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运行研究
2018-09-27王妍
王妍
摘要:在新时期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是拉近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平台。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比国内校企合作现状,提出当今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进而分析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业就业;校企合作;高校;方法
从校企合作发展历史来说,我国真正开始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大学生毕业后即可安排到相关企业中工作,这是由于当时大学生数量非常少,往往都是供不应求的状况。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兴国”理念不断深入,当今我国大学生人数每年都在稳步上升,大学生数量增加,导致岗位供小于求,提高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当今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不足是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适者生存、能者居上是市场的根本规律,为了能够全面加强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且是深度合作,相互弥补“水桶效应”中的短板,这样可以实现企业、高效、学生之间的“三赢”。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当今全球各地都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将教学和实习紧密结合。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下,国外高校的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结合财政投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澳大利亚政府按照企业标准制定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且要求相关专业大学生考取资格证才可以毕业,学生为了毕业必须要学习相关内容,获取了显著成效;第二种是企业直接加入到教育当中,例如日本、美国规定在高等教育中,企业需要承担学生的实习费用,并给予一定的工资鼓励学生实践学习。
(二)我国校企合作现状
当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无法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就需要构建“中国特色校企合作体系”,但在实际合作当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阻碍因素:第一、我国大学生基数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不符合实际条件,无法担任起大部分学生的投资压力;第二、社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人将实践教育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对高等实践教学缺乏重视程度;第三、我国政策法律存在着一定问题,对企业参与高等教育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支持,很多企业也无心参与到高等教育当中。从微观层面上说,我国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第一、依旧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第二、不存在法律和制度上的制约,也就是缺少合同上的限制,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当中缺乏积极性;第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无法权衡校企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问题
宏观层面上国家没有明确对校企合作提出奖励政策,校企合作中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高等教育缺乏弹性学制,从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再加上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结构,双方往往需要协商解决,校企合作模式推行、考核、监督无法实现。虽然我国已经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且相关部门也推行了大范围试点工作,提高了人们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但是权威的校企合作准则依然没有确定。
(二)观念问题
当今学校、企业、政府在校企合作上都缺乏一定的认识,对于利益一方的学校来说,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导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教师在工作当中也缺乏积极性。再加上企业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只停留在选留人才上,更有甚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以利益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
(三)实施方面的问题
首先,校企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得到完善,特别是在校企制度产生矛盾的时候;其次,缺乏系统观点支持校企合作长期发展,无法整体推进校企合作持续进行,企业与学校之间融合度不足。当今所形成的校企合作机制往往是为了学生发展而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主动找高校合作的情况较少,企业占优、学校缺乏积极性;最后,校企文化、机制融合不到位,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落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校企合作建设中的内部环境优化渠道
(一)构建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企业、高校、政府联合构建实训基地,这也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主动合作的积极性,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通过实训基地可以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校企合作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二)课程开发与专业设置
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创新课程,课程内容要符合生产实践内容,这样即可将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理念、制度纳入到高校学习课程当中。也可以将一些实践课程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编撰教材,并构建实践性较强的师资队伍开展实践授课。也可以让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组建成创业就业相关机构,专门负责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开发,这样所开专业课程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融合企业文化理念
高校文化建设工作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感受企业环境,从企业先进文化理念入手。同时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企业学习环境,采用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讓学生所学知识及时的转化成能力。校园管理还需要借鉴企业日常经营理念,让校园管理变成经营管理,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效益的最大化,并在长时间融合当中完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四)创新企业人才培养制度
企业想要培养适应性更强的人才,大学生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受到社会侵染,可塑性更强。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以学生创业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实训学生必须要按照制度内容开展相应的工作,可以在校企合作当中采用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中实施实践教育并辅以理论教育;反之,在校园中开展理论教育并辅以实践教育。表现优秀的实训生可以毕业签订合同上岗,对于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承诺基层管理岗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形成良性竞争。
四、校企合作建设中的外部环境优化渠道
(一)社会与政府环境相协调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有高素质人才作为动力,给企业生产注入鲜活血液。这就需要从宏观层面上加强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政府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减少企业和高校的经济压力,实现多元化资金来源。提出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鼓励、保护企业、高校在合作中的合法权益。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转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一校多企的合作形式,这样即可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生也有更大空间选择就业岗位。更新校企双方的理念,学校要充分认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质量就业对学校的积极影响;企业要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对完善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联动性,校企合作大环境才能够得到改善。
(二)法律与制度
高校和企业之间是否能够保持长久的合作、是否能够实现利益平衡,这些都取决于双方构建的保障制度。所以校企合作不仅是生产与教学的合作,同时也是技术与经济的合作,这就需要从法律与制度层面着手。一方面,政府和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保证校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以及质量监控体系,让企业具备参与质量监控和课程定制的機会,同时课程评价标准要与人才培养标准相统一,学生在实习、学习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开展活动。当然,教师考核制度也非常重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工作,评定结果直接与教师职称评定相挂钩,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此外,需要构建协调校企合作利益的管理机构,避免因为利益关系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作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为了能够充分提高人才教育质量,强化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外部和内部渠道着手,完善整个校企合作的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锐.“园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36).
[2]神克洋.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
[3]张彩丽,韩启峰.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以建筑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4]张彩丽,张之稳.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3).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