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2018-09-28姜丽丽
姜丽丽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还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核心素养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一树梅花万首诗”,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期与同仁分享。
一、保护学生核心素养意识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为了鼓励核心素养,让学生敢于核心素养,允许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課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学方法要因教材、学生、时间、地点而灵活多变。
三、训练学生核心素养技能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核心素养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
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核心素养的结果,体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核心素养。
最后,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离开了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核心素养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核心素养的产生。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核心素养打开大门。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还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核心素养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语文核心素养案例初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云峰. 试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 语文建设,2018(4):4-8.
[3] 张乐平.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课外语文,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