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容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对比

2018-09-26蔡冠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蔡冠军

【摘要】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容量导管溶栓(CDT)在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中央型DVT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均在滤器保护的条件下将溶栓导管植入采取接触性溶栓治疗,低容量组采用尿激酶(UK)100 kU+生理盐水(NS)50 ml的治疗方案,高容量组则给予UK 100 kU+NS 250 ml。观察记录两组血管再通率、UK的用量、消肿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及UK用量,高容量组再通率高、UK用量少,与低容量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两组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容量组的消肿率高于低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感染、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高容量CDT在急性中央型DVT的治疗中效果优于低容量,能够减少UK用量,提高溶栓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导管溶栓; 不同容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7.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7-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是指静脉血液于下肢深静脉的血管内发生凝结,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为DVT的三大常见病因[1-2]。DVT通常發病急,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的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症状加重[3]。急性DVT发病急骤,是指急性血栓形成,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静脉性坏疽,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致残的一种病理过程[4]。如果急性期治疗不及时,DVT并发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这将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与预后,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导管溶栓(CDT)具有恢复主干通道通畅性特点,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CDT治疗时尿激酶(UK)的使用方式与容量方面尚无定论。本研究以110例急性中央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容量溶栓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中央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DVT临床表现且经超声检查确诊为DVT患者;符合抗凝溶栓适应证的患者;病程不超过2周[5]。排除: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者;患肢有严重感染者;年龄超过65岁者。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患者知情研究,有溶栓意愿,签署同意书。将110例患者随机分组,高容量组55例,男∶女为33∶22,年龄39~65岁,平均(49.3±6.7)岁,病程1~8 d,平均(4.9±1.7)d;肢左下患肢∶右下患肢为35∶20。低容量组55例,男∶女为31∶24,年龄38~65岁,平均(48.9±6.8)岁,病程1~8 d,平均(4.7±1.8)d;左下患肢∶右下患肢为37∶18。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需借助彩超穿刺患肢腘静脉并将血管鞘置入其中;选择对侧的股静脉或者是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溶栓导管(采用Merit溶栓导管)由右侧颈内静脉或是病变侧肢体的腘静脉置入。术中将200 kU的UK以推注的方式输入溶栓导管,通过已穿刺的腘静脉血管鞘在术后以18 U/(kg·h)的速度持续泵入普通肝素。

低容量组:术后将UK 100 kU+NS 50 ml以每4小时一次的频率、每次100 kU的剂量以脉冲式喷洒的方式将UK经溶栓导管进入静脉。高容量组:UK 100 kU+NS 250 ml,将100 kU的UK经溶栓导管每隔4小时以脉冲喷洒方式注入静脉。

术后复查凝血常规、静脉造影,均为1次/d,当FIB<1 g/L或者连续2次静脉造影显示溶栓无效则应暂停溶栓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患侧肢体静脉、腔静脉进行造影,通过分析造影结果判断是否取出腔静脉滤器、是否置入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术后至少进行3个月的抗凝治疗,患者口服华法林。

1.3 观察指标

(1)血管再通率:本研究主要评价髂外静脉、股静脉的血管情况,在CDT治疗前后对患者病变肢体行静脉造影。以Porter等[6]提出的疗效判定标准为参照进行评价,0分:静脉完全通畅;1分:部分通畅;2分:完全阻塞。再通率为溶栓前后评分差与溶栓前评分的百分比。(2)周径差、消肿率:测量溶栓前后患者大、小腿的周径,并计算健侧肢体与病变肢体的周径差。消肿率为溶栓前后的周径差与溶栓前周径差的百分比。(3)观察记录CDT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监测凝血功能。(4)UK用量:记录并计算治疗期间UK的总使用量,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过率、UK用量

高容量组在CDT治疗后的第2、3、4天的血管再通率高于低容量组,UK的用量也少于低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周径差、消肿率

溶栓治疗后,两组健、患肢的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但两组的差异不大,高容量组的消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感染、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低容量组有2例出现穿刺点血肿、2例出现切口渗血,发现出血及FIB异常时即停用UK,持续泵入肝素、生理盐水及对症治疗后,停止渗血、血肿吸收;高容量组未出现以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病程的发展,DVT在后期可能出现血栓吸收机化,出现色素沉着、溃疡、浅静脉曲张等问题[7]。临床统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8]。DVT栓子脱落可致肺栓塞,由此可见,早期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在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多运用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诊断DVT,超声还能作为评估栓子脱落风险的参考指标,在溶栓导管置入中彩色多普勒也发挥着引导作用[9]。DVT通常不是由单一因素致病,大多情况下是至少由2个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例如,产后子宫的内胎盘剥离需在短时间内迅速止血,以免出现产后大出血,这与血液的高凝状态相关,同时妊娠足月时胎盘产生的雌激素达峰值,这会使得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常需卧床休息,这会使得血流滞缓。除了产后,DVT还多见于盆腔术后、晚期肿瘤、外伤、长期卧床患者。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抗凝、纤溶系统、祛聚、导管接触性溶栓等方式治疗DVT。改善DVT患者长期预后的重点问题在于保留静脉功能,静脉血流重建的目标为减少瓣膜破坏、血栓复发、静脉高压的发生,进而预防PTS[10]。有学者通过Meta分析发现DVT的CDT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系统抗凝治疗[11];近年来,国内有学者通过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发现,在治疗下肢DVT的近、远期疗效方面,CDT优于系统溶栓,静脉CDT为中央型、混合型DVT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周围型DVT,与静脉CDT相比,静脉CDT能获得更高的消肿率、溶栓率,且能降低PTS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2]。此外,国内也有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入路的CDT治疗DVT的有效性,验证了以上研究观点,但不同入路的治疗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陷。目前,抗凝与CDT结合治疗已成急性DVT的主要治疗方案,最新的ACPP-10指南也已将其视为理想治疗手段[8]。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CDT治疗后的残余血栓与PTS的发病密切相关。若CDT治疗时间过长则可能增加大出血的风险,不难发现减少溶栓药物的总使用量、提高血管再通率、尽量减少残余血栓是一直以来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静脉作为容量血管,其交通支丰富,尤其是下肢的深浅静脉,因此下肢DVT治疗的关键应是在侧肢静脉开放前即尽快溶解血栓。有学者在研究中证实,采用CDT治疗时以间断冲击给药的疗效优于持续性给药,表明前者在促进血栓溶解、加快康复进程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3]。本次研究中用于CDT治疗的为Merit溶栓导管,它具有间断冲击给药装置,喷射力量大为其特点,喷射的容量依据导管的长度进行控制,确保导管能从各侧孔多方位的冲击管壁中的血栓,对于闭塞的血栓则可选择较高容量药物,增加UK与血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血管再通率。此外,UK的半衰期短,短期大剂量的给溶栓剂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在第2、3、4天高容量组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低容量组,UK使用量也少于低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容量组的消肿率明显高于低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低容量组共4例切口渗血、穿刺点血肿,高容量组未出现以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与低容量导管溶栓治疗相比,高容量在急性中央型DVT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UK的使用量,同時提高血管再通率、消肿率,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深明,武日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指南与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64-1266.

[2]王耿,李孝虎,庄佩佩,等.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171-174.

[3]徐清华,史平淮,查俊华,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7):479-481.

[4]周杨,章平升,周秀,等.白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303-307.

[5]刘向东,赵家宁,李海滨,等.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12):1039-1042.

[6] Porter J M,Moneta G 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mmittee on chronic disease:an update[J].J Vasc Surg,1995,21:635-645.

[7]曹军生,罗军,白超,等.常规方法联合导管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4):458-466.

[8]李晓强,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OL].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50(1):23-26.

[9]张学民,张韬,张小明,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3):228-232.

[10]王耿,李孝虎,庄佩佩,等.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171-174.

[11]刘春江,陈世远,王孝高,等.置管溶栓与单纯抗凝对比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303-306.

[12]王斌,丁明超,刘苏健,等.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12):719-722.

[13]陈千益,王华,胡晓曼,等.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2):133-136.

(收稿日期:2018-01-16)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