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企业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志愿服务创新实践
2018-09-29钱航尚玮扈佳林王易南徐晓莉
钱航 尚玮 扈佳林 王易南 徐晓莉
【摘要】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缔造辉煌,青少年对我国航天科技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经过对航天科普教育志愿服务充分调研和精心策划,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了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将单位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航天科普教育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传播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求知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团队颁布了《领航科普志愿服务章程》,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等单位紧密合作。成立三年来,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编制了系列化、结构化的创新课程体系,自主研发航天VR体验项目,撰写多本航天科普书籍,平均每周开展一次科普活动,特别是为北京市偏远郊县、航天发射基地周边学校的青少年带去航天热点,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关键词】航天 运载火箭 科技教育 志愿服务 志愿者 创新实践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为响应中央和上级关于鼓励科学普及的号召,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航天第一个总体设计单位,成立于1958年4月2号,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源地,肩负着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为铸就我国航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行、月球探测”三大里程碑做出了突出贡献,走出了以孙家栋、王永志为代表的13位两院院士、58位型号两总和一大批航天领军人才,被誉为航天领域的黄埔军校和总设计师的摇篮。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具备航天科普教育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航天科普志愿服务可有效利用单位资源,在建功航天的同時回馈社会。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吸引了1023名热心航天科普及公益事业的在职及离退休员工自愿加入,形成了以年轻设计师为主力,老一辈航天专家、总设计师为指导的志愿者梯队,志愿者充分发挥知识特长服务大众,以传播航天知识、宣扬航天精神为己任,团队颁布了《领航科普志愿服务章程》,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使志愿者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推进航天科普工作稳步向前。
领航科普志愿服务是沟通航天志愿者与社会服务对象的桥梁,是航天科普志愿者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媒介,也是航天科普志愿者奉献知识、服务社会的良好机会。志愿者所获取的不是物质价值,而是高尚的精神利益和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满足,参与志愿服务使他们受益良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造就了一批航天新型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航科普志愿服务体现了无私奉献、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时代精神和公平、道义、奉献的伦理道德、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总体思路
通过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牵头创立“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在航天领域内广泛吸收科普志愿者,秉承“传播航天知识,宣扬航天精神”的服务宗旨,坚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主要以科普讲座、系列课程、科学实验、展览宣讲等形式为首都及周边地区开展志愿科普服务。在开展航天科技教育的同时,展现航天科研工作者良好形象,树立领航科普志愿服务品牌,扩大航天社会影响力,为“建功航天,回馈社会”而不断努力!
二、实施方案
1.一套创新课程体系
形成了系列化、结构化的一套创新科普课程体系。包括:
(1)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分级航天基础知识科普,介绍各种各样的先进航天器,领略浩瀚宇宙,感受科技魅力;
(2)针对重点型号和热门航天事件的专题课程,比如“长七问天”,全面的介绍了长征七号火箭的特点和研制流程,“天宫”和“神舟”系列科普,系统地讲述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各个阶段的任务;
(3)系统的飞行动力学、天文学等专业课程,详细的介绍了火箭飞行的基本原理和天体运行规律等科学知识;
(4)寓教于乐的“航天模型制作”系列课程,在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解了更多的航天知识;
(5)宣扬“航天精神”的相关课程,以三大精神的由来,结合航天人的真实事迹来诠释、宣扬航天精神。
2. 两重管理
建立健全了《领航科普志愿服务章程》、《社会公益活动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逐步完善了科普志愿团队的管理办法,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运行机制。两重管理,一重是人员日常管理:制订志愿者专业分工表和季度排班表,做到需求有对接、主岗加备岗;制作科普服务反馈记录表,做到有传播、有反馈;完善志愿者服务的工时管理和激励制度,做到有付出、有收获,营造氛围,评先奖优,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二重是科普辅助物品管理:统一课件模板或课件中领航科普志愿者团队LOGO,设计制作航天教具模型,做到树品牌、展形象;设计制作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领航科普志愿团队宣传册、小礼品等,从而宣传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突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特色,提高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及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知名度、美誉度。
3.三法提升
提升科普志愿者的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志愿者的热情和活力。一法是加强培训。定期邀请了型号设计师甚至是型号总师、院士等为志愿者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邀请科普专家传授科普技巧和实践经验,宣讲科普志愿精神,提升志愿者工作责任心、光荣感。二法是加强交流。组织与科普经验丰富的单位进行交流,如航天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中科院科普处,取他人之长,助推领航科普服务团队的进步。三法是重视试讲工作。志愿者在正式上岗前要接受老带新培训、进行试讲,试讲通过后方可到中小学进行授课。
4. 四种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科普工作模式,提高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领航科普志愿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主要按以下四种模式开展工作:
(1)面向北京市中小学的常规科普志愿工作: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开展“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持续扩大科普受益面,扩大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领航科普志愿团队的知名度。
(2)定点学校的长期志愿服务工作:为北京十二中策划并讲授为期一学期的航天专题选修课,将航天知识与中学课堂上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巧妙结合,收到良好效果,多所中学表达了类似课程意向。开展与西昌“八一小学”的共建工作,利用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志愿者去靶场出差的机会,到学校开展捐资助学及科普志愿工作,充分调动靶场各系统工作人员(志愿者)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较为深入的航天科普系列课程。
(3)服务重大活动:围绕航天日、科普日、科技周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国旗下讲话、航天创意设计大赛等。
(4)与相关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东高地科技馆、航天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等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航天科普工作做大、做强,打响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领航科普志愿服务品牌。
5.航天科普進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远郊的具体情况
自2016年年5月4日成立以来,领航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先后面向府学小学、中关村一小、101中学等几十家中小学开展了近百场大型科普讲座活动,平均每周1次,受益中小学生达到几千人。除此以外,还在北京市及周边的社区甚至是军营中开展了二十余次航天科普宣传活动,比如“单车环北京、共圆航天梦”“南海子公园航天展”等,得到了社区居民和武警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与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共同创办了针对远郊区的公益性质科普活动,具体由领航科普志愿者团体实施,这些活动是“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六区以外的平原新城和山区转移”的具体措施之一,是“探索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新模式”。目的是把航天科技教育送到远郊区的中小学校,提升郊区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首都航天科技教育的均衡发展。
除了传播航天知识,我们还肩负着宣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使命。每年的4月24日,中国航天日,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的院士专家、青年设计师都会走进中小学,进行庄严神圣的“国旗下讲话”,旨在传播航天精神,让航天精神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传承。
三、实施效果
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宣传了探索宇宙奥秘、崇尚航天精神的重大意义,普及了科学知识,提升了公众自身科学素质,形成了讲科学、爱航天的良好风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此同时,也展现出了航天科研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年来,领航志愿者收到学生信件百余封,信件中常常会写到“感谢志愿者叔叔阿姨打开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感谢领航志愿者为我们答疑解惑”“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火箭设计师”……这些文字激励领航科普志愿者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践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首都文明网、北京教育电视台、首都教育在线等几十家媒体关注与报道,打响了“领航”科普品牌。
参考文献:
[1]钱航.月球暗面真的暗吗.知识就是力量,2018(4)4:16-19.
[2]钱航,马悦欣.嫦娥家族新使命.航天员,2017(1):44-45.
[3]王小军,范瑞祥,程堂明,胡晓军,徐利杰,尚玮,钱航.开启中国载人航天新篇章——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首飞在即.国际太空,2016(6):2-6.
本项目获得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北京市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称号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