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2018-09-29赵颖
【摘要】校企共赢是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运转的基础保障。以高职通信专业为例,提出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新思路,对通信专业在践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通信专业 产教融合 现代学徒制
当今通信产业迅猛发展,解决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使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革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旨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和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紧密结合,实现更高形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本文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探索建立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合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傳统高职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分强调学历教育的背景下,面临如下问题:首先,师资力量不足。由于经费短缺不能吸引企业工程师为人才培养所用,缺乏实践经验丰富、职业技能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违背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最后,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资金不足与企业闲置资产过剩现象并存,产教融合大多停留于认识实习层面,无法实现校企之间的互利共赢。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在宏观层面上可以理解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获取为目标,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既包括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学历教育,也包括以企业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从理论上讲,“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
三、基于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内容与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定了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学生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赋予培养对象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通过真实的工作情境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并具备完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习实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现代学徒制中无论是学生作为“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还是教师和师傅的“双把手”培养,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均来自于“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育人特征。
2.课程体系构建。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学历课程+职业课程”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岗位技能的教学体系,如图1。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构建包含学历(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徒职业课程”(校企课程、企业课程、行企课程)、创新创业三个层级双主线的课程体系,分别以必修、实训、选修的形式加以实施。“双主线”即以学校为主体,打造学校教育,构建基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学历课程链;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基于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职业课程链,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双主线”交融。
3.考核方式多元化。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体系,实行校企共同考核模式,面向全市高职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推行“双证书”多元化考核制度,校企双导师共同建立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学生评价机制。对高职学历课程,针对专业理论、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采取过程考核+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职业课程”注重专业技能评价,由企业导师采用岗位考核,对遵守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掌握相关技能的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行业课程”,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规程,对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职业态度、技能水平等加以考核,最终形成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的学生评价机制。
四、结束语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缓解了高职院校建设通信实训基地高额投入的资金压力,使企业更易引进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毕业生,有利于学生、院校、企业三方共赢良好局面的形成。此外,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社会各部门的协作共管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宇.落实双重身份,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动态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42.
[2]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36) :1.
课题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赵颖;项目编号:LZY1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