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探析

2018-09-28张润生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

摘要: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教学中的仍存在阻碍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降低了学习效果。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时间分配和应试考核三个方面分析了对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以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师权威;思考的权力;学习积极性

1、引言

众所周知,学习积极性在保证学习效果和效率方面影响巨大,我国一直在坚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教学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材、教学方法、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和提高。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对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便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探索和尝试。

2、学习积极性不利因素分析

教学中不利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适当的教学方式等等,这里主要从教师权威、课堂时间分配和消极考核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教师权威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习积极性影响巨大,而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权威,为了加强这种权威还有教师采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1]。这里的权威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判的权威性,评判对象可能是一道题目的答案,也可以是某种观点。权威一方面是基于教师在人们意识中的较高社会地位和教学实际需要的影响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对专业深入研究。

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历史上有几次较大的起伏,但是建国后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社会公众意识中的地位。尊师重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观念,深入到社会的所有角落,尊师已经成为一种道德规范。现实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深入人心的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不可“非”师。

教师常年深入从事所授课程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专业知识积累,同时学生处于学的位置,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对于学生而言,讲授的内容、给出的判断往往被认定为正确的、不可推翻的。同时,学校规章制度給予了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过程的权力,学生属于被管理一方,处于弱势地位,这更加重了教师的权威性。

学生面对这种权威性既有尊重也有畏惧,这正因为如此,这种权威的使用要谨慎。因为这种权威性,一旦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使产生失败感,挫伤他们的学习情感。

2.2课堂独占性

理想的课堂场景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间存在活跃的、高质量的互动,充满思想的火花。实际课堂上却非常耐人寻味——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一言不发,这就是教师对课堂的独占性。

从传统而言,教师主要依赖口授去教学,讲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现在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但口授法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所以“讲”必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当然,高校课堂中也存在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比如提问环节。但是这种提问中很大部分属于低效或无效问题。所谓低效问题主要是那些用来复习或提示性的问题,只要回忆或书本中查找即可,不需要过多思考。无效问题就是那些与教学目标毫无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无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相反可能会引起抵触或消极情绪,问不如不问。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多少与课程内容特点有关的,不能要求每门课程都中学生的自主时间都必须一致,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课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是不足的。

教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努力去记忆和理解教师讲授的部分,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深入思考和扩展思考,使得课堂学习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

2.3应试教育下的考核

以往教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传统考核方式与素质教育需要间的矛盾上,没有过多关注对促进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应试教育下的考核很大程度上通过记忆便可过关,学生自然不愿深入学习,造成了学生重在记忆,疏于理解。下列三个原因需要关注:考试目的不明确、试题设计不合理和考核方式单一。

1)目的不明确

传统考试的作用主要在于选拔,优点在于公平,依成绩对被考核对象排序。应试教育下的教与学是以成绩为导向的,个人认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并不是要做出谁更优秀的判断,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学效果,确定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所以,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要求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学生之间的对比。

2)试题设计不合理

很多试题属于“抠字”试题,也就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的几个关键字去掉,或者是从书中抠出一段话来做试题。这种试题真正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绝不是理解能力。在看到成绩越来越差时,人们可能会问是不是学生越来越笨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们不是笨了,而是越来越聪明了。他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智力资源,试题只需要记忆力,他们就会把用于思考智力资源分配到其他方面,这就造成了能用记忆力解决的问题绝不使用更麻烦的理解去解决。有时能遇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同一知识点,在“抠字”试题中回答正确,但在分析题中完全错误,这就是只记忆不思考的后果。

3)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考试还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这种考核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考试对知识点的考核相对简单,同时又缺少其他补充考核方式来提出更高要求,学习积极性必然会不高。

3、改进建议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将权威放在笼子里

教育学家顾明远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矛盾,所以将权威放在笼子里不是要收回教师的课堂掌控权,而是指必须要合理利用权威,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于具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可以给出确定性的答案,有助于建立正确的观念。对于答案不限于对于错,或者没有对错只有优与劣的问题时,不要轻易给出否定性的评价,这种情况多存在于设计类课程中。

教师对自己所讲授课程进行过深入学习,甚至从事过相关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经验。经验本身对科学研究和教学都有益,但是其使用要谨慎。经验的存在可能会使人只接受或偏向于接受符合经验的结果或答案,但是经验是具有狭隘性的,它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或特定的人,将它应用于其他人很可能是不正确的,至少会限制他人自己获取经验的机会。

3.2将思考还给学生

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应当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維。让学生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便一时陷入困境和弯路,也是一种重要的经历和锻炼。结果重要,但获得结果的过程也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

要将思考的权利归还学生,需要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信任学生和改进教学方式。首先,课堂时间有限,应当将最重要、核心的知识点放在课堂讲解,做到讲透讲深,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其次,对于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点,或者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点,应当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在课下自学完成,教师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最后,要改进教学方法,符合与知识点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和发现问题,提高思考效果和效率。

3.3进行考核改革,让考核回归本来目的

考核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还未进入社会,没有经历生活磨砺,无法也不应当将保证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放在学生自觉性上。考核结果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重要依据,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和督促作用。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考核使学生意识到仅记住知识点,却不理解和应用知识点将无法通过考试,同时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表现才最终通过考核。这必然会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考核的根本目的出发进行考核改革。考核的目的在于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要求间的一致性,可从考核的方式、试题设计和成绩比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考核方式应当多样化,与课程特点和进行考核的目的相一致,比如通过口试、小试和笔试分别进行课前摸底、课中检查和课后测试[2]。再者,确定考核方式后应当对试题进行精心设计,尽量使记忆和分析类试题比例适度,既能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检验综合应用能力。最后,通过合理规定成绩构成及比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积极性,应当大幅增加平时成绩比例[2],避免仅凭试卷成绩就能通过考核的现状,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重视些平时的学习,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4、结论

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上述三项因素外,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同时,教学改革是个综合性工作,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需要各环节间相互配合,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改革。再者,任何变化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见到效果,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边改革边总结,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胡小玲.高校课堂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03:114-120

[2]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6-88

作者简介;张润生(1981.07-),男,汉族,河北沧州市人,群众,计量,硕士 讲师,主要从事工业工程研究。

中国民航大学教改项目 校级《维修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CAUC-ETRN-2015-06)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激励机制分析
如何调动“落后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新课标下的趣味性音乐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