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综合育人浅析

2018-09-30于佳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于佳

摘 要: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属于系统化工程。高校若想培育出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就要多方协作体现效用,最关键的是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效統合。然而,当前较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未注重第一、第二课堂的统合,对其认知不足,使得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针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望以此与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所提需求达成一致,改善育人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统合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校应将人才培养视为高校所有工作的关键,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好品德、知识富足、技能较强的高素养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便需大教育系统予以保障,这就促使高校革新以往的教育观念,构建大教育观念,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校内所有有益于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整合,探寻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以推动大学生各方能力、整体素养得以增强。就高校而言,其是培育人才的关键产地,其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需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组成,故高校需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达到全员、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概述

(一)第一课堂。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指出:课堂教学也叫做班级授课制,依据年龄与知识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区分为具备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通过适宜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组织模式;朱九思在《高等学校管理》中表示:第一课堂即依据教学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囊括讲课、实验等众多教学环节;且甘霖表示第一课堂属于高校教育的关键途径,是教师依据教材大纲,位于指定教学时限内实施的课堂教学行为。经由上述学者对第一课堂的界定能发现,其源头为班级授课制,但历经多年发展,当前已然不同于以往,具有更深刻的含义。譬如,虽然当前第一课堂依旧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手段,却并非唯一的方式,且其开始从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转换成师生互动学习等,教学质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直观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

由狭义层面而言,第二课堂具体表示摒除第一课堂之后,学生进行的易于其发展、提升的各项活动;由广义层面而言,其表示并非通过学校严格界定的教学计划课程以外,学生自主参与,或学生有组织地实施的所有素质教育活动。整体而言,第二课堂可视为高校培育人才的关键手段,主要在第一课堂以外借助多元化空间、资源,具备目标、计划、针对性地实施多样性教育活动,以提升大学生知识、多方能力、整体素养。

(三)统合育人。

“统合”即统一、综合。此次研究中的统合表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里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统合育人便表示高校需基于综合育人,对第一、第二课堂有效协调、安排,将教育、管理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有效融合,将学习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拓宽知识面、培育综合实践能力有效衔接等。概括而言,第一、第二课堂的统合育人所具有的功效是单一课堂难以实现的,仅有两者统合方可体现最佳效用,以培育出和新时代发展所提需求相符的人才。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问题分析

(一)育人体系建设不具备整体规划。

第一、第二课堂均具备独有的特性,两者在育人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要对两者实施统一规划且统合育人便具有较大难度,具体可从如下几点表明:一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者侧重点存在区别,前者更注重理论性、规范性,后者则囊括众多内容,模式多元,更灵活、开放,如此促使后者具备较强的繁杂性,故将其和第一课堂统合育人也就具备较大的困难;二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实施并非同一部门,但部门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协作,未创设专门的综合部门对两者统合育人工作的规划、实施进行管理,使得统合育人目标匮乏明确性,难以确保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具备较好的效果。

(二)匮乏一体化育人体系。

因大多数高校管理者、教师都将第二课堂视为第一课堂的填充与扩展,认为其意义在于活跃校园氛围,健全校园文化生活,使得第二课堂难以和第一课堂处于同等位置。长以此往,高校领导与教师便忽略第二课堂的发展,依旧将第二课堂视为教书育人的关键场地。并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我国高校规模持续扩张,导致人均教学资源、软硬件设施投入匮乏,第一、二课堂彼此抢夺资源与时间的情况极为显著,均对第一、第二课堂的统合育人产生干扰,难以促使两者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三)第一、二课堂的统合难以落实到育人全过程。

现阶段,高校校团委、学工队伍即第二课堂教育实施的关键,具体借助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与行政工作人员开展该项工作,在此期间组织力量不足,对第二课堂的实施产生阻碍。并且,位于教育教学期间,第一、第二课堂的育人内容未有效整合,通常为单一活动或教学内容间接关联,未将两者统合育人视为教育理念对教育行动予以指导,无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统合有效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三、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的策略

(一)落实整体规划,构建大教育系统。

1.全员育人以产生教育合力。

高校所有教职工均应具备育人观念,自主担负育人责任,彼此协作,各岗位与岗位之间高度配合,以形成教育合力。不管是教师、学生工作人员抑或者管理者、服务员均应将育人视为所有工作的重点,并将其落实到位。

2.重视全方位育人,构建适宜的育人环境。

全方位育人注重育人空间的多面性。高校应重视有益学生发展的所有节点与层面,将显性、隐性教育合力衔接,构建适合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有效发掘校外资源,借助实际调研等模式知晓学生在道德素养、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等层面的实际要求,而后通过多元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对其全面发展予以引导。譬如,规定时间在校外聘请著名专家、各领域成功人士等在校内举办专题讲座等,给学生今后创新创业予以指导,或者和企业、社区协作给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

(二)统合育人内容,拟定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

1.融合第一、二課堂差异化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整体计划。

首先,高校要及时更新两大课堂的教学内容,设定适宜的契合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与活动内容,构建产生第一课堂将学习基础知识、方法当作主导,第二课堂将培育综合知识运用、创新创业等能力为主导的人才培育模式;其次,第二课堂育人活动的实施不得存在形式主义,要将人才培养当作关键,和第一课堂有效协作,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确保高校第一、二课堂统合育人具备相应成效。

2.第一、二课堂萦绕整体育人计划,明确分工、统一行动。

高校第一、第二课堂应基于整体育人计划明确分工,前者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能发展当作关键,后者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当作主导,故两者统合育人要将传统育人方式、教育观念予以变革,高校全体教职工均应从思想层面知晓第一、二课堂统合育人是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所提需求的关键,对其高度关注,并落到实处。

(三)统合育人过程,构建整体贯通的人才培养途径。

1.确保第一、二课堂在各教育阶段彼此回应。

依照各教育阶段学生发展需求特性,明确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关键。譬如大一关键任务即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教师要对学生经由课上、课下“两点一线”的学习模式将第一、二课堂合理衔接,对其视野予以拓宽,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仅有如此对各阶段关键任务具备足够了解,方可对学生各方能力有效培育,促使第一、二课堂统一育人目标、遥相呼应,协同落实阶段性培养工作。

2.高度关注第一、二课堂的彼此配合。

第一、二课堂的统合育人需贯彻于教学、管理服务期间的所有具体教育活动当中,应对两者的协作、配合给予高度关注。譬如,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时,不但需教师强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应位于第二课堂里面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训练予以强化等,方可确保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合育人具备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第一、二课堂协同构建形成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两者统合育人与新时代人才培养战略所提需求相符,是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所提出的新要求,为高校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创建适宜的环境,培育出真正契合社会发展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斌艳,王晓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模式实证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8):83-84.

[2]潘云智,陈省平,宁曦,刘亚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4):98-100.

[3]陈胜利.面向共赢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体系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165.

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课题名称:《第二课堂学分转换制度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JGJX2018B47。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
“大思政”格局下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微信协作式翻译教学第二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