表由William W K Zung于1965年编制的,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SD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均取得了病人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调查者事先熟悉焦虑抑郁量表的内容及指导语,调查者简要说明指导语后,让病人在相对安静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评定。共发放调查表7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8份,有效率为93%。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由SPSS16.0软件包处理,一般资料的分析采用频数及百分数描述,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并进行参数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见表 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

2.2 COPD患者SAS、SDS评分情况

调查者中23.5%患者伴有焦虑情绪,54.37%患者伴有抑郁情绪,22%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见表2。

表2 COPD患者SAS、SDS评分情况[n(%)]

2.3 COPD患者SAS、SDS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

(1)COPD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COPD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之间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COPD患者SAS、SDS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s)

表3 COPD患者SAS、SDS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s)

注:**P<0.O1。

项目 中国常模 COPD患者 门诊患者 住院患者SAS 33.80±5.90 43.96±9.42** 43.97±9.69 43.94±9.23 SDS 41.88±10.57 50.97±12.81** 51.14±13.51 50.77±12.14

2.4 COPD患者SAS、SDS评分与其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

(1)COPD患者SDS评分与其居住情况成显著性负相关(P<0.O5);(2)COPD患者SAS、SDS评分与其肺功能分级成非常显著性负相关(P<0.O1),其相关强度SDS评分>SAS评分。见表4。

表4 COPD患者SAS、SDS评分与其一般资料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

3.讨论

3.1 COP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本调查显示(表3)COPD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提示COPD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高于正常人群。有资料表明, 正常人群中5%患有急性或慢性焦虑症,5%~10%患有抑郁,各类患者中20%~45%有心理障碍[3]。本调查显示(表2)COPD患者中23.5%伴有焦虑情绪,54.37%伴有抑郁情绪,22%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提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在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重视COPD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对患者进行身心共同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及关爱,从而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改变其不良行为模式,建立起健康行为,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调查还显示(表3)COPD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之间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不同病程的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没有证实最初的假设即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比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加重。这可能由于COPD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持续增高,也可能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责任护士以自己负责的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服务后,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信任度增强,有效地降低了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关[2]。

4.小结

COPD患者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常常情绪低落,不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本研究对68名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在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肺功能受损的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而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又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形成恶性循环,包括患者对疾病出现消极对待态度,治疗用药不合作,进食与营养补充的主动性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下降等因素,均能加速COPD患者的病程恶化,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因此,重视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及时发现、诊断,及时干预治疗是缓解COPD患者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但在干预过程中培养患者积极的治疗态度,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猜你喜欢

调查者标准分门诊患者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实践分析
妇瘤科门诊患者对HPV 疫苗知晓及接受情况分析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门诊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实践
多个行业维权成本分项调查显示
——食品餐饮 医疗卫生 互联网金融维权成本最高
德国网购家具业务增长
重新认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