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视域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8-09-28赵云利
摘要: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必要从促学模式、教学目标设置、实践教学、校企(校)合作模式、第二课堂教学五个方面进行,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
1引言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人才知识结构围绕实际需要设计,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强调基础适用知识;人才能力体系以实际需要为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培养过程与实践结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应用型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上述特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必要从促学模式、教学目标设置、实践教学、校企(校)合作模式、第二课堂教学五个方面进行,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2应用型大学视域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2.1打造以考(赛)促学的培养模式
在管理學领域,激励的过程理论是试图说明员工面对激励措施,如何选择行为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及确定其行为方式的选择是否成功。[1]把这一理论移植到人才培养环节,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用测试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积极强化,使学生相信自身的价值可用通过努力来实现。此外,通过培养体系搭建起来的各种考核或竞赛平台,学生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拥有不同的可视性学习目标,并能够在实现各自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向上的动力,收获成就感。
语言基本功的锤炼素来是摆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最为急迫的问题。为了夯实学生们的语言基础,在保证正常教学质量的同时,可构建以考(赛)促学的培养模式。听、说、读、写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通向语言学习成功之路永远也绕不开的槛儿。为了督促学生不断自我加压,实现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突破,每学期均可举行四项基本技能过关测试,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不仅可以获得荣誉和奖励,还可以申请免修相关的部分课程,而不过关的同学需要限期参加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专四、专八考试也可纳入学生的这一培养体系,学生的成绩可作为年终评优、奖学金发放乃至学分奖励的重要指标。这种以考促学的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以赛促学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全国和省内定期组织的一系列英语类竞赛为英语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英语学习风采的公开、公正的平台。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部分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的同学集中起来,进行赛前培训。通过高水平的英语类竞赛,不仅能够公开展示英语专业的教学成果,同时,成绩的取得也能产生较好的带动效应,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除了通过竞赛、考试方式达到促学的目标外,建立以考取资格证书为机制的培养模式又是促学的另一重要手段。资格证书体系的推动,是学习目标多元化的产物,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ETTBL)、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以及其他商务英语类资格证如报关员、外销员、涉外秘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物流师等均可纳入资格证书培养体系。此外,随着近几年中小学教师需求量的增加,教师资格证开始成为学生普遍青睐的资格类证书。鉴于此,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努力获取此类资格证书。
由于激励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殊作用,良性循环的激励过程将有助英语专业的同学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语言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突破。
2.2 建立教学目标多元模块化体系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在执行适用于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元模块化设置。对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意识的多元化引导,可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进行二次定位。众所周知,大学的专业设置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具有滞后性。然而,通过教学模块多元化设置可以使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开放,并可以积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意味着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适时而变可以极大的缩短与社会需求迎合的周期。总体而言,试点期的应用型大学拥有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构架机制,因此在每年制定新学年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及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制定新的专业方向设置,如此一来,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既有英语的特色优势,又可确保掌握另一新的专业技能。例如,可以为有志于继续把英语作为深造专业方向的学生设置英语语言文学模块、英语翻译模块、商务英语模块、英语教学等模块。另一方面,对计划转变发展方向、仅把英语作为单纯的一门工具的学生而言,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设置如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和旅游管理方向等教学模块。
在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树立学习目标多元化引导的原则,既符合应用型大学的学生的自身特点,也可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发展的理念,从而有助于实现应用型大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3 开发以英语实践为载体的培养机制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根据教育部 2012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实践教学设置包括军训和集中实践环节在内的教学环节,设置的时间大都是利用寒暑假等非课堂教学时间。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可根据课程模块,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提升。根据多元化教学模块设置的安排可以分别设置语言实践课程模块和方向类课程模块。其中语言实践模块的设置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为主,如语音实训、英语听说训练、英汉双语翻译实践等。就方向模块设计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商务方向、英语教学等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模块可以设置基于网络软件的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实训、商务认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适用于外贸企业的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等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语言学习的独特性,语言学习本身就具有实践教学的因素,每一节课的英语阅读和听力,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都可以视作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因此,提高课程设置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利用率,延长英语学习的练习时间,可以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4 夯实校企(校)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是企业吸纳优秀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校企之间实现合作,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经由这一平台,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实践锻炼机会。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企业评价学生,检验学生自身学识及能力的大好机会。同时,通过这一平台,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及时储备,其发展可以获得不竭的动力。
以商务英语方向为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在合理透彻分析企业需求,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商务英语水平,从而才能被企业所重视和吸纳,借以實现自身的就业愿望。可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的商务英语目标不单纯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岗位需求,从而实现校企间的良性互动和长期合作。此外,就英语教学方向学生的培养而言,为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在规定的实践期内,可以让学生自行联系感兴趣课程的老师,进行现场听课交流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走入周边中小学校园,进行听评课和教学实践活动。此时,学校应当为学生牵线搭桥,通过与周边的中小学建立联谊的方式,形成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校)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及企业的自身发展非常必要,学校必须拿出诚恳的心态,采取有效对策,借以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英语教学实践水平等,在满足企业和结对学校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大幅提升。
2.5强化第一二课堂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一般意义上的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从事的与所学专业培养相关的课后活动,是学生专业知识展示和技能演练的一大平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甚至有的时候会有冲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来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具有非常鲜明的时间概念,即所学的知识技能必须通过不断的时间锤炼才能内化提升。同时,从学习的过程上看,由于很多学生只注重语言输入环节,忽视或得不到所学知识技能输出的机会,从而造成“哑巴英语”现象。之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第二课堂的作用,除了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外,还因为有效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延长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强化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与第一课堂所传授知识的关联性和计划上的协调性,同时,也要注意第一课堂的对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和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反馈作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双向文化导入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当中,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延伸至学生的大学生活之中,将课上教学内容和课下活动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结语
针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潘懋元认为:“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2]当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就要对其进行改革。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始终把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把提高学生语言应用作为培养体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应用型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符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埃尔查南·科恩,特雷·G·盖斯克.教育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福州[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4.
[3]罗志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15.5.
作者简介:
赵云利(1971—),男,山东滨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
山东交通学院2016年度教育研究课题“应用型大学视域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标号:JY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