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采用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分析
2018-09-28周鑫卢花
周鑫,卢花
(1.西安市北方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43;2.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43)
冠心病患者临床多表现胸闷、心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大多患者还会伴随着腰膝酸软现象同时出现,加之该疾病有迁延期长的特性,以至于阻碍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干预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专业护理,并且酌情施予行为干预[1]。为了解行为干预在本院心内科开展水平与价值,作者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137例患有冠心病入院治疗的患者展开综合研究,旨在充分改进其干预技术,进而促进冠心病疾病症状顺利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1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根据护理工作中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70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31±2.18)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13±0.98)年。研究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6.70±3.26)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40±0.71)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干预技术展开护理:对患者展开常规干预,在施予心电监护、吸氧的同时,遵照医嘱合理用药。同时,研究组给予行为干预:①加强心理行为的专业干预。受病程因素、病情因素、用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专业干预,在与其密切沟通与亲密交流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传输健康生活的必要性知识,通过规范其心理行为,在对患者紧张心理、焦虑心理以及抑郁心理充分缓解的同时,确保患者救、护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情绪,以促使其病情的转归;②加强不良行为的专业干预。饮酒行为、抽烟行为等均属冠心病专业救、护工作中的不良行为类型,不仅可能会加重机体病情,而且还会阻碍病情转归,所以要对其展开专业干预[2]。鉴于此,护理人员要将饮酒行为的危害性、抽烟行为的危害性详细告知患者,同时介绍戒酒以及禁烟的价值,督促患者规范日常行为,并且自发形成戒酒意识、禁烟意识。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戒酒困难或者禁烟困难等问题出现,护理人员还要予以安抚与劝导,通过与患者家属展开密切联系,以取得其配合及信任,再共同督促患者规范日常行为,进而控制饮酒行为以及抽烟行为的发生概率[3];③加强用药行为的专业干预。冠心病病例往往需要遵照医嘱长期坚持用药,受思想偏差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会有私自换药行为、私自停药行为或者私自减药行为等出现,影响疾病转归,对此,护理人员要将私自换药行为、私自停药行为以及私自减药行为的危害详细告知患者,并且遵照医嘱要求用药的必要性,通过对其用药行为严格规范,确保机体用药效率的充分提高[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满意率采用本院心内科护理满意度自制问卷展开调查工作,共20项,总分100分,评价标准:不满意(评分<60分),一般(70≥评分≥60分),满意(71≤评分≤85分),十分满意(≥86分)。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表[5]展开评估工作,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总满意率86.57%(58/67)低于研究组的97.14%(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93%高于研究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总满意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情绪状况51.26±3.79 68.89±5.27a例数67 70临床症状60.73±6.21 69.86±7.59a活动能力60.25±2.76 68.66±3.70a社会能力59.76±5.33 68.75±4.22a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甘莉等[6]表明,冠心病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表现出高发病率特征,除了迁延期长以外,其诱发因素也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特征,涉及工作紧张因素、不良饮食因素、抽烟因素以及运动缺乏因素等。而上述因素均与机体不科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干预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各种行为的规范,以实现对冠心病的综合防治目标。行为干预本身属新型干预技术类型,要求护理人对“行为方法”、“行为手段”充分利用,通过对机体行为变化水平密切监测与专业评估,在展开心理行为专业干预工作、不良行为专业干预工作、用药行为专业干预工作以及饮食行为专业干预工作的基础上,确保机体日常行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从而提升其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并且规避心脏破裂问题、乳头肌生理功能异常问题、乳头肌异常断离问题、心室壁瘤症状以及栓塞症状,以促进疾病转归[7-8]。本次给予两组病例不同干预后,对照组总满意率86.57%(58/67)低于研究组的97.14%(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93%高于研究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为干预工作实践水平高。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病例展开专业干预时,建议施予行为干预技术,通过对机体满意率及其生活质量充分提升,在规避并发症的同时,促进冠心病病例临床症状转归,有推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