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成兵器就
——论手拳与器械

2018-09-28西安莲湖区武术协会李建卫高建武

少林与太极 2018年9期
关键词:枪法形意拳拳法

文/西安莲湖区武术协会 李建卫 高建武

中国武术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手拳与器械。手拳与器械历史悠久,关于两者的渊源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先有拳法后有器械,有的人则认为先有器械后有拳法。

大部分习武者跟老师习武时,都是先练习基本功,再练习拳法,然后习练器械,所以人们从感官直觉上认为先有拳法后有器械,然而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在少数,以形意拳、八卦掌、通备拳为代表。

八卦掌以八母掌为本,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两手上下翻飞左右逢源,犹如双刀将浑身护得密不透风,所以一部分人推崇八卦掌源自双刀的说法。通备拳是我国著名的拳种,讲究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虚实往返,招法珠连,带攻猛进,腰似转轴,身似鞭杆,手臂似鞭梢,所以许多人认为通备拳起源于鞭子。八卦掌与通备拳由器械转变而来的说法,听起来有理有据,但无理论支撑。要说有理论支撑的只有形意拳了。

有研究者认为:姬龙峰祖师精通六合大枪,并以枪化拳开创了心意六合拳一门。形意拳是心意拳的继承,形意拳继承了枪化之理,才使形意不失真谛,现在形意门中练枪术、抖大杆的人层现叠出。有人还说形意五行拳是五种枪法,枪法的拦、拿、扎尽在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拳来自枪,并拿出证明——形意拳中的“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手出要从嘴前边钻出去,正是“三口并一口”,三口即两手虎口和嘴,这和枪法不谋而合。从枪诀来看,枪诀云:“枪是伏(缠)腰锁”,持枪时“前手如管,后手如锁”,枪把伏在腰间,运枪时借助腰劲,手臂贴肋扎出,“前手指定休要战,后手不离肋内边”;枪谱又云:“出洞入洞紧随身,遇上枪定照四平”;还有扎枪时肘和肋相摩,同时送枪时转胯拧腰、即是中节腰部的“摩”,两脚脚踝部相摩擦,正是下肢的“摩胫”。《心意六合拳谱》曰:“摩胫,摩胫,意气响连声”,说的就是上肢的摩、中节的摩、下肢的摩,“三摩”到位,只有“三摩”合住了,上中下三节贯为一气,才能达到“六合”,整劲才能出来,否则蹉跎一生还是逡巡门外不得其法。形意拳出手螺旋,“起手要钻”,“落手要翻”,所用的手法就是“出如锉,回如钩”,手法要领叫“手如锥”,这些都与枪法同出一辙。扎枪时两手同时翻转,枪即走如螺旋;打拳时出手螺旋,圆中求变,心意拳势势都是圆运动。南阳《唐氏心意六合拳谱》云:“拳打千年圆不变,打遍天下是真圆”,圆则有伏机,出收皆含无穷变化。心意拳之圆取法于枪法的神髓,当练拳出不了功力的时候,往往要从“扎枪”中来体悟。

如此说来,拳由器械转变而来看似铁证如山无可置疑,但人们疏忽了一点——形意拳来自心意拳,心意拳没有“五行拳”,只有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鹰、熊十形拳(十大形),而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鸟、鹰、熊)为基本拳法,由此可说形意拳是先有“十二形”后有“五行拳”。所以说姬龙峰祖师枪化之说也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那么究竟是拳在器械之前,还是器械在拳之先呢?其实我们静下心来不难找出答案——人类祖先在未发明器械之前,肯定是用双手来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尊严的。远古时代什么也没有的,人类祖先只能用双手进行实战,实战的本能反应形成武术的雏形,进入到考古学分定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时代——石器时代,人类才开始使用各种工具和器械。远古人类使用石器劳动防身的目的何在?无非是想在生产与格斗中加大力量与攻击距离而已,尤其是在格斗中,石器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威力。

何良臣是明朝正德万历年间的军事家、诗人,在明代就被誉为文武“通才”。他的文集名为《乾坤集》(又名《辞赋集》),兵法方面除《阵纪》外,还著有《军权》《利器图考》《制胜便宜》,其中尤以《阵纪》最为有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对何良臣极力称赞:“良臣当嘉靖中海滨弗靖之时,身在军中,目睹形势,非凭虚理断、攘袂坐谈者可比,在明代兵家,犹为切实近理者矣。”《阵纪》道:“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

戚继光《纪效新书》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和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这段话证明了宋明时代手搏武术的兴盛。戚继光还认为:“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

据《王征南墓志铭》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的“内家拳”将拳法的境界提高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未提到器械的用法与练法,这也能证明拳法在习武者心中的地位。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论拳与器械之关系》:“古云:‘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若能获得拳中之真理,复对各项力之内能与节段面积之屈折,长短、斜正之虚实,三段九节之功用,路线高低之方向和接触时间之火候,果能意领神会,则无论刀枪剑棍种种兵器稍加指点,俱无不精,即偶遇从无见闻之兵器,且执于使用该兵器专家之手,彼亦不敌,何则比如工程师比小炉匠、医博士比护士,根本无比例之可似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芗斋对武术的深刻理解,只有将拳法的步法、身法、身体的协调性、全身的整劲练好,使用器械才会得心应手。再说拳和器械在实战方面的用法是一样的,将拳练好,自然就会使用器械,无须专练器械。

讲究“三华贯一”的中国名拳之一的华拳,其拳法多长拳而兼短拳,结构紧密,拳势舒展,拳路里包含着柔韧、刚猛,拳法“动如奔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动迅静定,有节有序,善调气息,刚脆,短促有力,拳谱中的名称很有意思,值得我们研究。

蔡龙云所著第四路华拳拳谱:

皓月当空双拆拳,先走后过是真传。

跨虎接打双云手,丹凤朝阳展翅翩。

二郎担山赶日月,白鹤亮翅落仙山。

退步诱敌三抄掌,鱼跃龙门朝前穿。

二郎担山一条鞭,浪子蹴球踢下边。

白猿偷桃回头望,金丝裹腕翻身缠。

飞天卧佛落尘埃,万钧弩发飞天边。

铁椎击秦朝前打,托梁换柱弓步拳。

两手托印分左右,苍龙摆尾出海来。

浪子蹴球左右踢,玄坛抱虎放山岗。

行步云手飞双脚,张飞蹁马举铁枪。

结跏趺坐似参佛,及地登科一声雷。

凤凰展翅梧间歇,罗汉伏虎闪身拦。

钟离挥扇风贯耳,抽梁换柱马步拳。

叶底藏桃下压肘,飞天卧佛落尘埃。

倒卷银席贴地翻,黑虎掏心重前拳。

单风贯耳腮边击,金钩挂帘踢下边。

鱼跃龙门纵身过,二郎担山一条鞭。

浪子蹴球下边踢,连环炮打迎面拳。

回马转锋当头炮,弩箭穿心把腿弹。

哪吒搅海运两掌,苏秦背剑下仙山。

野马跳槽迎面打,单风贯耳双击腮。

猛虎剪尾上下翻,顺水推舟拨来拳。

飞天卧佛尘埃倒,二郎担山一条鞭。

左右弹踢蹴球势,单掌推碑力无穷。

二龙斗宝双戏珠,飞天卧佛落尘埃。

凤凰旋窝回身转,太白落马倒街前。

二郎担山一条鞭,风卷霹雳上九天。

英雄打虎收招势,走罢单拳再过拳。

华拳明明是拳法,却在拳谱中多次出现器械的名称,如:“二郎担山一条鞭”“苏秦背剑下仙山”“张飞蹁马举铁枪”等,这也说明拳法与器械共为一体。其实拳法与器械是一不是二,拳法怎么用器械就怎么用,只不过器械是加长版的拳法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拳法在先,器械为后。但在习武过程中器械也能帮助习武者提高功力,在格斗中提高打击效果。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以器械为主,如戚继光所说:“拳法只是活动手足,便于器”,拳法是为器械服务的。而在当下,以拳为主的今天,器械便成了练习拳法、增长功力最好的辅助工具。

猜你喜欢

枪法形意拳拳法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狗拳非遗难寻传
决斗的奥秘
猜拳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神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