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

2018-09-28刘锋吴岳

当代医学 2018年25期
关键词:肠套叠水压灌肠

刘锋,吴岳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肠套叠属于儿科常见病、好发病,主要是由于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引发肠梗阻,属于小儿急腹症,此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为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偶有部分肠梗阻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梗阻时间过长,会导致患儿出现脱水、菌血症、发热,严重时还会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因此,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对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常规治疗,但疗效不佳。经临床实践表明[1],给予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可有效提高复位成功率,缓解患儿痛苦。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评价小儿肠套叠应用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68例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女14例、男20例,年龄0.6~5.0岁,平均年龄(2.8±2.1)岁,发病时间2.3~70.0 h,平均发病时间(36.5±10.4)h;治疗组患儿女13例、男21例,年龄0.5~5.0岁,平均年龄(2.7±2.0)岁,发病时间2.5~71.0 h,平均发病时间(37.0±10.9)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为肠套叠[2];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即精神不佳、腹部包块、哭闹不安、拒食呕吐、发热、腹胀、果酱样便等;所有患儿监护人均了解本次研究方式,并与本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腹膜炎患儿;家长不同意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患儿实施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治疗:在进行空气灌肠治疗前,对患儿实施常规腹部透视检查,将患儿摆成站立位,在X线片透视下,对肠套叠程度及部位进行观察,明确病灶后,将导尿管插入,实施灌气治疗,在X线下,从低压开始实施灌肠注气,随着压力的升高,当其达到90 mmHg时,将肠内气体排出,当压力升高后,会使腹部团块逐较向回盲部移动,最终消失;之后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可重复以上操作流程,直至复位完毕。在复位过程中,可结合辅助性措施进行操作,如用手,对患者肠管套部位顶端实施轻压,促进气体快速进入回盲瓣,从而到达腹部中央肠管[3]。

治疗组患儿实施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根据患儿体重,给予盐酸氯丙嗪(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22)1 mg/(kg•次),肌内注射给药,待患儿安静后,将其摆放为仰卧位,叮嘱家属配合固定好患儿体位,将其会阴部暴露,于其臀下垫一次性尿垫,将双腔气囊导尿管前端应用液体石蜡对其进行充分润滑后,将其置入肛门5~6 cm,再将20~30 ml0.9%氯化钠溶液注入到气囊中,将双腔气囊导尿管与T型管道一侧连接,将血压计连接到T型管道侧管,对水压力进行监测,另一端为注水口。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视下,将37~400 C的0.9%氯化钠溶液应用注射器匀速注入小儿肠道内。注水压力:50~90 mmHg,注水量:250~650 ml。通过超声监测下,观察盐水是否从直肠直至肠道部位,并呈现出半岛征。随着注水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肠腔压力也随之增加,促使肠管缓慢退回到盲肠位,直到全部退出为止,则表示复位成功。如不能一次性退位的患者,可通过释放一些0.9%氯化钠溶液,待患儿休息15 min后,再次重复以上治疗方法[4]。

1.3 检测指标 对两组治疗效果、复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根据复位成功标准进行评价:于B超观察下,直视注水量的增加,肠管压力上升明显,且套叠部与套入部无回声液区逐加增大,并出现半岛征,肿块回声明显变小;在复位时,半岛征会变小,复位成功后,盲肠壁、末端回肠影像较为清晰,横断面出现铜钱样特征[5]。治疗效果=复位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复位成功患儿33例,失败1例,复位成功率为97.1%(33/34);对照组复位成功患儿28例、失败6例,复位成功率为82.4%(28/34)。治疗组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

2.2 两组复位时间比较 治疗组复位时间(15.8±3.1)min,对照组复位时间(26.2±4.2)min,治疗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17,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肠套叠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小儿人群,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会造成穿孔、缺血性坏死,严重时还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6]。引发此病症的原因较多,以饮食、盲肠与回肠的生理特征、病毒感染、肠道痉挛、神经失调、遗传等因素为主:临床表现为哭闹、呕吐、全身异常、大便异常、腹部肿块等症状。因肠套叠没有相应的典型症状,只有腹部疼痛、腹部肿块等,确诊较为困难[7]。小儿出现肠套叠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加重病情,增加患儿痛苦;当病情进入晚期后,会导致肠系膜血管出现压迫,从而引起肠管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坏死、淤血、肠壁水肿等,进而引起肠梗阻,严重时还会导致患儿死亡[8]。因此,早期确诊,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痛苦的关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临床诊断效果显著,不会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同时在其监测下实施水压灌肠治疗,可极大的提高治疗效果[9]。此治疗方法,相比于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治疗效果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结构,在治疗肠套叠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非手术治疗,包括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治疗、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但由于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治疗局限性较大,此治疗方式只适用于发热、无腹胀、腹腔液较少、发病时间不足1d、腹膜刺激征者。而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属于无损伤疗法,是一种介入性手段,可有效减少X线对患儿造成的损害,家长接受度较高;在彩超监测下,可对横纵两切面的肠套叠包块进行动态追踪,同时通过清晰的影像,从而提高复位成功率,还能对治疗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彩超监测治疗,操作较为简便,掌握较容易;此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手术、麻醉对患儿造成的伤害,应用效果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生理盐水与患儿体温相近,对其肠道刺激较小,可有效降低感染、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复位成功率;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易增加高腹压症,从而引起患儿出现呼吸衰竭;而水压灌肠中应用的生理盐水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其它症状[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复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实施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复位成功率,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套叠水压灌肠
水压的杰作
适用于厚度在线测量的水压闭环控制系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水压预裂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研究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