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2018-09-26何阿慧
【摘 要】 该文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现代意义,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宣言》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遵循并发展了《宣言》所揭示的优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坚持并发展了《宣言》中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基本原理;坚持和发展了《宣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 《宣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原理
在长达170年的历史长河中,《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真理性一直为人们所学习和弘扬。马克思说,它是一部“有独特之处的历史文献。”恩格斯对于《宣言》的评价是,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宣言》有多老,都值得研读、学习。[1]列宁对于《宣言》的评价更加的科学、全面,他认为《宣言》用鲜明、透彻的语言,对全新的世界观进行了科学的描述。[2]邓小平说:“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们的入门老师是《宣言》。”[3]纵观先辈的论述,《宣言》是最能代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从本质上讲考察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研究《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意义。就当前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来说,其对《宣言》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坚持和发展。
一、《宣言》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现代意义
时至今日,《宣言》已经被世人宣读170年之久,它依然能被人们纪念,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当然,今天也出现了像历史虚无主义这种负价值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主要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唯心主义论 并且公然否定社会主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笔者认为捍卫和宣传《宣言》所蕴藏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新时代人们的信仰,便是对《宣言》最好的捍卫。在《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们用其哲学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刻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的特殊规律”,科学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指明只有工人阶级自身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一步一步迈向最高理想。如《宣言》所阐述,工人阶级为“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所以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才是那个充满矛盾且罪孽深重的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离不开无产阶级,离不开无产阶级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其做好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同时,只有当无产阶级消灭一切阶级时,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170年后的今天,再次研究文本中的这些基本原理,笔者还是坚定地认为这些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私有制依然存在,阶级依然存在,剥削和压迫也依然存在,共产主义还在路上,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还需要原理来指导。只要历史遗留的一切矛盾还存在,《宣言》的思想就有存在合理性。关键是,要继续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要使《宣言》中包含的基本原则同新时代、新实践、新矛盾、新问题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真理,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宣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宣言》中蕴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唯物史观至始至终都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并对其产生尤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一认知,恩格斯曾多次在他的论述中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非常之大,我国当前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以其作为最为重要的哲学基础。纵觀整个世界的思想、文化、文明发展历程,唯心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统治性的地位,这样的情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后,才逐渐的结束,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不同的是,前者将人的思想动机,即思想、意识,看做是决定事件和社会历史现象的决定性因素。[4]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这样的观点是不赞同的,他们认为人的思想、意识,从本质上来讲,是影响、决定不了事件和社会历史现象的,他们认为人的思想不能决定存在,而且正好相反,是存在决定了人的思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其性质、结构等等,全部是由物质资料及其生产方式来决定的,这才是科学的历史观。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之下,我们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才能科学化。在当前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新时代之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始终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进行了坚持、继承和发展,坚定不移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本立场以及价值导向等,进行了微观思想层面的落实,同时考虑到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特征以及社会建设需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崭新的深化,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无疑是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特色社会主义境界。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宣言》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与发展上,完全符合《宣言》提出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实践不断助力历史趋势的发展。在唯物历史观的指导和引领之下,《宣言》对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客观、深入、科学的论述,其认为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并详细全面地为我们阐释了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以及社会主义会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证实了,这样的历史趋势最终会成为现实,这也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进程。[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新形势下应当怎样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能够建成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同时明确给出了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任务、布局以及发展方向、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关键问题,首次提出了十四个坚持,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这使得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我国依旧处在并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始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在该理论实践执行的过程中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也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并发展了《宣言》所揭示的优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并发展了《宣言》所揭示的优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宣言》明确指出:在“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现代化的共享、开放、绿色以及协调和创新等价值观念,进行了坚定、深入的实践。尤其是在创新这一领域当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之下,将创新看做是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从思想上重视创新,认清了创新的价值、作用和意义,从实践上落实了创新,在生产、科研乃至民生、国防等多个领域当中,都取得了多项显著的创新成果,这显著、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现代经济的建设。我国在当前所取得的小康社会建设成就,能够顺利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 《宣言》优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7]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发展了《宣言》中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基本原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发展了《宣言》中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基本原则。《宣言》是在论述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时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就是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人民群众依然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发展了这一原则,提出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中心地位,才能使国家的发展迈向光明。同时,其明确要求,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为社会人民群众服务,在治国理政當中,全面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宣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是《宣言》思想、精神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时代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同样对其进行了坚持和发展,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实践成果。马克思在其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条件下,人的发展是片面的,往往是某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其他的能力却停滞不前,甚至是废绝,这是一种扭曲性质的发展。《宣言》中人的全面发展便是相对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而来的,其主张使人的发展全面化、健康化,消除扭曲的发展现象,这一思想为崇高社会理想的建设和实现指明了道路,我们应当且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在共产主义的设计和规划当中,社会主义尚且处在一个非常基础的起步阶段、初级阶段,就我国来说,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正处在,并将长时间处在初级阶段。[8]我们仍需继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的社会条件。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其主要内容中说道:“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能够使所有共产党员,乃至所有的群众能够对人的全面发展有深入的领会和认识,了解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与内涵,习近平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做了具体化处理,他提出要从各个方面出发,全面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真正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且要求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其精准扶贫的提出,以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族、历史重任的提出,更是反映出了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视、关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民生当中去,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宣言》所主张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2]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 邸敏学.小议“学马列要精,要管用”[J].高校理论战线,1999(04)15-16.
[4] 陈彩利.《共产党宣言》中国百年传播史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7-32.
[5] 唐冬梅.《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J].学习月刊,2017(03)4-6.
[6] 王晓华.《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J].党史博采(理论),2016(10)48-49.
[7] 梁瑜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哪里?——读《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8)144-145.
[8] 张玉华,刘道平,马前锋.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6(10)5-6.
【作者简介】
何阿慧(1989.4—),安徽芜湖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