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成蝶翘楚时
——记安徽蒙城少林弟子陈保堂

2018-09-28漆园无雪

少林与太极 2018年9期
关键词:庄子

文/漆园无雪

安徽省蒙城县,古称九夷之域,又称北冡、山桑、漆园,是一代道家圣贤庄子生活过的地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楹联之乡、著名史前文化代表“中国原始第一村”就坐落在县城境内。滔滔涡河之水哺育出老子、庄子,开创道源之先河,因其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以及这种大智慧的哺育,让蒙城有幸成为古代知识分子栖息的地方。自古,逐鹿中原、烽火滔滔,蒙城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间习武之风盛行,女英雄刘金定金刀红马战南唐,任柱俘杀清亲王僧格林沁,马玉昆血战平壤等英雄人物不胜枚举。

蒙城人民,强悍武风,历年久远,且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来过,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赞过,留下“吏无甲田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著名诗句。从这里走过仁人志士,他们除了报国之志外,更有回报家乡之浓情。今天,我们介绍的少林弟子陈保堂的故事,就充满了一个武术人特有的回报桑梓的大情怀。

陈保堂与本刊总编赵国华在华东武校门前合影

寒门武梦,勇克苦难搏激流

1972年7月,安徽省蒙城县庄周乡万湖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酷暑难耐的季节迎来一个新生命。新生命给贫困的家增添喜悦。在欢悦声中,这个男孩茁壮成长。因这娃诞生在夏天,又天资聪慧,身姿健爽,父母希望他长大后能效力家乡,父亲就请当地先生,起名陈保堂。庄周乡为道家圣贤庄子生活过的地方,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庄里的几个乡贤知识渊博,对蒙城历史了如指掌,幼小的陈保堂在他们口中故事熏陶下,喜欢上了庄子;逍遥走四方,喜欢上了嵇康;刚正不阿辨忠奸,喜欢上马玉昆振臂一呼战平壤……这些英雄人物,引导着他喜欢上了武术,在他幼小的心中种下了习武的种子,他时常在心里编织着武术梦。

陈保堂姐弟四个,他排行老小,因家中太穷,穷得想吃个白面馒头都是奢望。8岁时,喜欢练拳的陈保堂无法给乡间教拳的拳师学费,更别说拿小麦、红薯干顶替学费了。对武术热爱,家中却穷,咋办?这些都没阻挡他习武的热心。每当拳师授课时,他总是远远站在一旁“偷学”。学后他就模仿着看过的动作,开始习练起来。于是,每天用稚嫩的拳脚在村庄广场上迎来了朝阳;傍晚,又用坚毅送走夕阳;晚上,用汗水浸湿着脚下的土地。

“起初,就是喜欢,也没什么感悟,更没啥感想!年龄小,看着打拳的就入迷。或许是一种情结吧!”陈保堂说。

就是这种情结支撑陈保堂寻求武术之梦。14岁,因交不起学费,陈保堂不得不下学。辍学后,他随村里人到工地上打工。那时候,陈保堂白天干活儿,晚上练武,常常练到12点,浑身是劲不知啥叫累。身体越练越强壮,不分寒暑,都是用井水、河水洗澡、洗头。“说是打工,其实就是泥瓦匠,提泥兜子每天1.5元,当时就是想挣点钱,好去少林寺学武。”陈保堂喝了一口茶说。两年下来,钱没挣到,连路费都没攒够。陈保堂不得不从工地上退出来。

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陈保堂发愁之时,望着星空,不知前路在何方。如何能挣到钱去少林寺拜师学艺,是陈保堂当时心中的最大愿望,这个愿望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强烈。

电影《少林寺》在蒙城上映以后,又一次激发陈保堂去少林寺习武的热情。“我当时应该说是迷了,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想去少林寺。”陈保堂说。此时的陈保堂,不仅为电影中精湛的武功所吸引,也使得初谙人世的他,心情更难平静,更为中华武术的神韵和魅力深深倾倒。年轻、倔强、执着的陈保堂再也耐不住内心的渴望,少林寺这个神奇的地方,已经成为他向往的圣地!

当时,《少林寺》不仅唤醒了陈保堂的学武之梦,更唤醒了国人的习武浪潮,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都纷纷地投入习武之中,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把你敬仰,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梦想。“少林寺”从此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也一改“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的闲适,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爱好者蜂拥而至。此时陈保堂心中的渴望,就像跨过阑珊的常青藤,伸出触角,快速地攀岩,越过村庄,越过学校,越过县城,走进大山……

恰巧,陈保堂碰到做粮食生意的亲戚陈保伟,他就和亲戚商量,我不要工资,给你干活儿,到时候你给我路费去少林寺学武就行。于是,陈保堂就帮亲戚打工两年多。当拿到900元的路费,陈保堂再也按耐不住激动心情,1989年的春天,他在父母乡亲不舍的目光下,毅然决然离开家乡,和同伴坐着拉煤车,日夜兼程,用了两天时间,赶到登封县。到了少林寺以后,才知道,少林寺不招收学员。他们找到少林寺一带最早由寺院和当地村委联合办的少林寺武术学校(现更名为少林寺释小龙武院)。俩人交过800元的学费后,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当时学校条件较差,全校学生约400人,宿舍就是大通铺。吃的也简单,三个馍,一碗稀饭。好在比家中又好些。就这样陈保堂在陈同山、陈同川的武校安定了下来。

陈保堂与释永信方丈在一起

青年才俊

习武之路,绝非电影中那样行云流水,排山倒海地威震武林。初到少林寺的陈保堂也和其他求学者一样,困难接踵而至,每天8个多小时训练,单调而枯燥,简朴宿舍,清贫的伙食等等。很多带着激情的学生,过了几个月就悄悄地离开了学校。陈保堂常常在深夜仰望月光,不时地问自己:“我记得一句话,愿我们所有的执着,都值得坚持。坚持,必须坚持,一点点苦就打败了自己,还是习武之人吗?”陈保堂鼓励自己。

先是半年的武术套路,得到老师王松平的悉心指导。陈保堂说,武校时光很快,练武虽然辛苦,对我一个农家孩子来说,不算啥,但也常常半夜里饿醒。半年左右,有很多学生吃不了苦就退学了。同伴陈玉飞也劝我退学算了,我说宁可死在少林,我也要练出成绩。”由于生活费的原因,陈玉飞就退学了,而陈保堂坚持了下来。

有了半年的基础,陈保堂半年后学习散打。学校平时训练8小时,为了更好更快提高武学造诣,他则把休息的时间都用上,星期天也不休息,在训练场上揣摩着老师一招一式,有着拼命三郎的狠劲,挥汗如雨在少林功夫中寻找着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收获总是留给勤奋吃苦人,当年,在校运会上,陈保堂摘得65kg级散打桂冠。

正是这次的脱颖而出,陈同山校长感到眼前这个朴实、精干的皖北小伙子有着很大的潜质。为了更好鼓励陈保堂在习武之路走下去,学校给他减免第二年的生活费,并代表校队参加登封县、郑州市武术散打比赛。先后荣获登封举行的少林散手擂台赛75kg级亚军,广东汕尾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65kg级冠军。正是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机遇之门再次为陈保堂打开,1991年,学校推荐他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深造。深造期间,也是他提升武术技能的黄金期,他被学院推荐代表中国队参加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力挫美国武道联盟高手——赛尔浦云和日本武林高手大井仁,夺得75kg级冠军。由此,陈保堂声名鹊起,名震中原,武汉体育学院特招入学,让他免费读本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要陈保堂留在少林寺。“我和父母商议后,母亲不同意我出家当和尚。读本科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权衡再三后,我还是放弃了。上少林武校的几年,家中只给我200元生活费,其他多亏母校赞助和朋友的支持,才一路走下来。”陈保堂微笑着说。

回乡授艺,秉承少林展风采

全国比赛后,陈保堂受到武汉体育学院的表扬。1993年,武汉体院武术系同意特招陈保堂入学,但因自己交不起学费和生活费,最后只能选择放弃继续上学。李建平教练知道后,推荐陈保堂去广东省汕尾市体育局当散打专业队教练。

陈保堂说:“广东那么远,回家看一次父母都很困难,我还是谢绝教练的美意,返回了母校。”

回校后,陈同山校长成立散打专业队,让陈保堂代课。“授课期间,我一边代课,一边练武,琢磨将少林武功融入到散打之中。既是教练员,又是习武者。”陈保堂说。

1993年代课的同时,陈保堂又参加了第三届国际少林武术节,荣获75kg级冠军,给学校赢得了荣誉。

“面对成绩的同时,我的思想发生很多变化,心想,少林离家这么远,能不能回乡办一所少林武校,将少林精神发扬传承下去。有一段时间老琢磨这事。”陈保堂回忆道。

少林禅武精神的博大,督促着陈保堂回乡办学,把传播少林武术思想落实到家乡。通过深思熟虑并得到家乡的支持后,1994年的春天,陈保堂和40名学员一起,坐着大巴向久违的家乡驰去……

如果说1994年是陈保堂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应该被载入保堂集团发展史的一年。年仅22岁的陈保堂,做出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决定,回乡创办安徽蒙城华东武术学校。

就如同6年前,他毅然决然地离家前往“少林寺”学艺一样,鲜衣怒马仗剑江湖的他,一夜看淡“江湖事”,决定把他人生的第一份事业,带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决心把它根植到这片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沃土,愿它能汲取着涡河水的灵韵成长,陪伴在万佛塔的倩影里入梦。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跨过去的过程称之为磨砺。

华东武校创办初期,资金不足、没有场地,陈保堂和数十名学员,落户到蒙城庄周职高校园内。当时挂名“庄周保安学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借用职高宿舍,15间瓦房,创业很艰辛,困难重重,全靠数十名学员的积淀,通过努力,当年收学员100多人……”

300人,500人,800人……学校滚雪球似的发展起来,陈保堂将学校更名为“蒙城华东武术学校”,旨在走出蒙城,声誉华东。办校不到一年,1995年,代表蒙城参加市全运动会,荣获散打比赛团体第一的好成绩,震撼县城。如此蓬勃的生命力,让陈保堂有了发展雄心。1997年,学校学生达5000人,短短一个暑假就收学员2000多人,租用5个校区远远不能容纳。于是,陈保堂向县委县政府申请,扩大办学规模。

师兄弟们当年情

韶华

充满激情的训练场

与优秀学子在一起

“1995年开始,华东武术学校代表蒙城参加省、市运动会,连续五年荣获冠军,奖牌位列县级第一。荣誉室的奖杯、奖章、证书,粗略统计有五六百个吧。培养出的武术精英,先后被西安、上海、北京、成都等地体育学院录用,并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取得冠亚军的好成绩。”陈保堂高兴地说。

比如全国冠军王勇,入选武警总部政治部体工队,退伍后留在国家安全局工作。学员沈李,荣获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现任安徽省散打队队长,准备参加下一届全国运动会。这样的优秀学员,很多很多。

经过几年时间的辛勤耕耘,学校规模也一天天壮大,华东武术学校也从一个小型武馆,发展成为一个占地160亩的现代化封闭式训练基地,至2004年在校生达到5000人,成为安徽省最大的民办武术学校。

陪同远道而来的客人参观

《亮剑》中关于军魂有过这样的表述:“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的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驻。”

华东武术学校的发展历程,正是“亮剑精神”的完美呈现,从成立之初,陈保堂便把他的气质、性格深深地烙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上,学校始终秉持“以文为主、以武为特、文武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在确定“学校管理要文武一齐抓”方针的同时,针对学生培养和师资力量,他还提出:

1.习武要以武德教育为本,练武之人首以武德为重。要见义勇为,要时时想着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否则,武功再好也不会被人们称道。

2.为师者,自身功夫要过硬,要有真本领,有真本领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少年强则国强

放眼蓝图

载驱载驰,一往直前

3.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阶层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高标准、严要求,做出成绩,多出人才。

在他心里,他是把华东武术学校当成了另一个“自己”,他把学校教出来的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延续,他要在这些孩子的心中埋藏像他一样“德才兼备”“做社会栋梁”的种子,如此方不负他的呕心沥血,如此方不负他的上下求索!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华东武术学校方能育英才无数。

建校20多年来,华东武校先后向全国各大体育院校输送学员数百人,向全国各省级体工队及国家武术专业队输送队员上百人,向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基地、浙江无锡影视基地、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等国家级大型影视基地输送影视人员、特技演员200多人。截至2018年初,华东武术学校共向西安体院、天津体院、武汉体院、上海体院等输送本科学员200多人、专科学员600多人,参加职对口高考考入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等200多人,向全国各省级体工队及国家级武术专业队输送队员100多人。让上万名毕业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4年11月22日,华东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沈李,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第七届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中,代表国家70kg级运动员参加比赛荣获冠军;2016年沈李在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中荣获散打75kg冠军;学生易允喜在全国拳击锦标赛华东赛区中荣获56kg级亚军……

陈保堂说:“武术是魂,少林是根。当初我练武,就凭着不服输的冲劲,不怕苦的韧劲。正是这些坚强的意志,支撑着我的少林武校之梦。”成功贵在坚持,有时普普通通的坚持就是伟大,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之下,陈保堂将办学之路延伸得更远。

2004年,为顺应时代发展,调整教育结构,华东武校校区更改为“蒙城第九中学”。同年,成立保堂教育集团,下辖蒙城九中、华东武校、九中第一小学、康乐幼儿园四大教育产业。

随着习武热潮的逐渐退去,武校发展势头逐渐减弱,在校人数一度仅有300人左右。学生人数的减少、校园环境及设施的陈旧,致使武校一度入不敷出,身边的人都建议撤销武校。陈保堂觉得,华东武校承载着他多年的梦想,是他事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将武校继续办下去。

2014年,保堂集团投资1.2亿元,于蒙城城南教育产业园区,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再次建设华东武校新校区。新校区占地80亩,建筑面积56272平方米,设有教学楼三栋,训练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公寓楼两栋,综合训练馆一栋,游泳馆一栋,食堂一栋及风雨操场等。2017年8月,新校区土建、装饰、绿化全面竣工,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创造办学条件,新校区投入使用后,陆续采购了各类训练器材,最大化地满足了训练需求;教室内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室内游泳馆,游泳区、淋浴区、更衣区,区域划分明显,设备高端;宿舍内,为每个房间安装空调,配备鞋架、书桌,努力为学生营造舒适的住宿环境;食堂拥有现代化、酒店式高端厨具,后厨区域划分明确,就餐区安装大功率空调,满足学生在严寒酷暑季节的就餐需求;操场上,安装了手动液压篮球架、可移动羽毛球架,足球网、室内乒乓球台等,更好地满足了学生课余生活需求。

文武并举

薄伽丘说过一句话:“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纵然你衣衫褴褛满身泥土,骨子里的教养却让人肃然起敬。”或许正是这种品质,支撑着陈保堂的创业之路,开始在蒙城大地上展翅……

迎刃而上,艰辛创业促发展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因为在前面的4年里竹子已经将根茎在土壤里牢牢地盘踞下来。

竹子之所以到最后能够快速增长是源于其最初4年扎根土壤的耐力与努力,当根茎延伸得足够宽阔时,吸收的养分也就足够丰富,自然就会为后续的高速生长奠定厚实的基础,从而不惧风雨的袭击,屹立在天地之间。

而当今企业及人的成功之路与竹子的生长体现了高度的一致。

沉静坚毅

只是现实中能熬过那3厘米煎熬的却寥寥无几,所以人们常说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并不多。

陈保堂与生俱来的那股坚毅、智慧让他成为了后者,在蒙城这片土地上深耕15年后,如同竹子一样,他迎来了属于他的快速生长期。

2009年5月,他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创办安徽省民和置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同年开发建设蒙城城南汽配城、建设蒙城县东正汽车有限公司厂房、乐土商业街、皇家花园小区等,总承包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2010年3月创办蒙城县金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0年4月份,投资2.6亿开发建设了蒙城建材家居城。

2011年3月15日成立了蒙城县蓝宝鼎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对开发建设的建材城、汽配城物业进行管理。

2012年12月创办河北省蓝宝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北省京蒙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2013年11月11日,成立蒙城县民和园林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流转土地2000亩,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种植园林绿化生态苗圃,为忙碌的蒙城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漫步的城市氧吧。

诚信为本

2014年4月21日,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成立蒙城县民和典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开始涉足金融领域;2016年6月7日,在安徽省典当行业年会上,当选为安徽省典当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2015年1月13日,成立安徽星之堂商贸有限公司,主营原装原瓶法国葡萄酒、国产白酒、台湾酵素及各种洋酒。

2015年1月27日,成立安徽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安徽省内各类媒体、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现公司旗下“蒙城在线网”“蒙城在线”“蒙城新播报”有效注册用户已达30万人,已成为蒙城乃至周边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生活平台。

2015年4月2日,创办蒙城庄子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庄子国际大酒店总投资1.8亿,是按五星级标准倾心打造的一家以庄子文化为主题的全智能、多功能的文化主题酒店。

2015年5月15日,因缘成熟,决定在安徽民和置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民和置业作为母公司,其它各类公司作为子公司,成立安徽保堂置业集团,集团涉及建筑、地产、园林、绿化、物流、贸易、酒店、物业、金融、文化传媒、电商、装饰设计等诸多领域,截至2016年底总资产达到12亿元。

2015年12月16日,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的蒙城民和·鲲鹏学苑动工建设。

2016年初成立蒙城县蓝宝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专门承接各类大型建筑装饰工程。

2016年底,安徽保堂置业集团与北京新发地共同投资建设“亳州新发地”分市场,项目占地113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为喜庆点睛

2017年2月,安徽保堂集团与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477)合作设立民和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钢结构绿色住宅产业化”为蓝图,以杭萧钢构创新研发的成熟、领先的钢结构住宅体系为技术支撑,进行全产业链打造,推动蒙城区域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

2017年7月,在蒙城县立仓镇流转土地近3000亩用于稻虾共作生态示范基地,进军现代农业领域。

2017年11月8日,为传播蒙城地域文化,以蒙城当地名小吃为主打造餐饮连锁品牌“撒知饼”,在全国范围内推介蒙城。

2018年1月1日,蒙城民和市民大食堂消防队店开业。

2018年1月18日,蒙城民和市民大食堂一中店开业。

2018年1月,发起成立徽商蒙城商会,任商会会长。

2018年,安徽保堂置业集团将投资开发一个20万平方的新型住宅小区,初定案名为:民和·民居。

又一个10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安徽蒙城华东武校,到如今拥有教育文化传媒板块、房地产开发与建筑板块、酒店管理与餐饮板块、农业种植与水产板块、金融商贸板块、工业板块等六大核心板块20家子公司,近千名员工的的现代化集团公司——安徽保堂置业集团。

陈保堂时常教导员工们说:“干事业,就如不稳定的航海,既有浅滩,也有深流。如果你深陷逆境,也不要绝望。在这变化的潮流中,只要你在每一瞬间都能看清水势,奋力挥桨,出路就在前面。做事业要想到得到社会各界的赞颂,像一次蜕变,更像一次心灵洗礼,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困难还很多,路还很长……”

陈保堂以他非凡的洞察力、见微知著的敏锐度,审时度势,把着力点和注意力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合乎时代、融入潮流、回报乡梓、服务地方的大视野、大举措之中,他的智慧、坚毅、果敢使得他在蒙城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兼济天下,乐善好施报家乡

面对媒体侃侃而谈

历史上,安徽商人在商界曾发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被称为徽商。徽商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经商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集团,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这个商业集团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儒商”的美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个人身处逆境时,要锐意进取,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在富贵之后,如果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

在保堂集团的一步步发展过程中,陈保堂始终恪守着“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的徽商信条,以创新发展和回报社会为宗旨,以公司盈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胸襟回馈于社会,回馈于蒙城这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1.1995年蒙城创办牛群特教学校,他无偿捐助12.5万用作学生的助学资金。

2.自2010年起,每年开办“希望工程班”,免费扶助孤儿33名,累计年投资10万元以上。

3.2010年始,每年以安徽省民和置业有限公司的名誉捐助30到40名贫困大学生,学费及生活每年投入30万元,截至2017年8月底,累积资助贫困大学生近200万元。

4.积极为蒙城县的各类公益事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5.截至2018年1月底,集团公司共有员工1120人,为蒙城县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特大贡献。

诸如此类的善举、义举、盛举很多,他多不声张、不求闻达,只是默默地“于无声处”把这些良善的种子点滴的种下。一些受资助的寒门孤儿学业有成后,多怀感恩以图报答,他也多示以鼓励,坦然一笑!

著名作家萨特曾说过:“全世界的人都睡着了,只有我一个人守望在灯塔上。”在爱心行走的道路上,陈保堂并不孤独,不是一个人守望着灯塔,更不像当年的庄子,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因为心中有挚爱的人,总会被行人喝彩的。此时,我想起孟郊流传千古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保堂如蒙城大地上的一株小小的草,可他并不卑微,而是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厚德,其报效社会的爱心是那样淳厚真挚,让我们写时、赞时、阅时,总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成功后的陈保堂,慢慢地把目光放在如何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事情方面,他总想着如何向外面的世界介绍蒙城,这块有着5000年文化沉淀的历史名城,这块王安石诗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现代小城,他总想着能为它做些什么……

“庄子文化博大精深,说起庄子情结,就和少林情结一样,也是深在骨子里的。我就多次设想,打造一个庄子品牌的酒店或文化产业园等等,让外地人,来到蒙城,就为拥有庄子而自豪。”陈保堂说。如今的庄子国际酒店,就是成功的范例,已经将庄子思想融入,展示,取得良好效果。未来之路,将丰富庄子文化内涵,把庄子思想的逍遥齐物,融入到少林的禅学之中,将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2015年,机缘成熟,陈保堂果断投资1.8亿元,于城南新城建起了蒙城庄子国际大酒店。酒店整体以庄子文化为主题,主楼17层,2至3楼以庄子文化中“天、地、人”为核心,设大小宴会厅6个,26间至尊包厢皆以《庄子》中的名篇、典故命名,处处别具匠心,彰显人文关怀;5至17楼又以“雅、乐、尚”文化为基调设计、装饰客房198间,优雅舒适。走进庄子国际大酒店,便能感觉到先哲庄子的文化理念扑面而来,建筑与园林化的装饰,深深地刻上了庄子文化的智慧,体现了“民有庄周后世风”的灿烂与传承。自此,蒙城多了一处了解先贤庄子思想的归处,多了一个新地标。陈保堂,蒙城大地的儿子,他在做企业的同时也在向外推广世界名人——庄子!

蒙城有两样名满天下的小吃——“撒汤”和“油酥烧饼”,曾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美食栏目,在当地也自古流传着“清乾隆皇帝与撒汤”的故事,它们许多时候也从另一个层面代表着蒙城的形象及传承,可是始终不成规模,没有自己的品牌。

他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2017年11月份全国连锁特色小吃店——撒知饼美食应势而来,撒知饼餐饮连锁店所选食材均源自安徽民和绿色生产基地的散养土鸡,烹以传统与现代技法,细熬慢炖,肉汤浓郁,香味四溢;精选面粉制成的油酥烧饼,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薄层重叠,咬一口满嘴留香,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源源不断,现正向全国延展布局,想来不久后,全国各地的蒙城人,全国各地的热爱美食的人们都能喝到正宗的“蒙城撒汤”,都能吃到正宗的“蒙城油酥烧饼”,进而更了解蒙城,更热爱蒙城。

工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2017年3月成立的安徽民和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补充了蒙城县工业弱项的短板,当年意向,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了当时的奇迹,被县委县政府赞誉为保堂精神,民和速度!

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需要是大事。蒙城县市民大食堂项目是个民生工程,为解决快节奏发展下的蒙城县市民方便就餐的问题,蒙城县委几经权衡,决定把这项任务艰巨,且长期不盈利的工程交给迅速崛起、并有社会责任感的安徽保堂置业集团。对于集团而言,这是信任,同时也是考验。接手后3个月内从考察设计装修到开门营业,创造了保堂速度,开门营业日接待量上万人。饭菜三元两元能吃饱,为广大民众称道,周边地市纷纷报道学习,好评如潮。

向多种经营迈进

胸中有丘壑

蒙城流传着八仙之一“何仙姑”的神话传说,他知道后,便有了立仓镇3000亩土地流转后每年一度的“荷花节”,有了“虾稻共作生态示范基地”,拉动立仓文旅水乡……

保堂集团的员工经常说,在集团上班就业很幸福,老板很温暖,其实陈保堂董事长真的是用心温暖了这座城!

关于这片土地,他有着太多的想法,他也正在一一落实。

古之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不过如此了吧!

或许在他的心里,在他的骨子里,无论是当初那个回来创办的“华东武校”,还是今天的安徽保堂置业集团,他都把自己始终当成那个离乡求武的少年……

侠之大者,情怀壮志满漆园

芳华

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千百年来,“江湖”不再是指大江大河,而是一个充满了自由与传奇色彩的空间,“闯荡江湖”是一个让一代又一代年青人热血沸腾的词。江湖,是男儿的沙场,英雄的天下。金庸先生书中有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年,李白盛赞战国时齐国的侠士鲁仲连,在秦国围攻赵国首都时却秦救赵。平原君欲封以官爵,赠千金,鲁仲连坚辞不受:“所为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既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田单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射箭传书,帮他拿下聊城,然后又是拂衣而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侠之大者。大侠郭靖也有一句话:自来英雄而当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弯弓射大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新的郭靖和黄蓉”。作为曾是少林弟子的陈保堂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自身价值的提升和奉献,不论是对一个家庭或者是在一个行业。奉献是一种责任、使命和崇高的义务。生活道路的崎岖与艰辛考验着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同时也检测着一个人的良知和理性,使其让人格伟大的力量永远在岁月中扬起爱的风帆,从而去遨游生命的高山与平原,并不断拥抱人生旅途中的风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信步走向未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诗人艾青的诗。

我想这应该也是陈保堂先生的诗句,因为,在他心中,他也深爱着——蒙城这片土地。

悠悠涡河水,千载庄周情。

笑对人生

不论是艰苦的创业初期还是集团发展壮大的今天,安徽保堂置业集团始终心系脚下的这片热土,2017年4月,集团公司董事长陈保堂先生荣获中国合作贸易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授予的“全国优秀诚信企业家”殊荣,彰显了一位有温度有情怀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担当和博爱胸怀,以蒙城徽商领头人的气魄,引领企业家们,终将汇聚成一股蒙城力量。

厚重守道、自强致远的安徽保堂置业集团正在陈保堂先生的带领下以波澜壮阔之势,承继着兴盛民企贡献社会的荣光与梦想,也必将在蒙城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传奇。

(本文采访中杨喜兵、卢双飞、丁磊提供帮助,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庄子
《樗树·社栎(读〈庄子〉)》
《庄子说》(三十九)
《庄子说》(二十八)
《庄子说》(二十七)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一)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