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儿童哮喘的疗效
2018-09-28吴问兰
吴问兰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51)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曾因喘息住院而出院后1年内再次住院的患儿的比例较高,少数患儿反复多次住院,近1/3患儿曾因喘息看急诊[1]。目前之所以出现反复就诊,大部分是因为患儿对出院后的医嘱依从性不够而导致的。此年龄段患儿的依从性主要通过患儿家长实施和保证,故本研究中的健康教育、依从性等均对患儿和患儿家长不加区分。由于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于中途停药是导致哮喘控制不足的主要因素[2]。因此,对病患提供一定的干涉,比如持续的医药教育,提醒系统或病况评估并进行反馈的延续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持续哮喘病患儿6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年龄为4~11岁,平均(8.0±3.5)岁。同时均无支气管哮喘之外的其他基础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儿34例。因跟踪随访脱落因素(对照组、观察组各有1例儿童监护联系人失联,观察组1例儿童转外地治疗)的影响,最终纳入分析研究对象中对照组33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8.12±2.68)岁;平均病程(0.92±3.63)年。观察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7.95±2.11)岁;平均病程(1.08±4.01)年。2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观察组的患儿能理解并回答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内容;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人)均能熟练使用微信,并且每日登录次数不低于2次,同意并能配合治疗观察。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教育 所有患儿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分级护理,同时患儿和患儿家长还要接受哮喘知识一般普及教育,包括强调长期有效、系统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在家用药注意事项等;通过示范操作,辅导患儿家长理解吸入激素(ICS)的吸入技术,以及掌握储物罐的使用方法。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出院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的护理介绍,包括日常的药物作用以及药量等。告知家长每隔4个月由专业护士进行电话回访,1年后复诊时进行治疗效果评定。观察组患儿在出院时,除了向家长进行以上介绍之外,同时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协助患儿家长关注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的“哮喘家庭延续护理”公众号并注册。该公众号内设置有静态常规哮喘健康教育知识区,包括哮喘普及教育知识以及用药技术指导视频等,患儿家长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讯;动态消息推送,包括根据环境、季节(如气温剧烈变化、雾霾天气、花粉散播等)的变化提示信息,预防哮喘发作的防范措施和外出注意事项等;医患护理交流区,包括患儿家长通过聊天、留言功能,咨询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科室每日排班安排专人回复、解答,针对吸入器的使用,必要时提供可视指导;个人信息专区,主要是针对患儿年龄、病况制定的个人行动计划以及C-ACT测试,患儿的C-ACT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数据库,可以用折线图或数据表的形式显示控制水平。
护士在介绍公众号内各区域功能的同时,协助患儿家长掌握正确使用各模块的方法,包括个人哮喘行动计划,逐项对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详细讲解,让患儿和患儿家长明确了解每一项的含义,指导患儿和家长对哮喘症状进行自我监测。指导患儿、患儿家长使用C-ACT每日进行自身控制水平评估并提交数据。为鼓励患儿坚持连续控制测试系统,建立小红花奖励制度,连续5 d进行控制测试就可以得到1朵小红花奖励,下次到医院复查时患儿可以根据拥有的小红花数量换取礼物,以此提高患儿出院后的治疗、监控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对于延续护理效果的评价主要从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1)治疗依从性[3]:根据是否坚持正确用药、是否避免诱发因素或对刺激源进行有效的防护、是否坚持哮喘控制测试、是否坚持记录哮喘日记这4个方面进行评定,全部为“是”为完全依从,全部为“否”为不依从,其余为“部分依从”。(2)哮喘控制测试评分[4]:试卷包括7个简单问题,包括哮喘症状、呼吸哮鸣、对生活的影响、夜间觉醒等哮喘控制指标。其中4道题主要是患儿自身的感受,由患儿独立完成,如患儿不能阅读或理解困难,家长可以协助,但让患儿自己选择答案。另3道选择题主要描述家长对患儿哮喘影响的观察,根据分数评估哮喘控制水平。(3)控制有效性:哮喘发作次数指患儿明显感觉呼吸困难而必须借助于药物才能缓解状况的次数,该指标是描述哮喘症状有没有基本控制的指标;急诊或无计划门诊指患儿家属认为个人护理无法减缓或控制哮喘症状,而进行门诊治疗的次数,不包括计划内的复查门诊次数;患儿住院次数指患儿因为哮喘发作,经门诊诊断或治疗后被要求住院治疗的次数。影响学习天数指患儿因哮喘症状的原因导致不能到校或幼儿园的天数,该数据精度为半天。这些指标反映了患儿出院后1年内哮喘症状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依从性比较 治疗依从率观察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依从性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儿哮喘发作、住院、就诊次数及影响学习天数的比较 观察组哮喘发作、急诊或无计划门诊次数及影响学习的天数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哮喘发作、住院、就诊次数及影响学习天数的比较
3 讨 论
患儿哮喘急性加重往往是因为对自身病况管理、控制不佳而导致的[5],多数表现为缺乏依从性[6]。患儿出院后能否接受持续、有效的延续治疗和护理,就成为儿童哮喘控制有效与否的核心问题。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利用互联网络平台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提供延续化护理指导,根据患儿的病症制定个性化哮喘行动计划(PAAP),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参与到患儿的延续化护理过程中,持续对患儿的病症进行评估、治疗和监测,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这表明利用现代通信新技术,使用患者最能接受、高效和快捷的渠道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体差异、个体需求的独立性教育措施[7],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效果,提高治疗及用药的依从性。
本研究还证实哮喘患儿治疗完全缓解的前提是对治疗的依从性,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的观察组无论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得分还是从哮喘发作次数和对生活的影响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延续护理过程中应确保患儿治疗的依从性,逐步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医院方应建立患儿疾病档案,跟踪患儿病情,及时了解治疗进展情况,监控用药依从性,这些都是促进哮喘患儿康复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