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常用消毒剂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
2018-09-28杨思雨冯冰冰蒋超陆尚明姚国兴陈焕根
杨思雨,冯冰冰,蒋超陆尚明,姚国兴,陈焕根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大鳞鲃(Barbuscapito)属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鲃属(Barbus),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主要分布于西亚的里海和咸海水域,最早为野生种,现已成为当地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1,2]。大鳞鲃属广温性鱼类,与我国人工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光倒刺鲃(Spinibarbushollandi)等鲃亚科鱼类相比,具有抗逆性强、耐盐碱性强等特点[3~4]。由于具有肉质鲜美、食性广、生长速度快等优点,我国于2003年将其引进,并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方面取得了成功,对大鳞鲃池塘养殖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及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丰富了我国内陆盐碱水域的养殖品种[4~7]。随着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在养殖及运输过程中一些寄生虫、病毒、细菌会对大鳞鲃进行侵袭造成损伤和死亡,目前对其他鲃亚科鱼类的病害鱼药研究已经很多,而关于大鳞鲃的相关研究尚少[8~11]。为了确定几种常用消毒剂在大鳞鲃养殖过程中的安全使用浓度,本研究选用高锰酸钾、食盐以及复合碘3种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大鳞鲃对它们的耐受性,以为科学用药提供一定依据,减少因用药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
试验所用药品规格详见表1。
1.2 试验鱼
试验鱼为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养殖的大鳞鲃鱼苗,全长(6.58±0.29)cm,体重(4.41±0.36)g。挑选外观无损伤、摄食正常、活力强的健康鱼苗用于试验。试验鱼先在水族箱中暂养7d,每天正常换水、喂食,试验开始前24h停止喂食。
1.3 试验条件
试验用水为曝气过的自来水,水温15~20℃,pH6.8~7.2。试验所用容器为63cm×43cm×24cm的白色泡沫箱,每个箱子中加水30L,将药品制成母液后根据质量浓度比例加药,混匀后将试验鱼放入其中。试验采用静水试验法,试验期间不喂食以免食物残渣、粪便影响试验结果,每隔24h更换一次试验液以保持各药物的有效浓度。
表1 各药物规格及各处理质量浓度
1.4 试验方法
正式试验之前先进行预试验。预试验阶段各药物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放置6尾鱼,观察48h得到各药物对大鳞鲃24h时100%致死浓度和48h无死亡浓度,以此确定正式试验时各药物质量浓度梯度。
正式试验时,根据预实验得到的结果各药物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表1),每组设置2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鱼。加药混匀后将试验鱼随机放入各个泡沫箱中,之后8h连续观察试验鱼状态,记录各组鱼出现的游动不平衡、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和死亡状况,以鱼不能游动、停止呼吸以及对玻璃棒碰触和镊子夹鱼尾鱼鳍无任何反应为死亡状态标准,以后记录各组鱼24、48h和72h的死亡率,试验中注意将死鱼及时捞出以免破坏水质。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软件的Probit模块采用概率单位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12],以各药物质量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以死亡率的概率单位为纵坐标,得到回归方程,再分别求出3种药物施药24、48h和96h时对大鳞鲃的半致死浓度LC50[13],之后计算各种药物对大鳞鲃的安全使用浓度SC[14],计算公式为:SC=0.3×48hLC50/(24hLC50/48hLC50)2。
2 结果与分析
表2 高锰酸钾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表3 食盐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1 高锰酸钾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
高锰酸钾高质量浓度组,试验鱼放入水箱不久即出现急游乱窜的强烈反应,之后运动能力减弱,静止于水体下层。而7mg/L组施药12h就出现死亡,死亡率为20%,施药24h时死亡率为50%,72h死亡率达到95%。6.09mg/L组在施药24h时死亡率为20%,48h时为40%。当质量浓度为4mg/L时,72h的死亡率为0,试验鱼活动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表2)。
2.2 食盐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
大鳞鲃对于盐碱的耐受性极高,因此食盐高质量浓度组的试验鱼放入后并没有强烈反应出现,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侧翻、平衡力降低的表现。16000mg/L质量浓度组12h试验鱼死亡率为5%,24h时为70%,72h时达到80%。当质量浓度为14223mg/L时24h死亡率为5%,48h为10%。当质量浓度为12647mg/L时72h的死亡率仅为5%,而11245mg/L和10000mg/L组的试验鱼没有出现死亡,鱼体活力与对照组相差无异(表3)。
2.3 复合碘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
表4 复合碘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试验鱼对高浓度复合碘的反应较为强烈,放入水箱后急速窜游打转,呼吸急促,之后游泳能力降低直至停止游动,腹面朝上漂浮于水面,呼吸缓慢直至死亡,死亡后腹部腐烂有肠溢出,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当复合碘质量浓度为8.5mg/L时12h死亡率为50%,24h达到90%,72h时死亡率为100%。7.6mg/L浓度组12h死亡率为20%,24h时为60%,48h时达到90%。当质量浓度为6.84mg/L时,12h的死亡率为20%,24h的为50%,至48h时为70%(表4)。
2.4 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攻毒试验中常以导致50%试验对象死亡的药物浓度即半数致死浓度衡量该药物毒性大小。通过对各药物在施药后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药物在12、24、48h和72h时对大鳞鲃的半致死浓度,进一步得到施药的安全浓度(表5)。通过对安全浓度的比较,可得知大鳞鲃对3种消毒剂的耐受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食盐、复合碘、高锰酸钾。
表5 各药物对大鳞鲃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
3 讨论
3.1 各药物对大鳞鲃毒性评价
高锰酸钾又称锰酸钾、灰锰氧,俗称“PP粉”,是一种性质极为不稳定的强氧化剂,含有的结合态氧与有机物接触可即刻发生氧化反应使其氧化[15]。高锰酸钾可杀死鱼鳃及体表寄生的除孢子虫、小瓜虫之外的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和甲克动物等,因其副作用小、无污染、无毒害、无残留被广泛用于水产动物病害防治[16]。然而,作为一种强氧化剂,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还原生成的二氧化锰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的蛋白盐复合物会对鱼类造成鳃部组织损伤,使其呼吸困难,甚至中毒身亡[17]。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对高锰酸钾的安全浓度为0.55mg/L[8],光倒刺鲃的为0.27mg/L[10],金鱼(Carassiusauratus)的为026mg/L[18],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的为0.066mg/L[19],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的为0.26mg/L[20];而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caldwelli)的为2.53mg/L[21],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的为3.18mg/L[22]。目前生产上高锰酸钾的常用泼洒浓度为2~5mg/L,本试验中高锰酸钾对大鳞鲃的安全浓度为1.460mg/L,低于常用浓度,说明高锰酸钾可以作为大鳞鲃病害防治的安全消毒剂使用。
食盐为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中为中性,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此外还有微量氯化镁、氯化钾等[23]。食盐在水产病害防治中常作为浸洗药物,也可作为添加剂掺拌到饲料里使用。食盐可迅速提高水体盐度,从而改变病原微生物的渗透压,抑制其生长或直接将其杀死,从而清理掉鱼体外的寄生虫和细菌,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消毒剂[10]。本试验中大鳞鲃对食盐安全浓度为4586mg/L,已有研究表明光倒刺鲃的为3555mg/L[10],江黄颡鱼的为2418mg/L[24],倒刺鲃的为3000mg/L[25],赤眼鳟的为1919mg/L[26],彩鲫鱼苗食盐安全浓度为4500mg/L[27]。正是大鳞鲃对食盐具有极高的耐受性,因此食盐可作为浸洗药物对鱼体或水体进行消毒。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复合碘为碘酸混合液,是将碘、碘化物、盐酸及磷酸混合制成的水溶液,为深棕色液体。碘可取代共价氢形成碘衍生物,从而破坏氢键,使蛋白或核酸发生致死性结构变化或使其合成受阻[28]。由于纯碘极易升华,因此水溶性较差,而酸不但可增强碘溶液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游离氢离子可使细菌或芽孢的蛋白质变性、水解和沉淀,因此碘和酸的混合液具有更好的消毒效果[29]。在本试验中,复合碘对大鳞鲃的安全浓度为1.715mg/L,而对于大口鲶,安全浓度为0.039mg/L有效碘[30],说明大鳞鲃对复合碘的耐受性较高。
3.2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成为制约我国水产业健康养殖的关键因素,使用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杀灭水体及养殖动物体表的病原体,从根本上切断其传播途径是控制水产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实际生产中往往因为施药种类和浓度选择错误不但达不到防治病害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选择消毒剂时,应遵循科学原则,挑选效果好、无污染、副作用小的药剂。在本试验中,高锰酸钾、食盐和复合碘对大鳞鲃的安全浓度均高于实际生产使用浓度,其中高锰酸钾在强光下易分解且作用短暂、不会深入组织内部,无残留、无污染,可放心使用,但应注意不可与碘或福尔马林同时使用;由于大鳞鲃具有极强的盐碱耐受性,食盐除了消毒作用,还可增加水中溶氧,因此可在大鳞鲃运输或下塘前放心使用;复合碘属于碘制剂,杀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成本和使用量小,因此可作为消毒药物的首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考虑水温、水质、水中生物等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并时刻观察鱼类活动情况,以免发生中毒等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