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
2018-09-29张海智
张海智
摘要:白裤瑶年街节汇集了丰富而精彩的白裤瑶传统文化,胜似一场菜谱多样、味道独特的民俗文化饕餮盛宴。参与这场盛宴,如果你是路人,猎奇的心会得到满足;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会找到描述的素材;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你会抓住精彩的瞬间;如果你是美术爱好者,会得到想描绘的画面;如果你是舞蹈家,会遇见独特的舞蹈语汇;如果你是音乐家,奇妙的音符会萦绕的耳边;如果你是人类学家,会遇到合适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发展
一、白裤瑶年街节的历史渊源
南丹白裤瑶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的支系,自称“多努”。现有人口约四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北部南丹的里湖、八圩乡,是一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在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具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
1.赶街,是白裤瑶同胞几十年来最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然而在民国初期以前,白裤瑶地区没有街日,瑶民基本没出售物品的行为。千百年来,白裤瑶所处的社会是个自给自足的社会,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大多是供自身受用,很少作为商品交换,那时期白裤瑶人互相间顶多就是以物换物或以工易物,没有形成集市,也就根本没有赶街这个慨念。
白裤瑶赶街,也就是说白裤瑶商品经济的出现,大致在近代的抗日战争时期。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南丹,商品经济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抗日战争中后期,为不愿做亡国奴,从北方以及广东、福建逃难到南丹的外乡人达数万之多,同时这些人也给南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商品经营的现代理念,加上抗日的部队和物资不断地进入,南丹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使得南丹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也推动了白裤瑶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人长期游商于瑶区,销售小工业品,白裤瑶民也将自家的土特产与之进行物物交换,通常他们约定好时间、地点进行交易。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也就形成了有一定规模象样的集市,就是当地人叫的赶街。白裤瑶地区每隔两天赶一次街,每次赶街,大部分男子都会和朋友美美地饮上一顿土酒,未婚男女往往在街日里认识并在当夜通过唱细话歌来加深了解,交流情感……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白裤瑶民的生活起到天翻地覆的变化,至此由较为原始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白裤瑶原先只是过小年,也就是农历六月三十的瑶年,过得也简单,只是在晚餐加些荤菜和家人朋友喝上几盅自酿土酒。如今白裤瑶也象汉、壮族一样过春节,且颇具特色,那就是“赶年街”,人们选择一个靠近元宵节的赶街天作为“年街”。早年的年街,白裤民自发地穿上盛装游走于街头街尾,来自各村寨的人们在相对固定的位置聚集(据说各寨子地位高低不同,所站的位置不同),他们有说有笑,似乎向世人展示独特的服饰。一些人还开展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活动。晚餐不只是男子豪饮,部份妇女也有小酌。夜幕降临便是未婚男女的天地,他们扎堆结伴耳语似地唱着轻柔细腻、缠绵温存的情歌,仿佛让人得到春雨的滋润。
二、白裤瑶年街节的内容
白裤瑶社会发展由于是一个跨越数百年形态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该文化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发展白裤瑶民族文化,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白裤瑶的文化生活,组织文化专家与白裤瑶干部一道研究如何开展好节日活动,为瑶民创建新的精神家园。如今的“年街节”就是在尊重白裤瑶民族感情的前提下在赶年街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活动。活动除了原来赶年街的陀螺比赛、吹牛角、吹拉利、唱细话歌外,增加了开街仪式、白裤瑶民俗非遗展演、斗鸟比赛、斗鸡比赛、神枪手赛、弩箭比赛、乡土美食、瑶王印宴、篝火晚会等。参与人数由赶年街纯本民族自娱自乐的两干多人,增至三万之多包括本民族群众以及周边其它民族的表演团队和外来游客。
(一)开街仪式
主要是打铜鼓、鸣枪迎宾和跳猴棍舞。舞蹈的人数不限,主要的舞者是打皮鼓手,其它打铜鼓的也可轮流起舞。起舞时,需在皮鼓、铜鼓、竹匾、风桶溶为一体同时发出鼓点音乐节奏,且在皮鼓指挥下方能起舞。鼓舞的鼓点节奏大至有《怀里式》、《瑶里式》、《岜地式》、《纪后式》,无论用哪种鼓点音乐伴奏,舞者的舞步都不改变,整个舞蹈无女子伴舞,均由男子完成。舞蹈动作主要是摹仿弥猴攀枝取食,灵动嘻戏,舞姿干变万化。鼓声深沉动人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到白裤瑶远古的神话里。白裤瑶以这样的音乐舞蹈反映山寨风趣的生活,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白裤瑶打铜鼓、跳猴棍舞,许多场合都能看到。本来铜鼓在瑶人心里就是吉祥的象征,猴棍舞灵动而欢快,用到吉庆节日里更能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且参与到舞蹈中的妇女越来越多,为活动添彩增光,使舞蹈内涵更为丰富,这样的发展白裤瑶民广为认同。由此见得白裤瑶是个思想解放,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的民族。
(二)白裤瑶民俗非遗展演
有服饰展示、服饰作的部分流程、细话歌对唱等。白裤瑶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便装是平时生活劳作所穿,没有过多的装饰,盛装是在红白喜事,吉庆日子里穿,真的让人感受到白裤瑶的隆重是穿出来的。便装和盛装用料虽然一样,但修饰的程度可差别胜远,寓意深度更有不同。白裤瑶的盛装表现出该民族的智慧,同时包含着其欢乐与痛苦。白裤男子盛装,领子高高竖起,衣襟、袖口和衣脚,都用浅蓝土布镶边。衣脚上用红黄丝线在上面绣有花卉,以及排列整齐、相互连结的“米”字。从后初看呈现西方燕尾服的特征,仔细看更象锦鸡的尾羽,腰间捆着同样绣着精美花卉和“米”字样的腰带,颇显豪华。下身的白裤子,长仅过膝,每边膝上用红丝线各绣上五条九至十五厘米的花柱,传说是瑶王在抗击外族入侵时,受伤留下的十指血印。膝下的小腿包有两层黑或白的布块,然后绑上用红黄丝线绣有花卉和“米”字的绑带。女子盛装也格外别致,较为特别的是百褶裙和马鞍衣(挂衣),百褶裙上由红、兰、黑三色组成了五道横向线条,据说是纪念白裤瑶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南丹所经过的五道河流。更具传奇色彩的那就是马鞍衣背后的图案,该图案方方正正,色彩艳丽,上面绣着象似鸡头、鸡翅、鸡脚的形状,也叫鸡仔花,这应该是源于白裤瑶的鸡图腾,但更为流行的说法是瑶王的大印。女子小腿也打着和男子一样的绑腿。白裤瑶还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已婚的男女必须盘发包头。白裤瑶服饰所用的布料都是用自己种植的棉花,通过古老的传统技艺,脱仔、绞纱、跑纱、手工纺织制作成的土布。服饰上的颜色、图案都是土法制作手工刺绣而成。细话歌表演是年街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早期白裤瑶赶年街男女青年相聚在一起,通过唱细话歌交流情感,找到意中人倾吐衷肠。如今年街节里的细话歌,上升到了舞台的表演艺术形式,使用大功率音响,各村屯选出高水平的选手进行对唱比赛,评分奖励。这样的形式给优秀的瑶族歌者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听到、学到本民族的好歌谣,更是传承優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好途径。
(三)陀螺比赛
打陀螺算是白裤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白裤瑶的陀螺是清一色的平头矮脚,有大有小。小的有二三两重,是小朋友们玩的。中号在二三斤左右,通常作比赛用。大号的有八到十斤重,一般只能作表演用。而这些陀螺都是用当地木质细腻、坚硬耐撞的青钢木和油茶木制成。平时在街日子里,一些白裤瑶男子经常成群结队邀上两帮人,分成甲、乙两队进比赛,先是比哪方的陀螺旋转时间长久,然后时间短被迫先放给时间长的打击,打击中比准度和旋转时间的长度,一直比到一方服输为止。而年街节的陀螺比赛则规范些,参与的面更广,形式多样,有专业的裁判。以村屯为单位,分成人组男、女队,少年组男、女队分别进行比赛,并设一定的奖励。
(四)斗鸟、斗鸡赛
在白裤瑶说中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神鸟给予帮助。如在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作怪,只有白天没有夜晚,大地炽热,瑶民苦不堪言,在神鸟的指引下,白裤瑶的祖先盘古郎射落了十一个太阳和十一个月亮,使天下得以安宁。还有雷公(雷神)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因与白裤瑶有矛盾,于是制造了洪灾。也是在神鸟的帮助下,白裤瑶先民打败了雷公,战胜了洪水。在白裤瑶地区有这样的流行的讲法,老同(对白裤瑶的尊称)有三宝:火枪、酒壶、画眉鸟,这画眉鸟想必就是传说中的神鸟。鸡也是白裤瑶崇拜的动物图腾,过去白裤瑶民都是按鸡的生活规律来进行劳作,早晨鸡叫起床出工,傍晚鸡归窝收工。美食上白裤瑶饲养的瑶山鸡,肉质脆、香、甜是南丹乃至广西的一道特色品牌。在年街节里举行斗鸟、斗鸡赛,是向世人展现白裤瑶的爱鸟文化和鸡时文化。
(五)神枪手赛、弩箭比赛
老同三宝之一就是的白裤瑶的火枪,在南丹地区只有白裤瑶人持枪合法,每条枪都有身份证,是国家特批的。这表明了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爱与尊重,但这些枪只限于白裤瑶地区在文化活动中使用。白裤瑶是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几十年前农业生产还是刀耕火种的方式,生活的一部分还得靠狩猎来维持。这样造就了白裤瑶从小要有玩刀舞棒练枪的本领,以能更好地生存。如今现代化的生活已深入瑶族山乡,加上政府号召保护生态,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存,那就不得猎杀野生动物。打枪、箭弩射击只能作为文体活动在节庆里开展。白裤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用射击比赛来展现祖先传下的勇敢机智精神。
(六)吹牛角、吹拉利
牛角号、拉利都是白裤瑶自制的民族乐器。牛角号的制作首先选一支造型相对理想的水牛角,先把角尖锯掉磨平,钻出一小孔,再插于一节通芯木作为吹嘴,在牛角腔內塞一颗圆而光滑,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并将其卡好,接下来下半部分用煮化了粘膏与细棕毛混合,漫漫加粗制成一个半月形大至一米多长的大牛角号。吹奏前在牛角号里注入一斤左右的水,吹时吹嘴和出音口必须朝上,防止号内的水流出。此角号发出的声音沉着、厚重、雄强,能把听者的思绪带到远古的原始时代。拉利的制作,首先是选用瑶山里的金竹,竹子粗细在一公分左右,长五十公分,去掉青皮,在筒管上挑出音舌、钻出音孔,再在外套上竹节副筒或黄牛角筒套,一支独特瑶家管乐大功告成。拉利发出的声音蜿转悠扬,听者能感受到白裤瑶的温存。传统上,白裤瑶吹牛角和拉利,只是在农历九月和第二年三月间吹,主要是庆丰收和传情达意。年街节里吹牛角和拉利演变为技艺比赛,以村屯为队,分有单人、多人的演奏方式。
(七)乡土美食
白裤瑶年街节里,就算你饱着肚子,从街头到街尾兜上一圈,也会立刻饿鬼上身,肚子好象要闹革命,馋虫爬上食道,甘甜的口水会不停分泌。满街都是品种繁多,色香诱人的特色美食,有瑶家的烤山鼠、腊野猪肉、瑶家火麻鸡、瑶家豆腐菜、瑶家酸牛肉、五彩糯饭、粽子、年糕、米花、土泡米酒、各式五谷杂粮粥以及各地的特色小吃,有川味、湘味、广味、黔味……玲琅满目,数不胜数。由此可见一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白裤瑶族与其它民族团结共同努力下,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八)瑶王印宴
年街节比较庄重而神圣的活动就是瑶王印宴,传说千百年前瑶王就带领白裤瑶民迁徙到南丹以及周边地区生活,红水畔、莲花山脚、公鸡山下无处不住着瑶人。后来地方壮族土人势力渐渐壮大,纳土归朝,中央王朝授权壮人头领建立了土州,并任其为土州州官也就是土司官。但土司的地盘没有瑶王的大,土司心里不爽,想占有更多土地。当时在瑶王管辖的地区,部是以瑶王印鉴来理事。土司明白,若瑶王印在手,那整个南丹天下就会是自己的。于是主动向瑶王示好,并取瑶王女儿为妻,称壮瑶一家亲,永世友好相处。这样瑶王乐开了怀,对土司没有任何戒备。不久土司与瑶王女儿生下一男儿,瑶王对外甥疼爱有加。当男儿有几个月大时,土司利用瑶王慈爱之心,故意当瑶王的面弄哭儿子,无论瑶王如何逗乐,小孩都不地停哭,土司便说外甥是想要外公王印玩。瑶王只想到外甥想玩王印,将来一定成大器,何况只是玩一下。于是将王印拿给外甥,小孩得了王印停了哭泣,瑶王好是开心,但他没想到此时土司将事先用南瓜做好的假印调了包。数日后,土司用瑶王印四处发文,叫瑶人远离南丹,瑶王这下慌忙回到家从藏印的柜子里拿出包印的袋,打开一看王印无翼飞,只有一团发臭的南瓜。顿时瑶王气得肺要炸,急忙找到土司理论,土司对其根本不理会。两人当场互相宣战,土司早有准备,调来朝庭官兵。经过一场血战,瑶人势单力薄,大败下来,瑶王身负重伤,带着部下逃到深山,不久含恨去世。从此瑶人身居高山僻壤,远离别的民族。这只是在白裤瑶民间的传说故事,史志里没有记载,但可查到白裤瑶在历史上是一个弱势群体,长期受外族的欺侮,特别是受土司的压迫和剥削。也许是白裤瑶借神话和传说故事来表达对外来压迫和欺负的不满,得到心里的藉慰,同时告戒同胞们要奋发图强,才有美好的未来。瑶王印宴就是将长席宴摆成里外多层象一大方印,再摆上丰富的瑶家独特菠箕菜,能容千余人同时用餐的盛宴。一是彰显白裤瑶人热情好客,二是感恩党领导下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九)篝火晚会
整个年街节活动的高潮就是篝火晚会,欢乐、热烈、振奋。应邀而来的队伍,有黔南州及我县其它乡镇的水族、苗族、布衣族、壮族,各民族兄弟姐妹带来特色歌舞在台上轮流表演,然后手拉手,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篝火狂歌劲舞。让人充分感受到民族大团结,大平盛世到来的热烈气份。
三、结语
如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进新时代,建设富强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上下展开打响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役。南丹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成为河池首个脱贫搞帽县。有一万多深居僻壤,穷困的白裤瑶同胞,得到殷切关怀,搬迁到现代技术建设,设施完善具民族特色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摆脱了过去的贫困。然而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不能让搬迁的瑶民座吃山空,重受贫困之苦。
白裤瑶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利用这些文化财富开发旅游业,惠及瑶民,是不断提高已脱贫民众生活水平的尚佳渠道。
我县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建设,就是朝着园林宜居、具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景点方向而打造。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和白裤瑶干部,深入生活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打造出更多象年街节一样的文化品牌,尽可能使旅游景区,日日有活动,月月有节日。使景区居民时时有活干,天天有收入,让扶贫攻坚进一步取得更大成果,让白裤瑶民真正走在小康生活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