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保育员的专业素质
2018-09-25李少华
李少华
摘要:保育员是小学教师分工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保育工作所涉及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科学规范的要求。保育员是照顾儿童生活的人员,在一定意义上与儿童的接触时间甚至超过教师,因此,对于儿童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保育员需求的增多,在岗位人员的选择上、岗位工作中也渐渐出现了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分析小学保育员的专业化入手,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策略,希望可以在此领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保育员 提升 专业素质
前言:
保育员工作执行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健康水平,加快保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紧迫。 因此,小学应该做好保教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保教”,保育为首。保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所呼吁,热度增加,保育工作的科學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保育的广度、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然而,目前许多院校保育观还滞留在随意化、经验化、家庭化,被动消极的状态。为实施良好的保育措施,现对此提出见解和策略。
1、保育现状以内涵分析
1.1保育内涵
保育,是保教的前提,这一解释表现出保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的工作繁忙,不能够给予充分的教育,而在这其中,保育员更是充当着家长的角色。要全面准确理解保育的内涵,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幼儿健康的含义。在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仅仅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健康还与社会的、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20 世纪 80 年末,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健康四方面全部 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指没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因此,保育工作要保证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当兼顾幼儿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1.2保育现状
1.2.1保育员年龄偏大
儿童人数增加,经济水平提高,院校对于保育员的需求增加,供不应求,市场上专业的保育人员不足以满足需求量,因此岗位的门槛过于低,这一方面,导致了专业程度层次不齐,保育员不仅不能够满足家长对于保育元专业性的需求,也不利于保育员之间的专业沟通,沟通困难,则会导致水品平的随意化,不利于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北京几所院校的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保育员的年龄相对较大,年领处在46岁以上的百分比达到48,而儿童与保育员年龄差过大,会影响到儿童的活力,也会影响到儿童的生活习惯,年龄大的保育员在很多程度上与最新的生活方式脱轨,也不利于传达给儿童合理正确的生活方式,形成符合社会潮流的生桂习惯等。
1.2.2保育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现如今,保育员的需求量于日剧增,在为社会提供更多岗位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降低了对保育人员专业性能的要求。因而许多保育员的工作是普遍没有编制的。求职门槛的偏低,文化水平层差不齐,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很多的隐患。如工作效率的低下、专业技能不足、对于儿童的保育工作在实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1.2.3保育员职业道德水平偏低
保育员的行为举止与学前儿童息息相关,或多或少都会对儿童造成影响,然而保育员较低的职业道德水平就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儿童未来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素质发展的水平,这就要求保育员要全方面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今天,作为学前教育当中很重要角色的保育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因为过去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侧重于保护幼儿的机体的健康和身体发育,往往是侧重保育缺乏教育性,而且较多是从消极防范保护的角度而言,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今天保育的含义逐步扩大,增加了更多的积极因素,更加强调保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培养活动兴趣,增加幼儿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
2、提升专业素养策略
2.1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提高保育人员素质
小学的保育工作和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保育是保教的基础。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一般来说,小学对于教师的选择是门槛较高的,大部分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而保育岗位却存在门槛低的现状。这种专业不对等的情况不利于二者相互交流。再者,儿童的可塑能力强,需要正确专业化的指导。因而,提高小学保育员的要求是必然的。在选择保育员时,应该公开透明,合理化选择岗位的流程。对于选择上,也应该对个人简历明确考察,通过考察以及面试等方式,选挑有幼教专业学历、有教师资格证、年龄和能力都合适的保育员,最大限度地吸收那些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女幼师生来校担任保育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保育员的质量。公开招聘制的推行,充分体现了择优上岗的原则,不断促进保育员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升,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2.2加强新保育员上岗培训,尽快完成角色转化
尽管提高就业门槛,在一定意义上择优录取保育员,但是大多新保育员在经验上是不足的。实践和能力在工作中才能找寻匹配点,因而将知识、技能快速转化为实践能力,才能够推动保育事业的发展。这需要小学院校在新保育员上岗时,积极组织上岗培训、多种形式的跟班带教,新保育员也能够快速的完成角色的转化。
2.3提升思想道德高度,加强保育员技能专业性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时不可忽缺的,近年来虐童、辱童等新闻不断流出,儿童尚处于懵懂阶段,对儿童的保护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因而,加强保育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培训内容。应该以加强保育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行为作为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应该制定有效的评估体系,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规范、科学、有序的操作体系。通过竞赛、儿童选择优秀保育员,增加竞争力,在这其中加强和提高保育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成长。
3、结语
一个国家成长的核心是人才管理,一所小学成长的核心应该是保育管理。近年来,保育员的工作越来越为人所熟知,渐渐走入大众视线,随之提高的是大众对此岗位的要求和期待值。因而,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质是必行之势。总之,作为现代儿童的管理者,在专于幼儿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正确地运用激励,满足教职工的需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管理,才能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促进保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城乡幼儿师资配置差异分析[J]. 三明学院学报,2017,34(05):85-90.
[2]刘萍.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6):149-150.