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儿童语言,倾听孩子心声

2018-09-26石素萍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倾听语言

石素萍

摘要: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 读懂;语言;倾听

有这样一首诗:

孩子有

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想法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有

一百种语言。

读了《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这本书,他的学习共同体让我收货颇多,我却关注到了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它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關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能力上的限制,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即使是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孩子也有他的特殊能力。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信念辩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与观察的角色,孩子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文化传递,而是具体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这里的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好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教师间的默契配合,二者缺一不可。例如,一次我上课,虽然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活动中时由于每次播放音乐总是慢半

拍,活动中出现了小小的等待,打扰了孩子的注意力,动变的有些不流畅,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象这样的小细节也是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在现场教学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情境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以至用。 教师的专业能里尤为重要了。

教育的困境考验着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化解这些问题的我们将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看待儿童的视角也不相同。《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一书中指出了这样几种视角。

一、多元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每个学生。抓住他们的独特与闪光点。虽然每个孩子都很平凡,但每个人的平凡之处都有独特的地方。无需感叹神童,只要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就会不禁惊叹:原来好孩子就在这里。

二、发展中的视角

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即使你贴上了,也要记得把它取下来。因为每个人都是发展的,都会有变化。不要用孩子的过去来衡量他的现在与将来,每个孩子都有可塑性与可能性。他们的变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三、关系中的视角

我们生活在一张密集的关系网中。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本身,还要了解他的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只有找到症结,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倾听孩子的语言,让他们体味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关心孩子所关心的问题。我明白,在我的心中,仅仅只有爱是不够的,我还要让孩子的一百个世界永驻我的心底。

罗曼罗兰说过:“要把阳光撒到别人心里,自己心里得有阳光。”爱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爱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一百个世界。当我给娇弱的孩子以搂抱和亲吻,使他感到母爱般的温暖时;当我给活泼开朗的孩子鼓励和帮助,让他体验母爱式的亲切时;当我给胆小的孩子留下无拘无束的空间,使他感到快乐自由时,我发现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是欢欣,那目光中有喜悦、有自豪、有羞涩,更有憧憬。我知道只有还给孩子自己的一百个世界,孩子的眼睛才能越过“围墙”,孩子的脑、眼、耳、手才能真正地动起来,孩子才能用整个的身心去建构自己的心智和人格。

参考文献:

[1] 尹洪峰-《黑龙江教育:小学》-2016-《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2] 王正希-《教育界》-2014-《倾听孩子,共同成长--浅谈影响力大过教育本身》

猜你喜欢

倾听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浅谈学会倾听在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