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改变课堂形式 用平板助推“以生为本”
2018-09-27甘霖
甘霖
【课时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
【课前思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相情愿的“独白”,而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中平板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更精准化、可视化、个性化,这些新一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革新正在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之后,再一次深入学习分数,因此在课堂中,学情的掌握就尤为重要。整节课,用平板助推以生为本,遵循“数学学习就是学生既有经验的改造”,以严整、精练的课堂结构所产生的内在逻辑力量推进课堂教学,通过多元递进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单位“1”,让学生体验建构“分数的意义”全过程,而平板的使用,使课堂呈现出更精准、高效、个性的生长质态,引领学生顺利建构新知。
设定的教学目标有:(1)整合学习材料,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经历分数单位累积成分数的过程,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3)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其中教学重点确定为“经历分数单位累积成分数的过程,在自主体验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
【课堂实践】
一、平板调查:预知学生起点
1.温故引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意义”。分数什么时候学过?(生:三年级)甘老师写一个分数[14],会读吗?(生读)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我们利用课前几分钟先来温故一下好吗?
2.平板调查:你觉得[14]是什么含义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并在平板上拍照上传。时间为2分钟,开始!(生平板操作)
3.生生互动: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上传,完成的同學可以在平板上浏览其他同学的作业,你觉得不错的作业就给它点个赞!
(思考:因学施教,关注起点。由于学生在三年级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从平板“小调查”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用喜欢的方式表示[14]。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起点,充分利用平板功能,使数据收集更精确快捷,在2分钟内可以看到所有学生上传的作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起点。同时,通过平板使生生互动更充分,学生提交照片后可以查看其他同学已经提交的照片,认为不错的可以点赞,让学生主动互相寻找优秀的作业,实现全班学生的交互和共享。)
二、温故知新:亲历分数模型
1.初识印象:甘老师从课前大家上传的作业中挑选了点赞数比较高的四幅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同时出示四幅学生作业)请他们自己来介绍一下吧,第一位作者是严盈盈。
生:我觉得一个圆形分为4块,这样的一块就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得很清楚,谢谢你,请坐。下一位作者叫唐莹,你画了两幅画,其中一幅跟严盈盈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你介绍剩下的一幅吧。
生:我画了一条线段,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
师:说得非常完整,我喜欢你的回答,下一位作者来介绍吧!
生:我画了4个苹果,我觉得其中1个就是四分之一。
师:请第4幅的作者来回答。
生:我觉得四分之一就是把4个糖果分成4份,这样的1个就是四分之一。
2.寻找异同:我们来看这些同学的作业,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全都分成了4份。
师:这个分我们用更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说,是(生:平均分),好的,甘老师把你的答案记录下来。(师板书)
生:都是取了这样的1份。(师板书)
师:那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表达方式不同,分别用了圆、线段、苹果、糖果来表示。
生:前两个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后面两个是把多个物体平均分。
师:说得有道理。三年级时我们更多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师圈起来),平均分之后,也可以得到分数。
3.总结归纳:那么[14]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谁能来完整说一说?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就是[14]。
4.自主阅读:你说得很完整,在数学上,对于分数的意义还有一些更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6页,仔细阅读,并找出相应的句子,重要的概念可以画一画、圈一圈,开始!
5.辨析概念:(师平板出示教材电子书)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概念?
生:单位“1”。
师:那什么是单位“1”?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
师:书上的几幅图中,单位“1”分别是谁?(生答)
师:什么叫分数单位?书上举了哪个例子?刚才我们学的[14]就是分数单位,里面有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思考:自主归纳,自主阅读。有了学生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就要利用好学生的想法和经验,从而在他们的经验上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于是,在课堂中,笔者利用学生这一系列简明的结构性材料,给接下来的探讨、交流和对话提供话题,顺利地总结出四分之一的真正意义。同时,通过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平板中电子书的适当应用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亲切感,自然而然地进行练习和探究。)
三、平板辨析:提升思维层次
1.平板选择:在平板上选择你认为表示四分之一的作品,选择完后,和同桌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生平板操作)
2.自主辨析:来看看大家的选择结果,(平板出示结果统计图)看来选择图①的同学最多,那就先来看看图①,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就是8个三角形分成了4份,2个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把你的想法画画看(学生在平板上分一分),也就是这幅图把——(生接:8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平均——(生接: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2个三角形就是1份,也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画得清楚,说得也棒!老师把你的作品保存下来。那这幅图还可以用其他的分数来表示吗?
生2:还可以用[28]来表示。(师到生边上,让学生在平板上分一分,边分边说意义)
师:老师也把你的作品保存下来,大家看。(平板同时出示两幅作品)同样一幅图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师:是的,在单位“1”相同的时候,平均分的份数非常重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继续来看图②,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吧!
生4:(边分边说)这里是把6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4份,1个半三角形就是1份,所以涂色部分也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
师:分一分,圈一圈,大家就看明白了。(平板出示前两幅图)看①②两幅图,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但大小怎么不一样啊?
生5:单位“1”不一样,第①幅图单位“1”是8个三角形,第②幅图单位“1”是6个三角形。
师:单位“1”真的很重要啊!那以这名同学为例,他占这个小组的几分之几?(生:[110])那他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生:[160])在我们会场里有600人,那他又占整个会场人数的几分之几呢?(生:[1600])为什么同一个人,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生笑,齐答:单位“1”不一样)
师:真好,看图③,刚才选择图③的人挺少的,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挑选其中一人)你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6:我现在改变想法了,它不是表示四分之一的。
师:咦,改主意了,为什么?
生6:因为它把12个小三角形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只是三分之一。(边说边用平板画)
师:嗯,会发现错误并改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能力。那假如要表示为四分之一,该怎么办呢?
生7:再加4个空白的三角形。
生8:少涂1个三角形,只要涂3个就够了。
(思考:现场生成,个别指导。平板交互的优势之一就是现场生成更及时,通过平板操作,所有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当错误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数据分析,针对个体及时改正错误。)
四、动手操作:巩固分数意义
1.创造分数:同学们都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不能自己来创造分数?(出示任务要求)
创造分数:
(1)分一分,圈一圈,创造不同的分数,完成后拍照上传。
(2)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在平板上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觉得不错的作品,给他点个赞。
2.平板上传。
3.展示成果:点赞最多的是哪个同学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一说。(生汇报)
4.现场微课:我们来看一个同学的思考过程,老师把它拍下来做了微课。(播放微课)如果有不懂的同学,课后可以再次进入课件库观看。
(思考:智慧课堂,延伸课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不停地走动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有了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教师就可以留出充分的时间,优先指导学困生,然后在平板中统一查看全班提交的照片,所有学生的答题照片都会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教师把典型作业添加到讲评中,取代原有的实物展台进行成果的展示,节省时间。同时,现场微课的制作,更体现了平板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延伸至课后,给学困生二次学习的机会。)
五、拓展延伸:理解分数产生
1.回顾梳理:我们温故而知新,进一步讨论了分数的意义。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生1: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然后取了其中的1份或几份。
生2:我知道了分数单位就是平均分成很多份中的1份。
2.播放微课:那你想知道分数的来历吗?我们一起来看个小微课吧!
3.练习巩固:请同学们在平板上完成练习题。(生完成练习,师平板公布答案,自主校对,根据平板数据寻找错误,师进行纠错指导)
4.拓展延伸:这一题做对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做错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分数,它又表示什么意义呢?我们在今后继续来学习。
(思考:练习分析更精准。在课中,教师可以推送选择、判断等客观题。系统实现自动批阅和报告分析,使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情。对于需要书写的主观题,可以通过平板圈画批注答题或者纸质书写平板拍照上传答题。)
【课后反思】
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可能就是科技改变课堂的思考点。平板技术的引进,使得信息共享“快”而“广”,教师对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利用的时间大为缩短,让教学变得更为高效。而学生则可以共享全班任意一个人的信息,广度和深度大为提升,从而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与此同时,智慧课堂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起点,调整教学的重点,纠正学生的错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平板的便携式,更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让教师实时关注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课堂互动由传统的口头化转向智能化。
当然,科技只是手段,平板仅是工具,这些不能代替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以生为本,回归教育起点,从每一节课入手,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学生自主化和合作化学习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 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