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及路径优化

2018-09-26卜红双王太明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高校

卜红双 王太明

【摘 要】 本文叙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表征,分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协同机制;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运行协同机制。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困境;路径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表征

第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自然意义上的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相对于政治界、企业界、工农界社会群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具有交往持续时间长、群体性目标强、结构多样化等固有特征,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性化特征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1]

第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相对于传统旧媒介,互联网等新媒体在时间上是开放自由的,在网络虚拟世界,大学生可以不以时间条件为转移,随时采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从空间维度上来看,网络空间跨越地理空间、主体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不以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同区域、不同主体可以针对某一话题同时进行讨论,这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上的开放性表征。[2]

第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等众多因素,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客观上的功能限度。[3]从网络空间维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在网络空间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仍然在于教学课堂,同时网络空间“无形”场所有赖于“有形”配套设施,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网络空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度。

第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一是由于网络空间信息具有复杂性、两面性与鸿沟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网络空间信息的碎片化,加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二是由于网络技术具有程序化、数字化与结构化,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容易导致顾此失彼。三是由于“网络意见”具有主观性、非理性与多元性,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失真。四是由于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薄弱、网络安全监管执行力差、网络空间治理规则缺陷与网络空间公共参与失序,导致网络空间治理的巴尔干化。这四大原因加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性与互联网自身的特性具有耦合协调性,网络空间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同时,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深度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在现实中,高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重的认知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忽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二是忽视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清、四是网络空间大学生的精神心理分析不足。

第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困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运行、实施,这就涉及到一个“谁来做,如何做”的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运行困境。从管理主体维度来看,在校级层面上主要是由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共青团委员会、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处)五个部门负责实施,[5]在院级层面上主要由院党委、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等四大主体负责实施,然而校级(上级)与院级(下级)之间是一种垂直性压力型的管理机制,容易行政指令性开展工作,缺乏与“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合理性衔接等问题。从管理客体维度来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因素多,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独特性、心理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因而无法全面、正确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陷入运行困境[6]。

第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困境。网络空间既是学生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倾听学生声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也带来反动、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异化了网络空间环境,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网络参与的失序性和非理性,网络环境不诚信和不安全因素呈增加趋势,进一步污化网络空间环境,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

第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6]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批高素质、能力强、业务精、爱学生的工作队伍,形成团结协作、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格局。一要培养一批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例如在学校层面可以协同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委员会等,设立校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会同三部门协同办公,在二级院系层面可以设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辅导员或者兼职辅导员(根据各学校情况也可由学生担任),受院系党委直接领导,受学校和院系双重管理,进而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提供必要的人才队伍支撐。二要加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和网络新媒体技能,进一步提升其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防止产生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要加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资金投入。一方面要保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薪酬保障,另一方面要设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推进实际性的工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第二,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协同机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师生参与”的根本原则,建立纵横双向联动的管理协同机制。在纵向协同上,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上级)、学院(下级)二者之间的协同,既要制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也要狠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协同,根据培养年限、培养环节的差异性,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招生录取、课堂学习、学术训练、毕业就业等各个具体环节相融合,实现网络思政到思政网络的转变。在横向协同上,一方面要强化部门协同,分别加强校级、院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协同,促进分工合作,加强定期交流,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部门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要素协同,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教辅四大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

第三,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运行协同机制。一要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性建设。一方面要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性,另一方面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采用图片、视频等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二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一方面要采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新媒体途径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政治数据库,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三要健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具有实际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绩效指标;构建校院两级多层次分类别的监督机制,层层监督、层层落实,重点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构建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对网络思想政治状况、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反馈,动态调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内容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巫春华.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非行政化方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04)48.

[2] 王璐,李扬,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及其运用[J].前沿,2013(01)31-33.

[3] 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05)67-68.

[4] 黄建平,杨直凡.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及优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44.

[5] 徐翠华.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J].江苏高教,2009(05)93.

[6] 张文学,徐杨巧,郑雅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16.

【作者简介】

卜红双(197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王太明(1993—)男,汉族,河南南阳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高校
跟踪导练(一)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