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2018-09-30张妍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张妍

摘 要: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于教学实践期间持续积累并自然形成的。长久以来,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题就广受高校与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在当前这一高校转型发展时期,各院校在迎来发展契机的同时需应对较大挑战,使得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题被上升到了新高度。本文正是在此形势下,针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进行了探索、讨论。

关键词: 高校转型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 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改革一同推进、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核心阶段,伴同现代产业专业化分工的愈加精细,社会对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更为注重。特别是处于新时代,各高校均应积极探寻契合自身真实状况的转型发展路径,以在高等教育同质化的角逐中抢占先机,借助行业特性与区域产业,朝着应用技术院校转型发展。教师属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因素,落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师资团队建设、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备不容忽视的效用,能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提供助力。因此,急需针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予以研究。

一、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的导向

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文件来看,其把“增强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当作保障措施提出,位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内容里面也吸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且在其他政策文件中提到将“双师双能型”教師队伍建设当作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应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处于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需构建出一支兼具教学、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这就促使各高校应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二)高校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实质上,高校发展和其所在区域的经济、行业需求密切关联。特别是处于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各高校需密切追踪区域经济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情况,对自身专业结构予以改进,凸显办学优势,并大幅提高为当地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方可获取更进一步发展。其间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而要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就离不开教师这一重要因素。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才可培育出与社会所提需求契合的人才,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属于转型背景下高校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迫切需求。

二、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要求

教师教学能力通常表示教师可正常实施所有教学活动具有的可以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全部特征。其间内含教学实践、研究、创新与理解能力,且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内容是彼此渗透的。高校教师需将学生当作主导,将发展实践、研究、创新能力融为一体。依照高校教学特性而言,针对教师教学能力所提要求如下:

(一)具有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期间,需与知识的实用性、实际性有效衔接,选择适宜的教材。同时,需享有对教材总揽全局的水平,可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提取其中的精华,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熟悉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属于高校教师教学应具有的基础能力。

(二)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转型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育出契合社会所提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就促使高校教师需对其实践教学能力予以提高。就实践教学能力而言,表示以专业技术、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实验实训与科研能力。当前,我国高校愈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这就促使其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愈加严苛,要确保高校转型发展实现既定目标,就应注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具有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

要切实培育出社会所需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促使高校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特别是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师需与时代发展步伐一致,汲取新知识、变革旧思维。同时,教学期间应持续发掘新的教学素材与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且通过创新思维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三、高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先天条件缺失

目前,较多师资均为单一知识体系的产物,与社会对应用型师资所提需求不符,师资的前期培养有待改进。具体而言,因市场对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需求,高校对教师的培养应注重“双师型”资质的师资培养,注重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能力等层面的培训。但是,当代教育模式下职前教育多为科学教育,在就业培训方面主要将高端学术研究当作重心,没有注重对其实践应用、开发层面的能力加以培养,促使某些高校教师先天条件较差,不具备相关体制对应用型师资予以培养,使得多数教师不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其教学工作产生阻碍,并导致某些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需对自身知识体系重新构建,影响学生发展。

(二)对双师型教师的后天培训缺乏

当今社会,很多高校为确保自身获取长远发展,便开始扩张规模,使得新进教师成为其教学一线的关键。但是,尽管各高校有在持续填充教师队伍,但未注重各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由于某些教师本身不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这就促使高校对其实施后天培训极为关键。然而,某些高校还没有针对此类教师的职业培训给予相应关注,使得教师教学能力难以发展,阻碍教学工作的实施。就教育发展层面来讲,若要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就需对其职前、职中、职后培训给予高度关注,以确保职业教育培训具有完整、持续、系统性。特别是教师的职后培训极为重要,但是纵观我国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培训而言,当前的培训内容多将培训重心置于知识型教学的教师身上,与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所提出的培养应用型教学的教师这一要求不符,最终导致教师不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四、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

(一)认清应用型教师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价值

当前,民众对人才的认识即进行理论研究与高端技术工作的人员,这一认识过于片面,实际上社会急需应用型、技术型人员,他们在发展经济上具备显著效用,是地方与企业所需的人才,如此就需构建应用型技术人员也为人才的思想,促使全社会均能真正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并给予其足够的尊重。高校长久以来就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成分,在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上具有不同忽视的作用。不管是高校抑或者高校教师,均应具备为才有位的意识,明确认知到国家不仅需要各领域中享有领导能力的人才,还需要明确生产、能管理、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高素质教师,仅有如此方可确保高校转型背景下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以制度创新推动高校教师实施应用型教学与相应课题研究

具体而言,可将当前的针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政策予以变革。首先,可加设“教学类型”正副教授两大新岗位,专业学科的教师只要热衷教学、踏实工作,备受学生好评,就可对学生专业技能有效培育且效果显著,学生就业率上升,即便没有发表任意学术论文,也能颁发高级职称;其次,变革以往将论文发表数量视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的现象,其间进行基础学科教学与专业学科基础理论教学代课教师摒除,可把发表论文、开展项目等当作次要条件,关键在于教师有无获取专利,有无被企业选择的样品等。同时,职称评定相应政策里的教學部分需要加设部分硬性指标予以考评,譬如针对学生在科技创新期间有加以引导且获取实际效果的教师或者是参与竞赛且具备相关奖项的教师、位于学生创业期间具备指导的教师等。

(三)推行“校企”协作模式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要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得以发展就需把现行的将学科当作引导方向的逻辑朝着将技术当作引导方向的逻辑转换。由培育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方面入手,通过校企协作模式等探寻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切实培育出与社会所提需求契合的应用型人才,应对高校现有课程予以变革,其课程需享有模块、应用、适应、综合教学等特性,需将理论和实际有效融合,依照专业特性对课时比例科学分配,按照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设定课程,并于企业内部、工程实验室等地进行实地实训。经由对高校教师自主性的培养,强化教师对理论、应用层面实施研究总结的能力,经由相应技术实践教学活动、职业技能考核等促进高校教师在实践、知识能力层面的更新与转化,切实推动教师能力发展。

五、结语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予以研究极为重要,与新时代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显著效用。当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属于依次递进的动态过程,无法一步到位,要切实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应为其构建适宜的发展环境,并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仅有如此方可确保教学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主体性变化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2):165-167.

[2]付广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6,7(08):118-119.

[3]古明宇,王秀卓.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4):116-117.

[4]高雪春.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5,17(06):111-115.

项目来源:吉林省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