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

2018-09-29孟敏敏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公平诚信

孟敏敏

习总书记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帮青年人“扣好人生的扣子”,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本文以高中《经济生活》为例,论述政治课堂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在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中讲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时,可以通过相关图表、数据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让学生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同时补充我国生产力发展落后的资料,比如我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落后,让学生懂得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即“国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所以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即“民强”。这样就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理解了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1.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在第一课讲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交换主体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不管交换主体存在多大差异,在商品交换中一律人人平等,商品持有者都是完全相等的、有著各自利益和独立人格的市场主体。在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句话时可以向学生传输这种“平等”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在第四课中教材提到“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此可以向学生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一支笔,不论它是国企还是私企生产的,其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我们选择买哪支笔也是根据自身需要决定的,而不会因为是国企生产就格外贵或者必须买等等。借此使学生树立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观念,这又一次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感受到了“平等”的价值观。

第五课劳动者要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者分工不同但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无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在这里可以用两个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故事:陆步轩和陈生合伙卖猪肉、开办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这里的职业平等观同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平等的内涵。

2.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第七课关于社会公平,主要介绍了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后要求兼顾效率与公平,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通过讲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感受公平的重要性。

3.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第一课纸币后面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依法严惩制造假币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这里可结合前面通货膨胀的危害及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来教育学生不使用假币,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第八课征税和纳税中,税收法定,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征税对象和税率的变动都由税法规定;违反税法的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都将依法处罚,这些都是法治的体现。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爱国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第八课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中财政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在此可细数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措施:义务教育全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就业支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使学生感悟财政改善民生的巨大作用油然而生一种身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借此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十课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人民目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的美好蓝图,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及为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诚信即诚实守信,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第五课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中强调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在这里可用正反两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反例:某奶粉企业漠视产品质量,不诚信经营,使企业信誉和形象受到损毁,终致破产。正例:海尔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树立了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第六课商业银行中是否发放贷款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如果有不良信用记录,将很难申请到贷款,这里可借助课本中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懂得诚信在金融生活中的重要性,从金融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第九课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里可以联系前面第五课的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又一良好素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担负着传递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渗透作用,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与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课堂,作为一线政治教师,我必将继续求索!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公平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