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2018-09-27吕秀军
吕秀军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提高意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等方面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 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建立和谙的师生关系,构建创连性思维的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思维的自由”。首先,心理上的安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思维的自由才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比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运用数学中的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再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大胆地放手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尝试,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人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定理和推论”时,可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一支术棒,教师自己准备两支术棒,课上请同学们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木棒,与教师的两支木棒围成三角形,并把每支木棒的长度记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哪些长度的木棒可以围成==角形,而哪些长度的木棒不能同成三角形。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邊。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新能力的火花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①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③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丰富数学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联系实际,延伸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训练,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意义的问题,把它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中的某些实际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联想有关知识,使实际问题“数学化”,再将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加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从初一抓起,向初二、初三辐射,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应用创新意识的作用。如初二几何教材中四边形这章中,配了好多有关对角线方面的习题,可以给学生编拟一个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学校要设计一个四边形ABCD草坪,当它满足哪些条件时,这个草坪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开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贴近生活,应用数学
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很少谈数学、用数学,这正是我们教学的误区。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谈数学、多用数学,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一起用数学解决问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讲利率时,教师让学生做了如下的调查:当地银行贷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对应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请你把100元钱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本息是多少?用你的观点分析一下,你若有一部分钱,是用来投资还是储蓄?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慢慢养成了用数学的意识。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课改中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秦龙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
[3]沈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4]陈龙生,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四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