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策略及方法

2018-09-29杨丹

读写算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放性阅读方法

杨丹

摘 要 阅读文章,通常人们总是一篇一篇地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尝试一组文章不仅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也能一组一组地读。但这并不是说,各种文章杂乱的拼凑和堆砌。它需要将不同的文章按一定的目标、规则、标准等加以组织,要把一组文章看作一个整体,而單篇文章只是这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尝试的“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

关键词 开放性;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2.17,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55-01

一、“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缘于课堂改革

今年我校选准了影响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阅读教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创建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与表达训练机制。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及想象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就我们六年级开展“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教学谈谈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二、“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运用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写,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文体编排的方式,而变为以“主题”的形式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把古今中外不同文体的文章汇集到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变“封闭”为“开放”,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构建新的教学策略,提出“以一带多”开放性教学策略。

“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我们的策略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个例子,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课文的方法阅读相关读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使学生读懂了一组文章,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文章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分类

(一)同一主题的文章“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

在精读一篇课文后,可阅读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既比较了不同作家、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又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领悟了地球无私奉献的精神又感受到地球的渺小与脆弱,再给学生补充《致人类朋友的一封信》,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同时在授课的之前,我们让学生从各科教材中获取信息,从自然教科书中了解地球的知识;从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查找到有关我国的资源、气候等方面的资料。课中,老师又把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的关于地球资源目前的现状,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威胁等资料用多媒体展示,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各学科互相渗透以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是水到渠成。

(二)同一题材的文章“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

日出、还乡、送别等题材,自古以来有许多作家写过,由于不同的作家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写作的文体不同,其作品反映的主题和感情也大不相同。教学中可以围绕同一题材让学生阅读不同作家的作品,比一比语言的风格、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学生们进入文本与不同的作家对话,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如同样都是送别的诗,李白的《赠汪伦》与王维的《渭城曲》及高适的《别董大》,虽然都是唐代的诗人,诗歌所反映出的情感及写作手法都大不相同,可让学生比较品味。

(三)同一作者的文章“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

当学生在课本上精读过某一作家的一篇课文后,老师引导他们阅读课本外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从而体味该作家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如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让学生用“——”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在书旁空白处写自己的体会,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然后,给学生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灵感,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再指导学生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课外关于鲁迅的作品:《三味书屋》、《捉虾》,从而体味该作家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而在学习课本的古典诗词单元,有时进行专题作家研读,比如开展“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的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们在课外能找到几十首李白的诗。

(四)同一对象的文章“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

同一写作对象,不同的作者写作的文体、背景、情感都不一样,可以对比着阅读。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可在“反其意而用之”的启发下阅读陆游的同题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读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陈毅的《红梅》、羊鸣作词张士夑作曲的《红梅赞》等作品,品味其中的不同。

(五)同一写法文章的“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将一些写法类似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在增加语言积累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种写法。如学习《草原》一课,可带出《鸭河口水库》、《故都的秋》两篇文章,同样的借景抒情,学生对此手法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自己再进行练笔。

方法:在“带”的时机上,也分为“课前带”(课前引导学生查阅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相关资料)、“课中带”(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文章)、“课后带”(课后开展开放阅读——主题延伸,写小练笔)三种形式。

四、“以一带多”开放性阅读,带出了校内校外的读书氛围

在校内,由单“一”的课堂读书带出了课内课外“多”种环境下的读书。在校外,由学生的“一”人读书而带动了家长和社区的“多”人读书。这些做法都丰富了“以一带多”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于是,“以一带多”的阅读方法,弥补了单一文本的局限性理解,让阅读走上快车道,高速运行,丰满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丰厚了阅读的内容,丰富了阅读的获得。

猜你喜欢

开放性阅读方法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