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调查及对策初探
2018-09-28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产品,而在大学生中,手机的使用率甚至接近100%。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25.0%。学生在利用手机了解大千世界的同时,也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有的学生沉浸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在上课时将注意力放在手机上,离开了手机他们“坐立难安”[2],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严重下滑[3]。同时,由于深陷手机网络的虚拟环境之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同周围的同学接触,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心理、生理、健康问题[5]。因此,为及时针对此现象做出一定的应对和帮助措施,使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本文设计了相应的关于手机使用的调查问卷,力求明确的了解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的动机和心理,发现潜在的问题,以期为大学生手机的正确使用提供应对建议。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高校在校生设计,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有关指导资料,充分听取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编写了《课堂,你和手机约了吗?》的调查问卷,问卷共计20道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文字建议题。除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信息外,问卷内容主要围绕上课玩手机的频率、上课玩手机的目的和原因、对手机给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做出简要评价和改善意见等展开。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的方式进行,共调查了某大学大一到大四100余名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6份,有效率为96%。本文采用SPSS19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Cronbach’s信度检验,本问卷总体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你和手机约了吗?》调查问卷信度分析表
从表1可以看出,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865,这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问卷各题项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以本研究所调查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可开展进一步分析。
(一)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见,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频繁。经常玩手机的人数占到了42.71%,偶尔玩手机的达到45.83%,每节课都玩手机的有9.38%,而仅仅只有2.08%的学生上课不玩手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大常态。
(二)大学生玩手机时所上课程科目的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26.04%的学生选择了在公共基础课上玩手机,11.45%的学生选择了在专业选修课上玩手机,10.42%的学生则选择了“专业必修课”这一选项,而高达64.58%的学生选择了“看情况”,有22.92%的学生选择了在所有课上玩手机。由此可见,学生在专业课上玩手机的现象相对有所收敛,但是在公共基础课上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选择看情况的学生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对课堂学习态度不端正、散漫的状态,而22.92%的学生在任何课堂上都离不开手机,手机控现象较为严重。
图1 调查问卷结果汇总
(三)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原因的数据分析
对于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玩手机,从统计调查的结果看(见表2),39.58%的学生认为带手机可以帮助自己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弄清楚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同样有39.5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听不懂,借用手机打发时间。另外,有高达41.67%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内容不重要,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吸引人的人数占到了58.33%。与此同时,9.38%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负担,手机能够让自己得到轻松,也有28.13%的学生归因于手机的某些功能特别吸引人。
表2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原因的数据统计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影响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授课模式、学习态度以及对手机的依赖。利用手机查找相关信息在课堂上是可以的,但是现今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主要还是为了娱乐,这与课堂教育的重要性显然有悖。教师应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的引导和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优化授课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保证授课质量。
(四)上课不玩手机,学生会选择做什么的数据分析
在收集到的96份调查问卷中,有84人选择了不玩手机时会选择听教师讲课,占比87.5%,而有48.0%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的事情。由此可见,手机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程度较大,如果能够成功引导学生主动克制自己上课玩手机,学生学习的效果将会取得质的提升。
表3 无手机课堂大学生行为方向数据统计
(五)大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对其学习是否有影响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统计,32.2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没有太大影响,而认为只需期末努力的学生也占到了19.79%,剩下47.92%的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对自己的学习还是有所影响,不能够抓住教师上课的重点。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学习态度散漫、懈怠的人数较多,这也与大学生的自身要求、学习目的、学习风气有重要的关系。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玩手机会对自己的学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说明该部分学生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可以进行相关的疏导,帮助他们逐步摆脱上课玩手机的习惯。
(六)大学生认为何种方式可以转移自己对手机的注意力的数据分析
从问卷填写的情况来看,72.9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看到创新的授课内容,愿意参与到小组交流、师生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来,而对传统的PPT教学模式和板书方式则表现出不满。从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现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尤其不喜欢,认为这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可见,学生更希望看到较为新颖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极大地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应对策略
美国许多教育机构明文禁止在教室使用手机[6],而采用这种强制“堵”的方式,显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并非最佳方案。因此,对于课堂上玩手机比较普遍的现象,更多的应是引导,同时优化教学环境。为此,有以下几点应对策略可供参考。
(一)树立文明使用手机的意识,加强学生自我修养和信息素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玩手机没有多大影响,也并不认为此举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原因在于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的意识较为淡薄。手机在什么时候用,是静音、震动,还是保留音量状态,这都和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我们不能影响到其他人。
由此,我们可以在校内开展“文明使用手机论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加深对文明使用手机的理解,逐步使学生树立文明使用手机的意识,规范他们手机使用的行为。高校作为管理者,应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7]。大学生团委可开展有关文明使用手机的主题团会,或是团日设计活动,带领大家参与到文明使用手机的潮流中去,共同营造文明使用手机的新风貌,同时互相监督和提醒,促进大家养成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手机依赖症会导致使用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8]。大学生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会给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大学生手机使用以“工具性动机”为主,也伴有“逃避性动机”,这与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9]。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必须从心理层面上了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意愿,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当大学生头脑中对自己的理想定位和现实定位不一致时,学生自己就会产生各类空虚、寂寞等不良心理反应,而部分学生将自己心中的不快寄托于手机,造成手机依赖现象的出现。著名心理学家特罗茜·罗尔在《走出抑郁》中就提出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的自我教育主张[10]。想要根本改善对手机的依赖情况,要从学生心理层面进行梳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心理状况,让学生更加阳光乐观、积极向上,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三)营造优良的学习风气,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随着高考压力的全然释放,很多学生降低了对自我的要求,认为只需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而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也让学生们对自己上课的行为有所懈怠和放松。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有内在学习的需要,更要使其意识到为满足需要应有坚定的奋斗目标[11],这样学生才能投入到学习之中。为此,我们必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互相拼搏、互相追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爱上学习。应建立一系列鼓励学习、鼓励进步的奖励机制,建立完善、系统而受学生认可的教学机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价值系统,这样才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原动力[12]。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来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找到生活重心,从而去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避免学生心里空虚,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13]。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保持拼劲,也应积极投入到课外活动中。体育赛事、文化交流、公益活动等都是大学生较为热爱的社会活动,广泛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友谊、阅历等,也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四)改进课堂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存在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学习乃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学习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14]。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跟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状态等有很大关系。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5]。刻板、理论化、毫无激情可言的课堂,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索然无味的课堂也势必会遭到学生们的抵触,与学生形成共鸣,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要树立教师的形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让学生信服,这是师生之间交流的第一步。二是要改进授课方式,优化授课内容。照本宣科的传授方式,这样的课堂鲜有人爱。教师如能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与相关专业有关的知识典故、传奇轶事、学术之争等,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课堂效果。三是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加大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监管力度,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教学交流,以学生为本,多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应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探索,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学生要主动与教师交流,这样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学生的关注点自然不在手机,而是在课堂学习中。
(五)大力开发手机学习功能,转变手机使用方式
对手机的利用应该扬长避短,应有意识地开发手机的学习功能。如加强对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的多元应用,将学习资料共享其中,也可以将手机作为课堂反馈交流系统的媒介,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对授课准备工作进行布置,并在课后将课程相关知识点整理汇总并发布到公众号上供学生们查漏补缺。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活动中游戏状态的缺乏是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16]。在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中,可以利用“微信摇一摇”随机将学生进行分组,这种随机性强且饶有趣味的拍档方式,会擦出不一样的课堂火花,学生也不会感觉到课程索然无味;或抽出课堂小段时间用手机做小练习,这样不仅方便快捷,教师也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学反馈。
四、结语
手机出现在课堂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手机是一门艺术。充分挖掘手机方便、快捷、及时、灵活等正面作用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并有助于学生知识层面的拓展和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师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师生互相沟通交流,学生上课文明使用手机,这样才能真正规范手机使用,为日常课堂教学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