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良性暗示

2018-09-26周月兰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小震

周月兰

摘要:好习惯,早养成,益终生。养成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过程与目标。因为小(托)班幼儿年龄小,过多的语言引导、说教,常规练习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收效甚微。甚至有时因方法不当,引起孩子反感甚至抵触。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阐述了良性暗示在养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树立自信心、巩固已有好习惯、表达爱的信息。

关键词: 良性暗示;养成教育

一、良性暗示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酷爱雕塑,耗费几年时间用尽心血塑成了一尊少女像。他非常喜爱这幅作品,很希望自己所塑的少女能够变成真人。于是,他把塑像当成真人对待,觉得“她”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片真情感动了上天,少女真的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皮格马利翁终于梦想成真。

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这一效应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小(托)班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用尤为明显。

二、良性暗示在养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刚入园的幼儿,無论生理及心理,还是生活、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对幼儿园充满向往和无比渴望,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形成了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断奶期”。孩子在幼儿园享受快乐游戏时光的闲暇时光,孤独无助、焦躁不安的情绪也常会伴其左右,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细心耐心地照顾他们,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过渡期”是首要任务。

(一)良性暗示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并且在活动中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拥抱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进而在园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在练习“自己爬上小床再转身180°坐下”这个动作时,千紫有点不高兴了,的确,在家里像千紫这么小又胖嘟嘟的的小人儿(刚入园还不到2岁)当然是被爸爸妈妈抱着上床的。何况,又时值冬天孩子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这样的动作对于她肯定有点难度。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个个都像笨拙蠕动的“毛毛虫”在努力的爬到床上还要翻身180°坐在床上时,我不经意地走过去,用手轻轻的托起千紫的小屁股……当所有孩子成功爬上床并安静坐好后,我与千紫相视而笑。几次过后,午睡前,千紫积极的像玩“杂耍”一样成功爬上床!

(二)良性暗示能帮助幼儿表达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小班的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绝对是一个难题。格格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小女孩,记得她刚入园时,眼角总是挂着眼泪。每次妈妈送她到门口,转身要离开时,她总是要抱住妈妈的腿不让妈妈走。还记得那一次,妈妈狠狠心走了,她一个人哭着来到了我的面前,我下意识把她搂在怀里,拍拍她的背,掏出纸巾为她擦去眼角的泪水,她不好意思透过指缝偷偷看着我,我对她微笑。后来,每当有孩子靠在我怀里哭时,总会有一只拿着纸巾的小手伸到我的面前,她就是格格。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对她的爱感染了她,但不管怎样,她现在已经学会去关心别人了,我相信受到她帮助的孩子有的也会学着去关心另外的人。一次,小震又哭了,还不会完整说话的格格安静的蹲在他的身旁。我好奇的问“格格,干嘛呢?”格格用手指着小震说“哭”。哦!格格只想蹲在旁边陪一陪哭了的小震。

(三)良性暗示能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行为习惯”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及时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在养成“将书包一个挨着一个竖立放在玩具柜上”这个习惯时,刚开始孩子们每天入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高兴的将“书包宝贝”摆放整齐,有的还会悄悄地说“宝贝,再见”!很快,孩子们的新鲜感过去了,个别幼儿入园后将书包随便乱扔,其余孩子就是看见了也无动于衷。有一天,看见三宝将落在地上的书包捡了起来,我连忙大声表扬“三宝,真能干!能帮老师捡书包还能将书包放好。来,抱一抱!”接下来的几天,都是三宝整理书包,再过几天,也不需要我去整理了。因为,孩子们又会将书包一个一个竖立放好,即便有个别幼儿“懒”了一次,也会有孩子很快地将没放好的书包整理好,有了初步的集体生活“公约意识”呦。看来,孩子的模仿力强,好的习惯传播也很快。

最后,在小班幼儿刚入园的初期,常规养成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否则,容易形成“一个宝贝两个样”的不良现象。那么,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往往采取“现身说法”比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取得良好的示范作用。一次,我下班了,经过玩具区的时候,看到孩子玩得热火朝天,不由驻足观看。突然,一个孩子窜到我面前,“扑通” 一声摔跤了,孩子玩得很开心,当时并没有哭,而只是惊懵了。这时,孩子的奶奶赶紧跑过来,准备抱起孩子,同时心疼的大呼小叫:“哎呀,摔疼了吧,都怪这地不平”,一边作势要踩地的样子。这时,孩子没被摔疼到是被奶奶的举动吓坏了,小嘴一咧准备哭。这时,我连忙对着奶奶示意不要说话,边对着孩子竖起大拇指,孩子又愣了,这时,我趁机做了一个“起来”的手势,孩子顺势也就爬起来了。在检查孩子身体无恙后,对孩子说:“今天,老师表扬你,是因为你摔跤了,虽然有点疼,但是没有哭,真棒!还有你自己能爬起来,更是个小小男子汉。”孩子乐颠颠的又去玩了。我想,不用我多言语,以后这位奶奶碰到类似事情,她的处理方式一定会成熟冷静多了。

总之,小班幼儿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开始时期,更是关键时期,只要教师和家长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李敏娟.播种行为 收获幸福: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2

【2】伍香平.《幼儿园养成教育精品课程》[M].长江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小震
云南小江地区小震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2017年9月2日固原4.6级地震前后小震调制比分析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跟踪导练(五)3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小震调制比在宁夏及邻区映震能力的研究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