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提琴演奏的音色处理
2018-09-27常小年
常小年
摘要:大提琴的音色或近或远,或强或弱,它华丽而又淳朴,委婉蜿蜒,旋律苍凉,任何形容词都不能代替,因此,在大提琴演奏中,需要从掌握音色、发音入手,促使手指与弓弦灵活表现,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大提琴那优美绝伦的音乐艺术所折服。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魅力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08-01
一、前言
音樂表现力是音乐艺术的灵魂,在音乐演奏过程中,以饱满的感情凸显音乐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表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其既包含了对音乐技法的掌控能力,同时又包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及演奏者自身情感的表达能力。
当前诸多高校在大提琴教学中,都面临着多教学音乐表现能力不佳之难题。下文我们就具体探究大提琴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之建议。
二、音色在作品内涵中的表现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创造者情感思想的结晶,而演奏者就应该灵活娴熟的运用技法去表达作品的原生情感,从而与作者、观众产生共鸣。但是在演奏过程中要想有效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其关键就在于要了解作品的内涵,并进行深入的探究最终将其化为属于自身的感悟。那么在大提琴教学实际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以此促使学生不断求索作品的本真,并通过一定的演奏训练,最终实现自身与作者精神世界的互通,自身与观众情感的共鸣。
譬如在学习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洛可可的主题变奏曲》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全面剖析作品的创作背景(柴可夫斯基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费曾哈根),它的音乐风格(典雅),它八重变奏的特点(如第一变奏:情绪活泼、轻快,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第二变奏:大提琴与乐队一问一答,好似两人在亲切叙谈;第三变奏:优美如歌。轻轻淡淡的、苦涩中不乏甜美的,恍如青春的恋歌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本质内涵,便成功迈出了培养其音乐表现力的第一步。
三、音色在作品中体现的魅力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
首先,大提琴的音色是优美的、沉重的、苍凉的,它的音域和音色是最直接接近人色的,是包括了从花腔女高音到深沉男低音的全部音域的乐器,给人温暖、真挚、亲切和舒服。比如法国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3段一天鹅。大提琴那优美的音色,完美的表现出了天鹅的纯洁与高雅,听起来让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能让人想象出蔚蓝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清风徐徐,一只白天鹅安详舒缓的拨弄着清波,最后又在水天交接处消失,那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
还有,中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的作品《晚会》,也是由大提琴作为旋律伴奏的一部经典作品。此曲短少精悍,节奏欢快明朗,而且旋律流畅,给人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营造出了浓厚的喜悦气氛。
四、音色处理的细节把握
大提琴演奏时,除了由大即小入手,为演奏创造氛围,还需要声音的张力落脚,从音色处理细节,把握演奏声音的张力可以理解为发出的声音带有的紧张度,而要把控好紧张度就需要对作品的了解程度足够深。将自我调节和平衡贯穿在大提琴演奏中,全神贯注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大提琴演奏中表现作品中去,按照事先酝酿好的情感进行演奏。
大提琴演奏属于高雅、优美的器乐表演,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这就要求演奏者拥有良好心态,和强大的艺术心理素质,能够轻松自如应对演奏表演过程中的一切。演奏中要相对放松。演奏过程中身体维持在紧张与放松的中间程度,保持两者的平衡,这就是演奏中的相对放松。对于大提琴的演奏而言,过度紧张会使演奏者动作僵硬,不能灵活掌控力度与速度,最终导致发出的声音不自然。同时,过于紧张还会使犯错的可能性上升,影响整体的演奏。在过于放松的状态下,演奏出的音乐会因为欠缺洞穿力而无法与听者形成共鸣。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要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使演奏的效果达到最佳。
五、结语
总之,大提琴演奏与声乐演唱性质一样,都需要从发音开始控制好大提琴音色。大提琴音色的张力不同于其他器乐既包含着浑厚、深重、丰富的情感,又需要同时表现出清雅、优美、空灵的艺术视听感受,这就要求大提琴演奏者必须要深入研究所演奏的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音色、跨度、对演奏节奏与发声的不同要求,还包括能够明确的定位大提琴作品音色、张力,演奏者除了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之外,更需要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加强平日对于大提琴乐器的结构与演奏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