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引领下全民健身实现路径研究
2018-09-28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1]。“体育强,中国强”[2]。“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3],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4]”。我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5],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和制度保障,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简称《健康中国2030》)。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以《健康中国2030》政策为导向,激发机制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持久蓬勃开展,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得以确实提高,并使我国群众体育由大国向强国转变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利用高级检索功能,输入主题词“健康中国”词频并含“全民健身”,检索时间从2008年到2018年的期刊和博、硕论文,得出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讨论与分析
(一)《健康中国2030》的总体战略规划和群众体育健康水平目标要求
《健康中国2030》是由卫计委会同20多个多部委部门协同研究制定的中长期健康中国战略纲要,这是继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颁布《全民健身条例》,2014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健康中国”概念被正式提出后的又一战略举措。健康中国已成为深化全民健身的政策依据,指导思想就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和根本目的,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到2030年要达到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要达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5],在群众体育健康水平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具体见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水平指标表(表1)。
表1 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水平指标
(二)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共同构建达到促进人民健康的目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和目标愿景。健康中国是远大目标,是宏观大局和概念,是一种健康优先的理念指引,是中国美丽蓝图的总体设计,也是一种政策导向和政策保障。全民健身是一个行动刚领,是具体实施的实践和贯彻理念的行为,是民众确实获得身心健康的手段和途径。全民健身活动在健康中国理念的引领下,要达到健康中国总体目标要求,就要相应加强自身机制建设,深化体育、医疗政府组织的机制改革和创新,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系列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并加大组织实施的力度,不断完善群众健身场馆和健身路径的建设,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和完善指导服务,着力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力求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沿着健康中国的指导方向发展,力求使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效果最大化。同时为不断适应全民健身发展的新要求,也会倒逼政府组织加快管办分离、政企分离,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放弃政府想管管不了,想办办不好的管理短板,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用市场的无形之手,达到政府的管理要求,促进健康中国的不断前行。
(三)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中国要求存在差距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6]。2017年11月,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公布了2016年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31个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开展第六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继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从知识、行为和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公共卫生、科学健康观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等方面均较2015年有不同程度提升。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稳步提升,和我国推行健康中国战略所制定的健康优先制度,及各级政府贯彻落实这一制度有密切联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完善,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学校等健康行动得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不断推进,民众对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健康意识不断得以增强。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城乡、地区、人群间发展不均衡,健康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向,我国健康医疗保障体系虽覆盖面较高,但总体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卫生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部门联动机制还没能得到有效建立,政府对健康产业资源还没完全释放,市场活力不足,市场监管和公共健康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未能有效发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性安排和长效性机制尚未建立,国民处于新旧观念并存的矛盾冲突中,较难根据过去的认知来接纳目前的需求,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升较慢。国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慢性病呈井喷态势,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恶性肿瘤人群不断增多并呈低龄化趋势,各种非传染性流行疾病频频高发,公共医疗费用急剧上升,等等。大众锻炼呈纺锤状,青少年学生和老年人锻炼较多,中年人较少,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也致使我国的兵源和劳动力来源陷入困境。
(四)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全民健身实现的路径
1.加强健康教育舆论宣传,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中国建设要理念先行,应在医院、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场所等地方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栏、海报、墙报、标语等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推介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健康栏目,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互联网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宣传,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得以建立和固化,用健康的理念管理健康的行为,用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发展。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培育人们良好健康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健康思想。
2.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深化组织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要秉着健康优先的理念,深化组织机构的改革,打破卫生组织部门和体育组织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构建卫生、体育组织的联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可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健康中国全民健身领导工作委员会”,以卫生、体育组织部门为主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7]局面,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顶层政策设计、政策导向、检查监督评价、部门工作协同的组织制度,保证人力、财力的组织与到位,促进基层组织对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同时转化政府职能,理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扶持体育社团、体育民办非企业、体育基金会等不同类型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和壮大,努力构建“强社会,小政府”的格局,摒除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弊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强大作用,形成全民健身的长效化机制。
要遵循“健康保障”为工作重点的理念,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健康也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由于地域不同,城乡差异等因素影响,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阶段、水平、方式也不尽相同,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为此,应着重解决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的构建,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建设,使人们锻炼路径变得更为通畅。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共享平台,方便大众健身需求,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活动的开展。利用专家智库建立运动处方库共享平台,满足人民群众指导需求。体医结合,推进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体育锻炼在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以健康中国健康水平指标为导向,推动民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健康中国2030》为我国设定了人均预期寿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总量等健康水平指标的目标愿景,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激发民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获得必要的健康保证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苏格兰诗人詹·汤姆逊曾说过“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锻炼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也曾说过“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由此可见人们对运动的理解和对运动促进健康和寿命的重视。据统计调查,到2014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是33.9%,城镇居民为19.5%。锻炼的主要群体是在校学生和中、老年退休群体,青壮年因工作和生活压力,投入锻炼时间不足。面对不同锻炼人群的特性,为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的总体要求,我们应采取不同措施来促进不同群体进行锻炼。如对在校学生应以《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为抓手,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对中、老年退休群体应发挥社区和各辅导站的作用,对他们多给予关怀,时常开设各种健康讲座、专家现场咨询等活动,拓展他们的锻炼知识和健康知识,同时举办各种趣味性的竞赛表演活动,加强同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增加他们锻炼的乐趣和锻炼的效果。对青壮年群体应以家庭为纽带推动他们参与锻炼,可以社区为主组织各种家庭体育趣味赛,或是户外野营、休闲旅游等。
运动是健康的基础,而健康的获得必须保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个人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的组成部分,只有众多个体积极持久参与了锻炼,全民健身才能蓬勃发展,全民健康的要求也才能达到,我们的群众体育也才能从大国向强国跨越。
4.健康中国背景下以健康产业激发全民健身供给效应,维护全民健身的长效发展
将健康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在“十三五”规划里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致力于培育一批惠及民生、满足民愿的新兴产业的要求[8]。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调整了经济结构,尤其是人们对体育健身休闲的需求,已呈迅猛之势[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切入全民健身的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打造诸如集休闲旅游、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特色小镇,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冰雪旅游、山地、航空、极限、水上等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探索推广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并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们健康的需求,激发全民健身的供给效应,维护全民健身的长效发展,以达到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水平和总体目标的要求。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健康中国的引领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建设健康中国的高度重视和决心,也体现了体育锻炼作为促进人类健康手段的重要性。全民健身活动在这一决心的推动下,各项制度必然会得到促进、深化和发展,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预防为主的全民健身时代必将长盛不衰,“体育强,中国强”的体育强国梦也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