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激励机制分析
2016-12-12范迎波
范迎波
作者简介:范迎波(1980-),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诉讼法。
摘要:自从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整体学习劲头日渐消弱,更多的是越来越被动的学习。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高校比较明显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会带来学生学习没有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必须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依据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探讨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43-02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概况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动力普遍都不足。无论是学习计划或生涯规划的促进、上进心和自尊心的驱动、学业和就业压力的促使,还是承载家庭期望的拉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吸引的推动等等,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这些推动力或拉动力都是不足的。具体表现概况如下。
1.没有大学生生涯规划或学习计划
调查发现,12.2%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进行认真执行,这部分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动力。69.3%的学生只是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规划,他们认为,大学四年可能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时候才去想该怎么做,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其中,仅59.7%的大学生“正在进行”自己的计划,19.5%的规划惨遭“半路夭折”,还有20.8%的大学生还处在拖拉中,还没有正式开始执行自己的规划。18.5%的学生没有进行任何规划,他们没有进行规划的意识,缺少完整的规划,没有奋斗目标;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打算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以后就业情况和所学专业的发展水平不甚了解,对于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根本没有学习动力。
2.没有上进心的驱动,没有学业的压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仅仅只有15.6%的学生受到上进心和自尊心的驱动。有18.1%的学生尽管也受到了一点上进心和自尊心的驱动,但是由于缺乏强大的自控力和毅力,进入大学后没能持之以恒。59.5%的学生的在课余时间的课后作业仅仅是老师布置的;16.7%的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课本知识,另外还要自己再认真复习、学习课本知识;23.8%的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备考专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可见,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学业压力的推动,厌倦学习。上课出勤率低,有的去上课也是玩手机、睡觉,抄袭同学作业,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3.物质和精神奖励不足,学习没有成就感
32.8%的被调查者认为奖学金和学习成绩排名对自己很重要,从踏入大学的那天起,有些学生就会以获得奖学金和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为学习目标,他们为了得到这些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努力学习,动力十足。但是,剩下的67.2%大学生对于学校制定的各项奖励政策没有任何兴趣,对于惩罚措施也没有紧迫感,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情来选择是否学习或者去上课,感觉不到任何责任和压力,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一张文凭。
4.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无独立自主性
72.6%的大学生中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愿意学习,缺乏学习热情,没有学习的抱负和希望,求知欲望非常小,上进心严重不足,学习比较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只要能应付过去课程期末考试就行。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学习气氛浓厚的,就跟着学习,周围同学都不学习的,自己也不愿意学习,依附性较强,同时经历过紧张的高考之后,心理状态也不太稳定,进入大学后太过于放松,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从众性强,没有自己对于学习的主见。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高校扩招的结果
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校扩招的浪潮,近年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录取规模却持续不降反升,高考升学率呈增长态势。2013年全国高考升学率为76%,创历史新高,部分省市高考升学率甚至高达90%。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高考升学率为74.3%。以前一个小区、一个村庄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凤毛麟角,现在大学生已经非常普遍。许多高校为了扩大生源,一方面,所谓的“热门”专业招收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无论客观条件是否成熟,软硬件设施是否达标,师资力量是否充足也都不断的开设新专业。高校在招聘教师环节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有没有教师资格证都先招进来,无论原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没有限制。这样使得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下降,部分老师上课的经验不足,甚至于没有系统的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师必修课,往往欠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威慑力,进而带来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2.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来自逆境的推动力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在家里为独生子女的占85%以上。在我国,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从小在家庭里5、6个大人围绕孩子一个,许多大学生习惯被看作关注的焦点,思考角度也习惯从自己出发,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独立性。在调查中,80%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意见而选择了所在的大学、专业,在准备考研的学生中,应家里的要求而考研的占60%,很多大学生的家人已经为这些独生子女安排好一条未来的道路,他们也会接受家人的安排。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往往缺乏来自逆境的推动力,自己对未来没有打算,过着随遇而安的日子,往往就缺少了勤奋学习的动力。
3.与室友之间矛盾的束缚
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室友相处往往会因为习惯和观点不同,而出现一些矛盾,影响了各自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来自不同城市的学生聚在一起,饮食、习俗、观念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异,有的时候有些小摩擦在所难免,但如果小摩擦处理不好,就容易上升为矛盾,尤其是女生,一些小的不愉快不愿意沟通,喜欢藏在心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却互相不理睬对方,心里总放着这些琐事,如果不能处理好,不能正确看待,容易分散学习的注意力,破坏心情继而影响学习的心情和动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室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透露真实的与室友相处情况,35%的学生能与室友融洽相处,45%关系一般,20%相处的不好。
4.学校课程设置有时缺乏适应性
调查发现,42.6%的学生曾经很期待某一门课程,71.7%的学生认为大多数课堂所学的知识以后工作中用不到,对于以后可能用不到的知识,仅有32.1%的学生还会去认真地积极地学习。很多大学生也向学长们交流过,从学长那里“取经”,有些学长往往会灌输一些“课堂上学的以后都用不到”的观点,因此在校大学生容易产生松懈,懒惰的心理,从而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
5.辅导员、班主任或老师对学习成绩不够重视
52.8%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对学习不重视。尽管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辅导员重视学习对大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指引和促进作用。目前,大学的班主任尤其是辅导员往往同时负责多个班级,甚至负责几个跨年级的班级。由于一些班主任、辅导员本身还要上课、参加学校会议或其他工作,就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离开高中时期天天见、时时盯的任课老师,有些大学生有些无所适从,缺少了学习的外部督促力。
6.课堂氛围普遍沉闷,没了学习压力的推动
调查发现,有64.8%的学生认为相对较多的课程的课堂气氛沉闷了些,学生学习很难有积极性,缺乏了吸引力和拉动力。另外,在大学里也没有阶段测试基本上没有期中考试,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仅是期末考试,而不少学生目标不高,只要期末考试能及格就行。另外,不少课程是大班制授课,80%以上的课程都是2个班合班,往往任课老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听课状态,又使得那部分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督促推动力。
7.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学习专注力受阻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能促进学习,用的不好,往往又会阻碍学习。在大学里,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看管,可以随心所欲地玩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网聊、玩游戏、网购等等。调查发现,40.3%的学生做过学生干部,其中51.6%的被调查者认为担任学生干部,对学习有了一些的负面影响,15.6%的认为工作严重影响了学习。
8.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
制度具有指导性、约束性、激励性和规范性等特征。调查发现,当前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发展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非常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在深层次的扩大学生学习激励机制方面,在多方督学机制等方面,还不完善。有的高校没有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不能实现家长参与的多方督学。有的高校缺乏对优异学生的培养机制,在攻读双学位和考研方面缺乏支持和指导。有的高校制订了对开展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的规章制度,但是深度不够,不能很好的在精神和物质上来鼓励和支持专业老师去指导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学生参与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指导老师的努力程度。
9.高考失利,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
大约15%的被调查学生中高考失利,没能进入自己所心仪的大学,或者没能被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录取。大约25%的被调查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够了解,在接触和熟悉后专业知识后,对专业的兴趣不怎么浓厚。42%的被调查学生选择那些就业前景好的,但其实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13%的学生所选择专业是父母建议或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还有大概20%的被调查学生服从专业调剂,被迫分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这些情况无不使得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动力大打折扣。
三、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机制及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心理驱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对学习行为的心理驱动力,受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影响很大。目标的引力,只有被学生理解,在思想上认可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时,才会有意识地控制个人情绪,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将个人学习与社会进步协调一致,以此提高学习动力。因此,大一的新生踏进大学校门后,就对他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引领、榜样宣传、学习交流、竞赛评比等教育活动,使他们尽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观。
此外,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期和近期目标。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有强烈的成功意识,只是未能与学习联系起来。因而,我们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学习计划结合起来,真正帮助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自身工作发展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就业的压力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驱动力。
2.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教育首先要使得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达到要求,尤其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到前沿知识,引起学习的兴趣。构建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有效促进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的意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离不开家庭的力量。调查发现,家长在学生学业方面的帮助主要是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思想开导和精神鼓励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上更有目标和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教育,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家访、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寄送成绩单、通报学生违纪情况、搭建家校联系网络平台等方式增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庭教育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3.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掌握前沿知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宽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探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断探索,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
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既有推力又有拉力,而教师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没有好的老师,就培养不出好的学生,高校应在教师选聘上设立门槛,花大价钱进行发展培养,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制度改革上,提高教学在职称评聘条件中的地位,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激励教师在工作中注重再学习、再提高,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YGJ1411)。
参考文献:
[1]袁庄鹏.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探究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6(11).
[2]胡超华,侯林.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以及对策建议[J].科技资讯,2015(14).
[3]李娜,赵卓,万鹰昕.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因素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4]王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