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焕发新活力

2018-09-29李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互联网+互联网

李润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以我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整个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积极运用互联网实施现代化课堂教学,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新活力。

[关键词]“互联网+ ”;初中思想品德;新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6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正以我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新活力。

一、“互联网+”提出的背景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各行业要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的优势,坚持开放共享原则,创建新的格局。“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整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四是尊重人性,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互联网+教育”将改变了原来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间教室的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教师由你选的新模式。“互联网+”不但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互联网+”如何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

1.“互联网+”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活泼、新颖、生动的视图,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的沉闷氛围,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里运用互联网观看《年轻的卡尔·马克思》这部电影,让学生了解马克思在26岁时在巴黎与毕生挚友恩格斯结识,之后前往英国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创造出《共产党宣言》的这段历史。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出这部电影的一小段并抛出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成就了他们俩伟大的革命友谊,伟大的革命友谊也促进他们俩成长为革命伟人;理解到朋友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能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且良好影响的朋友是人生的幸运,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朋友,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互联网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说教式的课堂,不仅拓宽了教学素材,而且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互联网+”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在理解问题上的个性需求和个性表达。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在家里用手机、相机、录像机拍摄下与家人聚会时的场景,并把拍摄下来的相片、短视频等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拍摄视角不同,拍摄出来的相片、视频也各有千秋,代表着他们对家庭、家人、家庭关系的不同理解与诠释。有些学生拍摄与父母在一起的视频;有些学生拍摄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视频;有些学生把自己养的宠物当作家人,拍摄与宠物玩耍的视频,宠物俨然就是他们最知心的朋友……这些视频都展现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是鲜明的时代性,而这个时代的中学生对于个性发展有着强烈的追求。“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迎合了中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使课堂教学达到了“1+1”的效果。

3.“互联网+”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仅局限于课堂,课后的教学交流极少。“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教师可以制作微课,针对某一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描述和解答,然后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观看,并组织学生在线讨论,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七年级上册的《发现自己》一课为例。“自我”是哲学、心理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课题,如果只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不足以让学生理解“自我”这一概念。我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内容针对“自我”这个概念制作了10分钟的微课,在微课中讲解了“自我的定义”“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等内容。微课通过Q群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自己观看,然后在Q群上进行讨论。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对《发现自己》一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能正确地认知自己,还能正确地认知他人,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往往受到课堂45分钟的时间限制,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没有时间给学生一一展开讲解。“互联网+”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限制,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到更多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互联网+”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更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一直提倡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思想品德课也是如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体验性。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学会合理消费》时,我先用互联网上非常火的一段视频《我赚钱了》进行课前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图片说明、现场演出等方式,使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由体验,从而纠正了学生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观,坚定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信念。

在消费的过程中,人们都会注重商品的質量。作为初中生对这种消费观念虽然也有一定的认知,但理解不深。通过互联网的介入,使这一原本高深的道理生活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探究气氛达到高潮时,生成自己的观点、信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快乐。

5.“互联网+”实现校间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主要以学校为单位,教学资源局限于学校范围。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实践已经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网络优质资源,使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例如,笔者于2016年引进了黄岗中学网校的优质思想品德教学资源,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名师的点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就算是农村初中也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名校优质的资源,与名校共同发展;农村初中的学生也能与名师近距离地接触,得到名师的指点,提升综合素质,这就是“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益处。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有所创新。教师要依托方便、快捷的网络大环境,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构建网上课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在共享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时,整合网络信息,规范网上行为,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型、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建设之路。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互联网+互联网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