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意愿与偏好
2018-09-30王青
王青
摘 要: 积极广泛地开展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各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从学生角度了解双语课程的开设需求与建设要求。本文基于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本科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意愿与偏好。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特别是女生、低年级及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开设双语课程。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且无论在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方面都应以外语为主。
关键词: 双语课程 本科学生 意愿 偏好
一、引言
双语教学一般是指课堂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1]。目前,积极广泛地开设双语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则将双语课程界定为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2]。自此,国内众多高校纷纷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并结合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推进开设双语课程[3]。
双语课程开设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直接通过讲授国外在相关领域最新的成果,使学生能学习并掌握最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外交流能力。这方面的需求在公共管理专业领域尤为明显。公共管理学科兴起于美国,虽然这门新兴的专业学科诞生尚不足百年,但在社会科学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公共管理学被引入中国的时间较短,国内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只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4],因此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研究方法更多的是通过翻译或借鉴国外教学资料与文献获得的。在这种模式下,国内公共管理教育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从事国际交流的能力。
本着这样的目标,近年来国内相关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双语课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当然,由于双语课程的发展推进仍处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5][6]。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希望通过开展双语课程实现的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预期(意愿)?在目前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学生对双语课程有着怎样的期待?这些对于我国高校未来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将基于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双语课程接受对象(学生)的角度探讨其对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意愿和偏好。笔者认为,任何课程的教与学都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将有助于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成效。
二、调查概况与描述统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读的一、二、三年级本科生。调查问卷共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外语水平及选修双语课程的情况等;二是学生对开设双语课程的意愿(态度);三是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教学期望与模式建议等。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5份,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见表1。从样本的描述统计情况来看,受调查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较高,达到了60.8%;由于招生计划不同,该专业二年级有两个班,因此二年级的调查样本占了将近一半;调查样本中有57.6%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已选修过双语课程的学生仅占全部样本的27.2%。
表1 样本描述统计
三、对开设双语课程的意愿与认识
尽管国内各类高校都在积极推动开设双语课程,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对开设双语课程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定位,但从授课对象——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开设双语课程却有着不同的意愿,且对于双语课程的目标定位有着不同的认识。
1.对开设双语课程的意愿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受访学生中有96人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占总样本的76.8%,认为没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的仅29人,占总样本的23.2%。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近90%的人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男生中有近4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不仅如此,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所在年级不同也会影响开设双语课程的意愿。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中,有近84%的人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的比例则为69%。从年级方面的差异看,二年级学生偏好双语课程的比例最高,为81%;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比例则分别为79%和67%。另外,从选修过双语课程的学生的观点看,他们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的比例与没有选修过这类课程的学生基本接近,均为75%左右。
为深入判断不同学生对是否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的意愿差异,本研究还估计了一个意愿选择模型。模型的因变量为“是否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选择有必要的样本取值为1,否则为0;模型的自变量包括学生性别(女生取值1,男生取值0),学生英语水平(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取值1,其他的取值0),是否选修过双语课程(选修过的取值1,未选修过的取值0),学生所在的年級(一、二、三年级分别取值1、2、3)。表2所列即为该意愿选择模型的Logit回归结果。这一结果与前面对不同学生意愿选择的频率分析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即女生和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以及低年级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开始双语课程;而是否选修过双语课程对于学生的选择意愿则影响不明显。
表2 不同学生对开设双语课程意愿的回归分析结果
2.对双语课程的目标认识
虽然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目标定位有着认识上的差异。笔者通过分析目前相关文献[7][8],梳理了双语课程的四大主要目标定位:(1)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2)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3)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4)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调查问卷的选项供学生选择判断。表3统计了96个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的学生对以上四项目标定位的认识判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并不认同双语教学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反他们认为开设双语课程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外语知识。这与高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所期望的目标初衷存在明显的差异[9][10]。此外,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开设双语课程对于他们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是有好处的,但他们认为仅仅通过开始双语课程是无法让他们感受到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有关高校和教师在逐步探索和实践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传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表3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目标认识统计
四、对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偏好
在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到开始双语课程的必要性和目标定位后,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探索一个符合学生需求或偏好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对此,笔者从课程范围与授课对象、课程安排与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等方面对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的96名学生做了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表4所示为调查结果。
表4 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偏好
首先,从学生对课程范围与授课对象的选择来看,学生们更倾向于针对基础课开设双语教学。当然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也有不少学生(37.5%)认为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双语课程开设年级的选择可能与高校和教师的初衷不同。从目前一些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的结果看,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较少会选择对低年级学生开设双语课程[11]。但此次受调查的学生则有很大部分认为适宜在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双语课程,如果加上选择各个年级都可以的学生,比例更是超过了80%。
其次,从学生对课程安排与教学模式的选择看,更多的学生希望双语课程中外文授课的比例能够超过50%;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要求老师至少能够做到中外文各半地交叉授课。当然,有将近一半(45.8%)的学生认为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认为一开始可以先采用外文教材、中文授课的形式,然后逐步从中外文交叉上课过渡到全外文授课。对于双语课程的教材选择,绝大部分学生建议能够以使用国外教材为主,并配以中文的教材参考资料,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接触到更原汁原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自学课程内容。此外,随着国外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分组讨论和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模式被广泛推介[12],学生很希望在双语教学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要求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再次,从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的选择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赞同使用外文命题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担心自己使用英语答题的能力有限,希望能够使用中文答题。这样反映出中国学生在多年的英语教育下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阅读能力较强,但对说和写信心不足。尽管如此,评价一门双语课程的开设是否有成效,并不能仅仅依赖对学生的考试。对此,笔者调查了学生对双语课程质量好坏的评价认识,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要开好一门双语课程,教师的水平是关键,其次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相比之下,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对双语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作用或影响不大。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国内高校对办学国际化的日益重视,双语课程的比例将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发展中更必要和迫切。本文基于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本科生双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双语课程的开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适合开设哪些课程,以及选择怎样的课程教学模式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特别是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有女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希望开设双语课程。但与开设双语课程的初衷相悖,部分学生希望通过选修双语课程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而不是为了获得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他们把双语课程更多的是看作一堂额外的外语课。从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来看,学生也有着鲜明的偏好: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课程适宜在低年级开设,一门双语课程能否顺利有效开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且无论在教学环节还是课程考核方面都应以外语为主。
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而且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改进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成效。因此,尽管本研究只是针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但得到的相关结论对于高校推进和完善双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提供一定的启示。一方面,本研究的成果反映出一些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认识,比如学生对双语课程开设的意愿、对双语课程的目标定位认识及对教学模式选择的部分偏好等,这对于完善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有着共同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启示高校和教师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例如,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在哪个年级、哪些课程方面实行双语教学,有必要考虑学生的意愿;对于实施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双语教学形式,如何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以及怎样强化学生的双语课学习效果等,需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偏好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光思,董丽丽,祁飞.双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24-26.
[2]陈景岭.公共管理学科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思考[J].管理,2007(5):81-83.
[3]郎春雷.专业双语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平衡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5(10):88-90.
[4]梁耀东.公共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10):57-58.
[5]吴波,傅志明,蔺雪春.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4):116-120.
[6]張峰,孙娟,崔恩田,侯贵华.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7(28):220-221.
[7]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32-33.
[8]吴兵.语言与专业融合模式下的双语教学研究[J].英语研究,2013,11(2):60-62.
[9]潘丽萍.“双语教学”之我见[J].高教探索,2007(6):18,21.
[10]刘颖,许南.高校转型背景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2016(3):106-113.
[11]井长勤,丰慧根,刘涌涛,朱武凌.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44-245.
[12]Sweet M., Michelsen K. L.. 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M]. Sterling, Virginia: Stylus Publishing, LLC, 2012.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02413JX
44,JG02410JX6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101
068)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