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9-27史凯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现状

史凯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急速变革中,事业单位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为提升自身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的推广力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不断优化组织机构。文章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出发,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经过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业已成现代管理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在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并带有显著公益性质的组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矛盾,亟需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单位内部的协调、规范运转。

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

我国实施内部控制的历史并不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小宰》中的“听出入以要会”,意思就是财务相关事项要以文书为依据,这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事业单位现代内部控制规范的起点是1986年,财政部在1986年公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1996年末,财政部又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三原则,即会计制度、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在此文件的规范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而1999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首次将内部控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两年后财政部又颁布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较为特别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政府色彩和公益色彩,承担着类政府职责,随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的作用也愈加重要。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遏制事业单位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仍有官老爷的思想,利用公权力违法使用单位资金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有效的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会计信息造假,内部控制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控制体系,保证会计数据相互对比、相互验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部控制还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运行质量,提高工作效益,保证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制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瓶颈性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于具有明显政府色彩和公益色彩的事业单位,管理者关注点往往在于如何发挥好政府和社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好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责,对于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意识不强或基本没有内部控制意识。单位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内部控制意识缺位,很容易造成单位内部的权责不对等、合同管理不规范、授权审批不到位、会计系统执行不充分等问题。

二是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关注点在于财务管理和行政运营方面,对其他方面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内部控制制度间难以有效衔接,大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项,或对具体规则没有清晰的规定。此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有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表面化现象严重,难以真正起到对单位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管控的目的。

三是内部监督机制运行不畅。事业单位职工具有类似公务员的工作稳定性,很多基层事业单位职工在一个职位上工作长达数十年,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中国人传统礼俗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预警。而由于内部监督机制的不畅,针对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和事业单位自身内部的监督难以有效的结合,监督机制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虽然已经较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领导意识上的原因也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监督机制缺位的因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不足。长期以来,政府的内部控制重心主要放在企业上,而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则没有足够的重视。事业单位多为政府下属单位和公益类单位,在政府不重视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领导很难对此项工作足够重视,这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我国实施现代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较短,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在调研中发现,受制于宣传和推广力度不不足,很多事业单位职工从没听说过内部控制,也没有参与过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的作用很难发挥,单位内部很容易出现权责不对等、决策不科学、沟通交流不顺畅等问题,单位内部的资源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利于事业单位社会作用的体现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很少有事业单位设立内部监督机构或内部监督岗位,财务工作往往由一名职工全权负责,单位工作缺乏内部监督检查机制。这种缺乏内部监督机制的状况很可能会造成职能划分不明、问题责任不清,部门、职工间的推诿、扯皮,不利于单位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可能纵容单位内部贪污腐败和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提升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大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的推广力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规范单位行为,有利于财务信息的真实可信,有利于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未来我国要通过文件、培训等手段,继续加强对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重要性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升单位职工和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正确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理念。

二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的公开透明,沟通机制的高效、及时、顺畅是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未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充分运用信息化工具,在单位内部建立现代化的沟通渠道,合理协调和管控财务、业务、资产等事项,减少沟通矛盾,减少主观因素,保障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有条件的单位应进一步优化财务核算体系,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科学有效的运行。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依托党委的监督机制,依靠党委力量,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要主动公开、及时公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以信息公開为契机倒逼事业单位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同级审计、离任审计和异地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是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阶段,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矛盾更加深化,为适应新的任务要求,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以任务要求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单位内部组织,合理设置岗位,将合适的职工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

五是加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当前我国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仍然偏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未来我国经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职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詹海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5).

[2]李淑燕.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3]唐庆杰,赵美佳.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08).

[4]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现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