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啦啦操教学改革
2018-09-25樊颖
樊颖
摘 要:随着啦啦操运动的普及,其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精神生活的促进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目的、啦啦操的种类,教血分类与方法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啦啦操;教学;改革
啦啦操是一种在音乐衬托下,通过完美的身体动作来展示青春活力的健康运动,它表现出了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现如今,啦啦操的健身价值得到不断发掘,其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一、啦啦操的教学目的
(一)坚定意志的培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从小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需要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并且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诸多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情绪,鉴于此,啦啦操教学就应该以培养学生坚定意志为主要目的,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素质教育的促进
啦啦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啦啦操运动,再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使疲劳感得以消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啦啦操在促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啦啦操的种类
(一)技巧型
技巧型啦啦操是一种以组合舞蹈、口号等形式为内容的团队竞赛,一般由三类队员组成,即底层队员、上层队员以及保护队员。
(二)舞蹈型
舞蹈型啦啦操是一种以舞蹈为核心,以展示各种舞蹈技巧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现如今,国际流行的舞蹈啦啦操以爵士与街舞为主要表现形式。
三、啦啦操的教学分类
(一)基础型
啦啦操基础型教学极为重要,是该项目的入门练习。它的特点是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准确的动作方位,因而显得略微枯燥,这就需要改良教学方法,使其更具多样性与灵活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础性教学在于提高学生的啦啦操认识,从技术、心理、锻炼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教学,为学生的啦啦操创编奠定良好基础。基础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反复强化练习,教师不断纠错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可采用游戏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创造型
啦啦操创造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后,能够灵活运用技术,创造性地独立创编舞蹈套路、组合,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创造型教学在基础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譬如,可安排学生根据基础动作、运动规律,编排一套简单的啦啦操,配上音乐,并把动作用图文形式记录下来,当做实践课作业交给老师,可将其当做一项考核内容。方今,已经实行了啦啦操达级制度,这为喜爱啦啦操的同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他们将所学进行编排,通过达级比赛获取等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啦啦操教学中,学生不再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创造性地学习,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啦啦操的教学改革
(一)完善教学模式,强化终身体育思想
根据体育健康教学目标,练习高校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现实情况,构建以“健康为先”“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的啦啦操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啦啦操教学观,让学生在啦啦操学习中自由发展,增强创造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以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来美化学生的形体,提升审美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美的天性,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体态、体质、品质的完美统一,并且把参与啦啦操的行为转变成一种终身体育思想,进而为啦啦操的现代化提供教育保证。
(二)优化教学内容,添加思考与讨论环节
在现代社会,啦啦操对女性而言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高校,啦啦操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在编排啦啦操时如果要想使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就需要将现代舞、爵士舞、健美操、民族舞等动作融入其中,再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自由编排,勤加思考。通过多种形式诱导学生参与创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官并用,从而真正地在讨论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啦啦操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使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增进交流。除此之外,经常让学生练习与提问均可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啦啦操形式多样化,可在教学中将秧歌、民族舞、现代舞与啦啦操相结合,把时尚特点与民族特点等优势融入进啦啦操中。各种教学手段经过研究开发,妙趣横生,具有鲜明的特色,活力十足。但是,该过程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并且在运动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完成啦啦操动作的各种编排,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提高,从而为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更广大的空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啦啦操教学在不断改革之中,以期能够找到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啦啦操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秉持创新思想,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任晓凤,李格,刘永松. 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山西体育科技,2008(4).
[2] 黄楚姬. 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 体育科技,2003(02).
[3] 李世成. 全国体育专业统编教材《运动营养学》(2006)教材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4] 徐金. 浅谈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
[5] 苏荔榕. 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 宜春学院学报,2007(04).
[6] 彭丽霞.简单多面体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7] 罗英梅,李国新. 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J]. 科技信息,2007(22).
[8] 于素梅,毛振明. “前自动化阶段”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从体育教学看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1).
[9] 吴维宁.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2006(06).
[10] 郑明达. 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