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的策略探讨
2018-09-28胡月蓉
胡月蓉
摘要:现在学生接触方方面面的信息,使得他们的认知基础不再局限于学校学习的认知层面。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并不陌生,或已经能轻易驾驭使用。教师仅仅依托教材面上的内容去设计教学,就满足不了学生的真正需求。应该怎样理解学生的真正基础,找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对接点,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给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呢?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树立信心,感知美好和快樂,让学生健康成长。新入学的儿童对学校生活很新奇,但心里上也有点不适应和小恐惧。因此,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课数学课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至关重要,那么教师教学设计的“对接点”必须一引而博发;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解除新生的心里负担,同时还要让新生 “愉快”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基础、有深度、有广度,既要让学生有横向发展的知识也要有让学生纵向发展的内容,使课堂内涵既要让这些新入学的学生有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要有入校后的礼仪、纪律、互爱等人文精神的学习,奠定符合高度文明、科技快速发展新时代社会成人成才的夯实的教育要求。
二、案例及解析:1—10的认识
教材编排是针对整体学生的,把偏远地区没有进入过学前教育的学生考虑进去了,起点低。因此,教师在在备课时要根据本地区本学区入学新生的学前学习实际情况来找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对接点来编写教学设计。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学区内入学新生基本大都经过了学前教育,只有个别外来务工家庭的学生没有进入过学前教育。介于这种实际情况,这一节知识我把它们揉合整编分成了两个部分:“1—5的认识”和“6—10的认识”。
“1—5的认识”这部分内容: 第一课时一上课,多媒体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画面。
1.让学生观察图景: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画面上是什么的场景吗?请来告诉我们大家。
看着画面上学生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跑步……等等,大部分学生都会兴高采烈、争先恐后的随意说,没有语序、不会注意用词以及叙述语句的前后顺序,说的场面很热闹,当时我就笑咪咪的听他们说了好一会(尽可能让他们说),有的学生反复说的是一样,也有个别学生听了别人说的后又改变了说法。学生们不断重复说的没劲头了,直到没几个人说了,我才提出要求“安静”,然后进行了三步:1、请不同说法的学生各自回答一遍答案,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注意看同时听其他同学回答的,也会对比自己的答案,我再分析画面,通过告知学生有比赛特点的地方,做出是学校开“运动会”这个确定的答案,让学生们向往他们上学后的第一个运动会。对于学生们的答案我用“放大镜”去尽量找出“肯定点”,加以“放大”的夸赞,使学生学的有信心,也让学生们先“爱”上数学老师“我”,自然而然也就不会讨厌数学了,获得一举三得的效果。2、告知学生课堂要求之一:“请举手回答问题,请举手发言”以及举手的姿势;3、告知学生课堂要求之二:一起集体回答时,你可以说一遍或重复再说一遍,老师就会知道你说的答案的了,请不要把一个答案重复说三遍或更多遍哦,不然教室里就很吵闹,影响到老师听答案,有的同学说的老师就听不见了,这样他多伤心,如果老师没有听见你说的你是不是也会难受呢?让学生学会文明、理解、互溶(多元融会)。这个环节设计安排是:(1)、让几个学生分别说说你听到谁说的答案了,他(她)说的是什么?(2)、让几个学生分别说说你没有听到谁说的答案?为什么?(3)、提问教师最后面学生能不能听见老师说的话?为什么?(4)、你们刚才说的声音大还是老师说的声音大?(5)、老师提问时的声音大还是你们都在抢着回答老师让停的声音大?为什么?这里是通过来自学生自我亲身感受的一组组对比,使学生明白老师提出的课堂要求是学生课堂学习时合情而合理必须遵守的,而不是老师没有依据简单空洞的说教和规定。学生在这个环节得到文明礼仪处处要讲的教育,教师让思想品德教育始终贯穿于知识传授中,才真正符合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方针。
2.场景画面上都有什么?你知道吗?(重复问三遍,激将他们)请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也就是针对一年级的新生而言,这是个很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感兴趣的场景,不仅有趣,还将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这里提出的问题又是一个看见什么说什么极其简单的问题,还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机会“可以上来”,学生们自然个个都会争先恐后自信满满的抢着要上来、抢着说,这时课堂氛围是轻松活跃的,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学中玩,玩中学,使他(她)们觉得学习不是可怕的事情,数学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还是很有趣的,体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
老师既时同步夸赞并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出来:
3.提出问题,请按上面老师写的顺序分别数出有几个人?
“数数”这个知识点对于有过学前学习的学生而言依然认为是太简单的问题,但会忽略按“顺序”来回答。“顺序”性是个“包袱”,学生本身就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知识点的基础。在学生兴趣高涨、满怀信心这个时候抖出“包袱”, 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只会在“会”数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新奇”感,激发兴趣、积极响应、期待答案。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说说他(她)对“顺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举实例来说明(学生的词汇以及用词的准确性都处于最薄弱时间),老师再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状态,而不是被动机械的接纳。
这个环节这样处理教材的“1—10认识”教学内容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资源,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节约了课时,可以用到“难关”时多练去突破。
一年级新生踏入学校学习,我们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就应第一时间去了解学情,掌握实施教学任务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学情和教材,找准“教”与“学”的对接点,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唤醒新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满足新生心里情感和数学知识需求的统一。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搭建的平台一定要奠定使学生乐于学、勇于学、善于学的基石,学生进入如此学习的状态,就已经有了一个领跑的起点。我们一年级的教师要谨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努力做好新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