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8-09-28刘曦
刘曦
【摘 要】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中,各地中小学都关注学校文化建设。班级是学校文化落位的基础之一,因此,许多班主任也在思考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原则
班级文化是基于学校文化,由全体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以及家长在学生教育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自我凝聚、自我归属的精神产物。班级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同时也影响着老师与家长的教育行为。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1. 班级精神文化
包括班训、班徽、班旗、班级誓言、班级行动口号、班歌,以及共同的积极价值观,即所谓的班风。
2. 班级制度文化
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并认同的班规,也可以称之为班级章程,以及班级的激励制度。班级制度文化更多体现在班级特有的管理制度。比如人人有岗位、各履其责的轮流带班制度。也曾看到有的班级建立了提示告诫制度,即对违纪的学生由值班同学在课间悄悄提示,劝解改正。这些特色制度建设使班级形成了和谐向上的良好班风。
3. 班级活动文化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班级活动,比如常规的班队会、学校规定的教育活动、结合学科或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家校协同的亲子活动等。另一类是班级的特色活动,一些班建立了班级日记接力人人写的活动。有的班开展班级作文选活动,结合语文习作,每次作文练习后有两到三名同学将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分享给全班同学,期末每位同学都有作文与大家分享,在老师指导下,大家把收到的作文认真设计封皮、编写目录、撰写前言,装订成本班作文选。通过班级作文选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学会赏识。
4. 班级环境文化
作为班主任带领同学要重视学习环境的布置,除了办好板报、评比栏及彰显学校文化的常规布置外,要给每个学生设置室内外展示空间,特别是教室外的展板,一定要展示每一个学生。在爱尔兰的一所小学某班级中,一进教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张学生的自我画像,下面是每个学生的挂衣钩。学生每天走进教室挂外套时,都看一眼自己的画像,露出开心的笑容,自信心通过这样小小的布置在每一天浸润。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1. 一致性原则
班级文化要与学校文化保持一致。无论是班训、班级口号都要与学校的核心理念文化相呼应、相一致。另外,班级设计的各种活动,应该是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延续、补充、强化,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利于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
2. 延续性原则
班主任更替后,新接班的老师一定要和前任细致沟通,要开好同学的座谈会,了解班级发展的昨天,以使班级的文化与之前相接。在这基础上,根据时代和学校的新要求,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创新。而不要另起炉灶,完全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规定。这样不容易让学生在一种持续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成长。
3. 主体性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学生、家长广泛参与、认同。无论是班级章程的讨论、班规的制定、活动的开展,环境的布置都应该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学生应有充分的话语权,当然也要征求其他任课老师意见。
4. 平等性原则
十九大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时刻想到“每一个”。不止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更重要是在空间上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让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作品在一定时期内在教室内外展出。另外,在各种活动中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展示权利,无论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无论他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他学习的优劣,在班级体中都是平等的人。班主任必须转变思想,对全班几十个学生不能有意识的划出优劣,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这种平等性是一种很重要的班级文化。
5. 简约性原则
谈到班级文化建设,不是规定、口号、目标越多越好。一定要简洁,便于学生理解,并在行动中体现。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实效性。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对新入学的学生提出班级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早晨进校门立正站好,向值班老师鞠躬文化。这位班主任身体力行给学生做示范,她带着学生在校园里行走训练,并且早晨站在校门统计做得标准的同学,给予及时的鼓励,这样全班同学在入学的第一个阶段都养成了规范的向客人立定、鞠躬问好的习惯。这就是这个班最初形成的特色班级文化。
6. 综合性原则
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一定和学校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以免增加老师和同学的额外负担,避免为了建设而建设,成为形式主义。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1.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班主任的理念与行为是班机文化建設的关键。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一定要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真正读懂学生。要引导老师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健康成长,体验当下学习生活的乐趣,并为将来幸福生活奠定人生的基础。要真正理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班主任不但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以及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班主任还要把学生放在“正中央”,处处做到为学生着想。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仁爱之心,尊重、呵护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好他们的引路人。
2. 家长是班级文化的“支持者”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有一所学校起始年级有一个班级,组建家长委员会时由于申请者过多,最终全班参与,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和老师一起共同支持班级教育,帮助孩子发展。班主任要明确地认识到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普通劳动者,他们某一个方面的专项知识足以让学生更加广阔地了解社会及自然。教育是开放的,家长走进班级活动,走进学生课堂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正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特别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使家长形成“我们的班”这样一种意识。班主任对家长肩负着专业引领的责任,不要埋怨家长,而要常问自己对家长做了哪些引领工作。许多班主任通过微信群、主题家长会在尝试着这种引领。
3. 全体任课老师是班级文化的“参与者”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一个良好育人环境的构建需要这个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在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行为上形成一致。为此,许多学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研活动,各科老师坐在一起共同研究某一个班学生的发展,或研究某一个“特需生”的转变策略,以便统一行动,形成有效合力。也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全体任课老师针对某一时期的教育需要,开展主题学习,以便统一思想。
4. 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把权利还给学生,让全班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全过程。对班级文化的评价主要看这个班全体学生是否是受益者,大家有没有获得感和集体的归属感及班级的荣誉感。
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了优秀班集体的形成,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成长环境。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景象:在校园幽静的角落里,学生们信任地将记录着自己内心世界活动的诗篇低声吟诵给教师听;在明朗的早晨或朦胧的傍晚,师生一块儿来到牧场或森林里,做游戏,听音乐,编故事;在初秋恬静的黄昏,师生来到他们亲手创造的美角与夏天告别……
【参考文献】
[1] 谷昌道.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讨[J]. 学园,2017(23).
[2] 王银霞.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 文理导航(下旬),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