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价值研究

2018-09-28蔡策

当代医学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整块切除率直肠癌

蔡策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

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的主要手段,但传统的根治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及预后欠佳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内镜下微创手术因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低而被广泛应用到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治疗中。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是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手段;但两者对整体治疗效果的优劣仍存争议[1-2]。本文主要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价值,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行EMR的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本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7±1.62)岁;病变最大直径(2.76±0.25)cm,其中,直径≥2.0 cm的患者20例、直径<2.0 cm的患者18例。另选择同期接收并行ESD的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38例作为B组,本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6.00±1.87)岁;病变最大直径(2.78±0.19)cm,其中,直径≥2.0 cm的患者21例、直径<2.0 cm的患者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待麻醉成功后,A组行EMR:在病变基底部注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并抬举,用圈套器将病变组织切除;对于病灶组织较大的患者,可用透明帽法进行切除;术中,对出血过多或创面较大者,进行钛夹夹闭止血或氩离子凝固术创缘处理。B组行ESD,靛胭脂染色后在用氩离子凝固术对病变边缘进行标记,然后采用Hook刀沿着电凝标记点切开黏膜;并在确保手术视野的前提下,用一次性的黏膜切开刀将病变处的下层进行剥离,直至剥离出整个病变组织,最后用圈套器将其切除;术中,进行钛夹夹闭止血或氩离子凝固术创缘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病变直径≥2.0 cm、<2.0 cm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总体平均手术时间;②记录两组病变直径≥2.0 cm、<2.0 cm患者完全切除、整块切除情况;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④记录两组病灶残留或病灶复发情况。其中,术后6个月内进行肠镜复查并对手术位置的组织行病理检测病灶残留、病灶复发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对比 A组平均手术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operativ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1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operativ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总平均手术时间34.19±2.87 68.93±2.51组别A组B组病变直径≥2.0 cm平均手术时间37.98±1.62 87.69±3.58病变直径<2.0 cm平均手术时间21.34±2.49 42.96±1.54

2.2 两组完全切除、整块切除情况对比 B组总体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病变直径≥2.0 cm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A组出现出血1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9%;B组出现出血4例、感染2例、穿孔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病灶残留、复发情况对比 A组出现病灶残留4例(10.52%)、病灶复发5例(13.15%),B组无病灶残留、病灶复发1例(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完全切除、整块切除情况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resection and total res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得早期结直肠癌病变及早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且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使得内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病变及早癌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4]。EMR是内镜微创手术的一种,其用于结直肠癌病变及早癌治疗中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有效切除局部癌变病灶,且创伤小;可有效收集大块标本进行临检,进而确保癌变深度和范围,进而提升癌变病灶的完全切除几率等[5-7]。但伴随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学者发现,对于存在大面积病灶的患者,使用EMR的效果不太理想,且远期的病灶残留和复发率均较高[8-9]。ESD是在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手术方式,其原理基本与EMR相同;但ESD能够通过一次性的黏膜切开刀完整的切除整个癌变病灶,并实现黏膜的完整剥离,从而降低了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率[10-13]。本次研究中,行ESD治疗的B组,其病变直径≥2.0 cm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以及病灶残留率、复发率均优于行EMR治疗的A组(P<0.05);与倪阵等[14-16]研究得到的结果接近;表明,EMR、ESD均是治疗结直肠癌病变及早癌的有效方案,但低于病灶直径≥2.0 cm的患者,采用ESD效果更佳,更能够有效清除病灶,降低病灶残留率和复发率。但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A组总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B组(P<0.05),表明EMR的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ESD治疗病变直径≥2.0 cm的效果更佳,但手术操作的要求高,临床治疗时,应综合考虑病变位置、病灶大小、病例类型等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术后的监测,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整块切除率直肠癌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卜算子·我和大树
腹股沟嵌顿疝整块复位致肠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
经尿道钬激光与等离子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