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8-09-28曾艳玲曾晓峰张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导师制本科生

曾艳玲,曾晓峰,张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导师制是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威廉·威科姆首先提出的。在17世纪,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首先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采用导师制,导师定期和学生见面聊天,在学生的生活、道德、行为、学业上给予帮助,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率先推行本科生选课制和学分制。结合选课制和学分制,哈佛等美国高校将导师制引入到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收效明显[2]。截至目前,国外主要试行了以下几种本科生导师制:应答型、交互型和指导型[3];异性搭配指导和同性搭配指导[4];正式指导与非正式指导[5]。浙江大学最早于1938年开始实行了一段时间的本科生导师制[6]。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仅限于研究生教育[7]。直到2002年,北京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随后国内一些研究性大学也根据自身特点相继试行本科生导师制[8]。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但是效果不是尽如人意,这表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校情制定适合的实施方案。为此,本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调查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问卷要求调查对象以不记名方式独立作答,个案访谈则为验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有效性及深入了解相关问题而设置。调查问卷共设计15道问题,其中包括6道客观题和9道主观题。客观题的调查结果主要体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主观题的调查结果主要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6%。其中林学专业二年级学生54人,三年级学生44人,四年级学生46人,分别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7.5%、30.6%、31.9%;男生和女生分别为52人和92人,分别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6.1%和63.9%。访谈方式采用随机对10名四年级学生(5名男生和5名女生)一对一访谈的方式。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2.1 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度和实施情况

对于“是否了解本科生导师制教育” 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了解”的学生比例为2.8%;认为“基本了解”的学生比例为33.3%,认为“不了解”的学生比例为63.9%。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调查对象不了解本科生导师制教育,这反映大多数本科生进入大学后对导师制的实施没有切身感受。

对于“对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6%的学生表示满意,47.9%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44.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不满意。对于“班主任是否经常参与班级管理”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3.5%的学生表示“有”,46.5%的学生表示“没有”。这表明虽然设置了班主任岗位,但是很多班主任没有或很少管理相关事务,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对于“是否愿意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问题”,77.1%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其中二年级学生占比20.3%,三年级学生占比30.6%,四年级的学生占比26.2%,另有22.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对于“何时开始参与导师科研课题较为合适”的问题,22.2%的学生认为在二年级参与比较合适,56.8%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三年级参与,21%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四年级参与。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二年级学生学习目标尚不明确,涉及专业课程不多,对科研课题不了解,因此有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三年级学生对学习方向基本定位,为了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在三年级参与导师科研课题较为合适;四年级学生基本上已参与社会实践,多元化的就业方向导致相当部分学生不愿过多参与导师课题。对于“你是(将)如何参与到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43.8%的学生认为自己未曾参与,56.2%的学生表示参与过,其中20.8%的学生主动找老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且女生是男生人数的3倍左右,表明女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更高;16.7%的学生为老师主动吸纳,另外18.7%的学生由同学引荐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表1)。

表1 学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情况调查统计

2.2 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针对“班主任对你的主要影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表2),41.7%的学生表示没有影响,52.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有影响,其中25%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更快适应大学生活,27.3%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明确学习目标。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没有影响,说明目前班主任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科研导师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影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表3),43.8%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56.2%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其中24.3%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增强实践能力,20.8%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促进思维创新,11.1%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提高写作能力,说明科研导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思维创新方面。

表3 科研导师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影响情况调查统计

2.3 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影响问题的调查主要以访谈方式进行。随机访谈10名四年级学生(5名男生和5名女生),其中2名男生打算毕业后自主创业,认为科研导师对自己的就业去向没有影响,但就业指导老师的授课过程激发了创业兴趣。其余8名学生中应聘工作(1女3男)与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各占一半(3女1男),其中报考研究生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倍,说明女生较男生更愿意选择继续深造。此外,大部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是在科研导师的引导下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而选择继续深造的,而应聘工作的学生则认为就业指导老师提供的就业方向及推荐的就业机会帮助很大。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导师职能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对高校日常教学制度的补充和强化,目的在于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有效地提高其专业素养[9]。目前,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主要是推行的是两段式导师制,即班主任和科研导师。一方面,应明确班主任岗位职责,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明确学习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另一方面,科研导师职责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思维创新方面。因此,科研导师需要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来强化其专业素养,提供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应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科研导师评价监管制度。

3.2 推行 “1+2+1”导师制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本科生认为在大二或大三参与科研导师课题比较合适,说明这一时期是科研导师有效介入的最佳时期。但是,如果前期班主任工作不到位,会出现导学断层现象。因此,提出“1+2+1”导师制教学模式,即在两段式导师制中增加一个衔接过渡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班主任和科研导师并存。第一阶段“1”(大一~大二上学期):由于刚入校的新生主动性较差但自律性较好,且学习课程以公共课为主,此阶段应以班为单位配置1名班主任,再安排一二名高年级优秀生作为学生辅助导师,直接或间接促进师生交流,这样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过渡阶段“2”(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在此阶段,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同时进入专业课程学生阶段,因而属于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需要以班为单位配置1名班主任和1名科研导师,齐心协力做好学生的相关工作。一方面,班主任既了解各学生特点,又了解科研导师的专业特色,可以在召开班会时给学生介绍各位科研导师,并鼓励学生主动联系科研导师以帮助其明确专业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科研导师既可以协助班主任管理学生,又能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由此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二阶段“1”(大三下学期~大四):经过过渡阶段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实践操作能力加强。该阶段需要配置1名科研导师,既要指导学生参与相关项目课题研究,又要针对考研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答疑解惑,还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因此,该阶段科研导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尽职尽责,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科研方面的任务,从而充分体现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作用。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科研课题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